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前赤壁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FQ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9日 (一) 20:5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前赤壁賦'''》,是北宋大文学家蘇軾較为知名的作品之一<ref>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ref>,并有书…”)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前赤壁赋》,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较为知名的作品之一[1],并有书法真迹,现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了这篇作品。作品描写的是苏轼与客人泛舟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赤壁市),谈论赤壁之战,进而讨论至天地人生的过程。

元丰二年11月29日,上谕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作者首次游览黄州赤壁时。

《前赤壁赋》真迹及原文对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

评论

赤壁赋被后世认为是苏轼的思想境界逐渐趋于三教合一的征兆,而其文学成就则继承和广大了苏轼一贯的气度及风采,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最著名、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苏轼本人的代表作。

名句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 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
  • 沧海一粟 浮海一粟── 苏轼《赤壁赋》帖真迹揭千年之误
  • 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