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明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Opt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28日 (五) 14:3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蔡明介
性别
出生 (1950-04-06) 1950年4月6日(74歲)
台灣
教育程度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
辛辛納提大學碩士
母校 屏東縣立南州國小
臺灣省立高雄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
辛辛納提大學
活跃时期 1976 -
髮色
头衔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所研發經理(1976-1983)
  •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門協理(1983-1989)
  •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門執行副總(1989-1994)
  •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事業群總經理(1994-1997)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97-)
  • 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2007)
  • 國立臺灣大學工商類傑出校友(2007)
  • 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工學博士(2009)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2012)
  • 中華民國行政院科技會報國內科技顧問(2016-)
配偶 李翠馨
奖项
  •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科技管理獎(2009)

蔡明介(1950年4月6日[1][2],台灣企業家,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所研發經理、 聯華電子第二事業群總經理。現為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曾获选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百大CEO」,是唯一上榜的臺灣企業家[3][4]

2017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今年7月延攬前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加入麾下,而在之前已引進不少台積電人,包括人資長、法務長多位高層都來自台積電,本刊接獲聯發科員工爆料信,指稱蔡明介重用台積電人馬,已讓老員工們心寒。 [5]

生平

从台湾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台大电机系毕业后,蔡明介选择到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电机硕士。念完硕士后,蔡明介有一天无意间读到台湾的报纸刊登的一则新闻,说台湾的工研院有一个项目计划,要找人到美国RCA受训。蔡明介很幸运地被分配在IC设计那一组,成为其中5位专攻IC设计的工程师之一。在RCA受训完之后,蔡明介在工研院电子所的产品开发部门服务,负责开发IC产品。蔡明介在工研院这个环境下,逐渐突破了工程师的视角,认识到了两个问题:首先,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是有价值的;其次,IC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总是拷贝难以持续下去。

蔡明介1983年离开工研院,进入联华电子,担任研发主管,后来担任过联电多个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这一个过程中,蔡明介逐渐从技术人员转变为管理人员。1995年,联电改变策略,希望全力从事半导体代工业务,不再涉及IC设计,原有的IC设计团队需要逐一剥离出去。蔡明介领导联电的集成电路设计部门独立创业,成立了“联发科技”的前身多媒体小组,初始只有20余人。联发科技于1997年从联电中分拆出来,他是创建联发科的管理团队成员之一,并从那时起一直担任联发科的董事长。最初,蔡明介选择切入CD-ROM芯片市场,充分发挥台湾厂商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把CD-ROM芯片从原来的三颗整合成两颗,再缩减至只剩一颗,倍速不断提升,但价格不断降低,结果联发科技的产品占有率不断提升,进而成为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以上的主导者。后来联发科技借着CD-ROM的优势,再切入CD-RW市场,尽管先前也已有索尼等公司研发多时,但联发科依然发挥其降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

2001年,对于年届51岁的蔡明介来说是再次面临转折点,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参与创建的联发科技刚刚在台湾成功上市,更重要的是蔡明介必须做出一个不太容易的选择:经过了创业前4年,联发科技必须在CD-ROM、CD-RW以及DVD-ROM等几代芯片的稳定发展后找到下一个拳头产品。选择新产品方向,这可以说是决定联发科技生死的问题。按照蔡明介的经验,一定要符合三个标准:市场足够大;有一定的技术门坎和别人拉开差距;和联发科技原来的开发技术有一定的相关性。最终,蔡明介决定投入手机芯片研发。蔡明介认为2G手机芯片还有技术改进的余地,从而满足中国“新入行者”的需求。 在他的领导下,联发科技飞速成长,2004年,蔡明介率领联发科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联发科加速了大陆手机产业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大陆手机产业布局全球新兴市场,一度成为大陆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