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驢非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非驢非馬》-(fēi lǘ fēi mǎ) 不像驢也 不像馬。形容不倫不類,什麼也不像。《漢書·西域傳下》:「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即騾)也。」(neither ass nor horse)
出 處
《漢書·西域傳》:「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例 句
小明寫的作文非驢非馬,既不是散文,又不像議論文。
近義詞
反義詞
釋義
龜茲(qiū cí秋慈):古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漢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龜茲國王絳賓及夫人來到漢朝首都長安朝見漢宣帝,在漢朝住了一年,受到優厚的款待。以後又來長安朝拜數次,對漢朝的服飾和禮儀很喜愛。回國之後,龜茲王在宮室建築、鐘鼓禮樂、外交禮儀等方面都極力仿效漢朝。西域各國胡人見後都覺得很好笑,說:「龜茲國王搞的這一套,說驢不是驢,說馬又不是馬,倒像是一頭騾子。」後以此為典,譏諷不倫不類的事物。
出典
《漢書》卷96下《西域傳下·龜茲傳》3916頁:「龜茲王絳賓亦愛其夫人,上書言得尚(匹配)漢外孫為昆弟,願與公主女俱入朝。元康元年,遂來朝賀。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以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留且一年,厚贈送之。後數來朝賀,樂漢朝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驘(即「騾」)也。』」
例句
宋·孫覿《讀類說》之一:「龜茲堪一笑,非馬亦非驢。」 近代·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69回:「屈映光以巡按使兼總司令,布告中外,非驢非馬,驚駭萬狀。」 魯迅《兩地書》之11:「這封信非驢非馬不文不白地亂扯一通,該值一把火,但反過來說是現在最新的一派文字,也可以的,我無乃畫狗不成耳。」
屈以巡按使兼總司令,布告中外,~,驚駭萬分。(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九回)[2]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