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多花野牡丹 (野牡丹科 酸脚杆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不老的神话讨论 | 贡献2021年7月11日 (日) 23:4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右|[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A%E8%8A%B1%E9%87%8E%E7%89%A1%E4%B8%B9/4904865?fr=aladdin 图片来源] '''植物篇…”)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多花野牡丹 (野牡丹科 酸脚杆属植物))

多花野牡丹,(学名:Melastoma malabathricum L.)

别名:酒瓶果、催生药、野广石榴、乌提子、瓮登木、山甜娘、老鼠丁根、基尖叶野牡丹,拉丁文名:Melastoma affine D. Don. 为野牡丹科、酸脚杆属的一种灌木,高约1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分枝多,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全缘,5基出脉,叶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脉下凹,背面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脉上糙伏毛较密;蒴果坛状球形,顶端平截,与宿存萼贴生;宿存萼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2-5月,果期8-12月,稀1月。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多花野牡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 :桃金娘目 Myrtiflorae
  • 科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 亚 科:野牡丹亚科 Melastomatoideae
  • 族 :野牡丹族 Trib. Melastomateae
  • 属 :野牡丹属 Melastoma
  • 种 :多花野牡丹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1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分枝多,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长5.4-13厘米,宽1.6-4.4厘米,全缘,5基出脉,叶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脉下凹,背面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脉上糙伏毛较密;叶柄长5-10毫米或略长,密被糙伏毛。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10朵以上,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狭披针形至钻形,长2-4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梗长3-8(-10)毫米,密被糙伏毛;花萼长约1.6厘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裂片广披针形,与萼管等长或略长,顶端渐尖,具细尖头,里面上部、外面及边缘均被鳞片状糙伏毛及短柔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稀无;花瓣粉红色至红色,稀紫红色,倒卵形,长约2厘米,顶端圆形,仅上部具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末端2深裂,弯曲,短者药隔不伸长,药室基部各具1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密刚毛。

蒴果坛状球形,顶端平截,与宿存萼贴生;宿存萼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2-5月,果期8-12月,稀1月。 本种与展毛野牡丹M. normale D.Don极相似,但茎上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及萼片较宽等可以区别。

生于海拔300-183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或疏林下,湿润或干燥的地方,或刺竹林下灌草丛中,路边、沟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消积滞收敛止血散瘀消肿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捣烂外敷或研粉撒布,治外伤出血刀枪伤。又用根煮水内服,以胡椒作引子,可催生,故又名催生药

植物名称:多花野牡丹,

【别名】:炸腰果水石榴爆肚叶

【拉丁名】:Melastoma polyanthum Bl.

【科目来源】:野牡丹科植物

【性味归经】:涩,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痢疾,肠炎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撒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采集

秋季采集,切碎晒干。

化学成分

叶含水不溶性黄酮、水溶性黄酮甙、鞣质、游离多元酚、有机酸、氨基酸等,不含生物碱。多花野牡丹煎剂1:320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160对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菌效力,1:40能抑制绿脓杆菌。

临床应用

* ①治疗肠道感染:50%多花野牡丹糖浆,成人每次50毫升,小儿30毫升(婴幼儿酌减),日服3~4次。部分病人配合穿心莲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以及补液、对症治疗。观察中毒性消化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菌痢、肠炎计12例,结果痊愈10例,好转2例。其中对消化不良、肠炎的疗效较好,服药后大便次数多在2天内明显减少或恢复正常;对菌痢疗效较差。

* ②治疗呼吸道感染:多花野牡丹浸膏片(每片含浸膏粉0.42克),每次5片,日服3次;或每日用干叶1.0~1.5两煎汁,分2次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计17例,治愈15例,好转1例,无效1例。

* ③治疗烧伤:曾对Ⅰ度、Ⅱ度或Ⅲ度烧伤试用多花野牡丹甘油剂湿敷或软膏治疗,似具有消炎、收敛、保持创面干燥等作用,且能促进痂皮溶解脱落,有利于Ⅲ度烧伤早期植皮。

* ④治疗宫颈糜烂:以200%多花野牡丹软膏局部应用,治疗59例,治愈48例,好转11例。其中Ⅰ度糜烂多数在4~7天内治愈,Ⅱ度糜烂在8~16天内痊愈。

* ⑤治疗皮肤感染:多花野牡丹在实验室内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用浸膏片内服,同时并用100%煎剂外洗或软膏外敷,试治疖、痈、创伤感染、脓疱疮、褥疮、甲沟炎等合计40余例,有效率在90%以上。 [1]

食用价值

多花野牡丹的果可食;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花野牡丹

拼音:Duō Huā Yě Mǔ Dān

别名:炸腰果、水石榴、爆肚叶

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polyanthum Blume,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叶夏秋采。晒干。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痢疾,肠炎,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撒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多花野牡丹

拼音:Duō Huā Yě Mǔ Dān

别名:炸腰果、野广石榴(《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的全株。秋季采集,切碎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1米以上。茎圆柱形,密被紧贴的褐色鳞片状、有小刺的粗毛,多分枝。叶对生,长椭圆形至长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通常楔形或阔楔形,基出脉通常5条,稀7条,两面有紧贴的粗毛。花大,直径达3厘米,粉红带紫色,常3~7朵聚生于枝顶。蒴果壶形或椭圆形,长约1.3厘米,外有紧贴粗毛,肉质,不规则开裂。种子细小,多数,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荒野、山坡、路旁。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水不溶性黄酮、水溶性黄酮甙、鞣质、游离多元酚、有机酸、氨基酸等,不含生物碱。

药理作用:多花野牡丹煎剂1:320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160对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菌效力,1:40能抑制绿脓杆菌。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涩,凉。"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选》:"消食,收敛,止血,祛瘀消肿。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刀枪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 ①治疗肠道感染50%多花野牡丹糖浆,成人每次50毫升,小儿30毫升(婴幼儿酌减),日服3~4次。部分病人配合穿心莲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以及补液、对症治疗。观察中毒性消化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菌痢、肠炎计12例,结果痊愈10例,好转2例。其中对消化不良、肠炎的疗效较好,服药后大便次数多在2天内明显减少或恢复正常;对菌痢疗效较差。
  • ②治疗呼吸道感染多花野牡丹浸膏片(每片含浸膏粉0.42克),每次5片,日服3次;或每日用干叶1.0~1.5两煎汁,分2次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计17例,治愈15例,好转1例,无效1例。

[2]

  • ③治疗烧伤曾对Ⅰ度、Ⅱ度或Ⅲ度烧伤试用多花野牡丹甘油剂湿敷或软膏治疗,似具有消炎、收敛、保持创面干燥等作用,且能促进痂皮溶解脱落,有利于Ⅲ度烧伤早期植皮。
  • ④治疗宫颈糜烂以200%多花野牡丹软膏局部应用,治疗59例,治愈48例,好转11例。其中Ⅰ度糜烂多数在4~7天内治愈,Ⅱ度糜烂在8~16天内痊愈。
  • ⑤治疗皮肤感染多花野牡丹在实验室内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用浸膏片内服,同时并用100%煎剂外洗或软膏外敷,试治疖、痈、创伤感染、脓疱疮、褥疮、甲沟炎等合计40余例,有效率在90%以上。

摘录《中药大辞典》


《多花野牡丹》的精美图片欣赏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多花野牡丹 (野牡丹科 酸脚杆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多花野牡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