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隆恩埔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Zardweeb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6日 (日) 01:0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隆恩埔战役,为1895年乙未战争中发生于今新北市三峡区隆恩埔的一场战役,日军近卫师团特务曹长樱井茂夫率领的水路运送队共39员遭遇三角涌抗日义勇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共35人战死,仅有4名兵卒幸免脱逃。

背景

1895年4月,廷因甲午战争战败,签下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为图自救,台湾官员与士绅推动成立台湾民主国。同年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爆发乙未战争。6月11日,日军进驻台北。6月下旬,日军在推进至桃园新竹的过程中,遭遇以胡嘉猷吴汤兴姜绍祖徐骧为首的客籍民勇伏击,势力稍挫。

7月10日,近卫师团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命令山根信成少将率领一部分台北地区的部队于12日出发,从大嵙崁溪两岸及兵站线,分三路前进,扫荡潜伏在新竹以东、大嵙崁三角涌一带的反抗军。预定三日后在龙潭坡会合,再前进到达新竹支援[1]

过程

7月12日,日军近卫师团步兵第三联队第二大队第六中队特务曹长樱井茂夫率领之“水路运送队”共35名,自台北沿大嵙崁溪水路运送粮食,当夜停泊于三角涌隆恩埔。7月13日清晨五时,船队解缆往大嵙崁航行,才前进数百公尺,便遭遇遭到苏力苏俊林久远陈小埤等人为首的二百馀名三角涌抗日义勇军奇袭[2][3]

经数小时的激烈战斗后,日军水路运送队几乎全队覆灭,仅有4名兵卒幸免脱逃。其中3名偒者于当日中午前后投靠沿大嵙崁溪左岸前进,亦遭受另一批抗日军袭击的第七中队;另一人则于第二天早晨抵达海山口[2]



台湾三角涌内藤大佐奋战之图(版画作品)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二战后,三峡许多老者的说法为:三角涌客家义勇军接获抗日义勇军通知,得知日军以水运方式运输后勤弹药与食物会经过今三峡与莺歌交接触的流域时,客家义勇军结合部分隆恩埔原住民配以长刀、自制竹刀与弓箭在南靖庄埋伏,7月12日清晨4点多,发现日军水路运送队40名士兵,客家义勇军躲在暗处先以弓箭射击,部分日军见状持枪反击,但天色昏暗无法得知埋伏义勇军,加上部分日本士兵中箭而纷纷弃船逃离,而逃亡的日本士兵登岸后往一片树丛(今台北大学校园)移走,将近百馀人的义勇军纷纷持大刀等武器开始杀红了眼追击日本士兵,并在今台北大学校内近身短兵厮杀,日本士兵兵力单薄不敌百馀人义勇军,一一被乱刀砍死并弃之于此,惟义勇军商议后将日本士兵埋葬与此,藉以湮灭证物以防日军报复,然而因为树丛掩蔽仍有数名日本兵幸免脱逃。事后日军得知此事才有后来的三角涌大屠杀百姓事件报复[2]

另一个三峡地方曾姓人士的说法为: 三角涌曾厝来台一代祖曾甲农于1776年自福建南安九都只身来台于鸢山脚临大嵙崁溪畔拓垦 与妻板桥杨氏共拓河川地十甲(现今恩主公医院一带),第二代曾顺镒再拓河川地十甲。1895年传第四代曾妈得任清朝有司义渡于三峡莺歌间熟知该水域。是年九份初传三碗土一碗金,吸引了当年盛夏因干旱荒芜田作的曾氏族人到九份寻金。及至九份即知日人来犯而淘金梦碎,曾妈得遂率众族人回三角涌路过台北府城,时闻大清荷兰佣兵已携细软贵重出城南逃避日本军,曾妈得领众族人入府城地下库房,见满地库银卷纸淹及脚目,另见一军械库房内有洋枪弹药数箱,遂令族人搬出于艋舺乘二艘帆船急速赶回三角涌。 当年五月清廷巡抚唐景嵩以台湾国总统下檄文号召台民凡砍来犯日人首级一颗赏龙银一两,以是故曾妈得及族人据故里隆恩埔以洋枪杀日本军补给船领队樱井少佐等二十九名,斩其首列曝于晒谷场上以待大清奖赏,是时唯独一名日军逃亡求救而后日军大举整编来犯,族人惊慌将头颅弃埋于现今三莺交流道北端溪埔并由曾妈得先焚村内引火资材并率族中青壮避难于竹仑紫微山区,留族中老弱持白布条书以 "帝国良民"四字立迎日本军于村口,旋即日军马骑军首直入村内见无异状,令兵丁焚一矮墙后即挥军入三角涌市区报复屠杀焚城,曾姓家族以不分大清大日本帝国之良民得躲过日本军之屠害。

又,当时民间洋枪于夜间击发时枪口可见火光,而日本军已持用改良无火光之步枪及野炮,台民终即溃不成军,全台短期被日本军征服。

另记,隆恩埔之名,得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清廷开放来台拓垦之三角涌与莺歌南靖庄之间之浮露地,清廷以免收租纳粮以鼓励拓荒, 人民因之感恩乾隆皇帝之故,以隆恩埔名之以志不忘。

影响与评价

乙未战争中,“隆恩埔战役”是日军入主台北城后单次牺牲最惨重的战役。而同日稍后发生,且延续数日的“分水仑战役”则规模更大,战斗更为惨烈。此两役可谓让日本人知道台湾人民抗日决心的决定性战役[3]

相关作品

  • 小说《日出三角涌》,王湘琦著,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

参考资料

  1. 许佩贤译,《攻台战纪》,远流出版,1995年,第165页
  2. 2.0 2.1 2.2 许佩贤译,《攻台战纪》,远流出版,1995年,第166-167页
  3. 3.0 3.1 刘文章、陈钊浩,《三峡抗日血泪史》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