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惠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YM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25日 (三) 16:59的版本 注釋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惠言
张惠言

原图链接来自句子迷网图片


籍贯 江苏常州
字号 字皋文
出生 1761年
江苏武进
逝世 1802年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代政治人物,经学家、词学家。

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幼年贫困[1]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著有《茗柯文》五卷。

文学

张惠言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称常州词派始祖。[2]谭献说他:“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

张惠言为门生编词集《词选》,认为词可以传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3]并为描写女性与爱情的词,都加上载道言志、道德的解说。例如他把温庭筠描写美女的《菩萨蛮》,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像屈原的《离骚》,感叹没有人欣赏和任用。张惠言的解释往往牵强附会,王国维就批评他讲词太顽固。[4]

诗词

《水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

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

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释义: 张惠言赠给学生杨子掞的五首词之第四首。勉人自勉之。

上阕感慨光阴易逝,悔恨未抓紧时日“读十年书”。下阕通过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的描写,劝杨生惜春惜时、抓紧当下。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5]

注释

  1. 《先妣事略》载:“日暮归,无以为夕飨,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
  2. 徐珂《近词丛话》云:“乾嘉之际,作词者约分浙西、常州二派。浙西派始于厉鹗,常州派始于武进张惠言。”
  3. 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页33。
  4. 叶嘉莹:《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页20-23。
  5. “张惠言”诗词全集, 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