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Louls-Victorde Broglie 1892-1987)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尤其是关于量子问题的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这一理论为建立波动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这一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也使他成为第一个以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
路易斯·维克多·德布罗意
英文名 Louis de Broglie
出生 1892
法国
逝世 1987
国籍 法国
职业 物理学家

生平简历

路易斯·德布罗意 出生在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攻读历史,1910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在他哥哥、著名的X射线物理学家莫里斯·德布罗意(Maurice de Broglie,1875~1960)的影响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他哥哥的私人实验室里进行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阅读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学术报告和论文后,就下决心去弄清楚普朗克引入的量子概念的真正本性。在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后,他的研究工作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大战结束后,他又继续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在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1926年起在巴黎大学任教,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起任该院常任秘书。1945年莫里斯和路易斯·德布罗意兄弟俩被任命为法国原子能高等委员会顾问,他们对原子能的和平发展以及加强科学和工业的联系深感兴趣。作为科学院的终身秘书,德布罗意强烈要求该机构考虑热核爆炸的有害后果。1962年退休。

科学生涯

德布罗意从18岁开始在巴黎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是因为打算沿其家族传统,以后从事外交活动,他也学习历史,并且于1909年获得历史学位.由于他哥哥(M.德布罗意)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拥有设备精良的私人实验室,从事物理实验研究.因而德布罗意在学习历史的二象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对光本性的认识同时,受到他哥哥的影响,参与一些物理研究工作.从他哥哥那里德布罗意了解到普朗克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这些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布罗意在军队服役,被分配到无线电台工作,中断了他的理论物理研究.1919年,德布罗意重新回到他哥哥的实验室研究X射线,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许多原子结构的知识,而且接触到X射线时而象波、时而象粒子的奇特性质.德布罗意曾经与其兄就X射线的性质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他对其兄及其同事们的实验工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对这些现象做出理论解释,1920年,德布罗意重新开始研究理论物理,特别是关于量子问题,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可喜成果.1923年9月和10月,德布罗意发表了三篇关于物质波的论文,创立了物质波理论.之后,他投人博士论文的写作,1924年11月他以题为的论文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包括了德布罗意近两年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物质波理论及其应用。德布罗意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巴黎大学,他又发表了有关波动力学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担任教学任务.德布罗意在神也是沿着这个认识规律发展的.在认识发展中,物质生产水平、实验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促进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院担任了两年义务讲座后,1928年被聘为新建立的巴黎大学享利·彭加勒学院理论物理教授,他担任这一职务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1962年退休.

1945年以后,他还担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1930年到1950年间,德布罗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波动力学的推广,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大量评论和论文.1951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德布罗意研究粒子和波之间的关系,目的是通过研究用经典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对波动力学作出因果解释.此时重新研究他于1927年提出的引导波理论,但不久他就放弃这方面的工作,回到了以前的研究领域,探索微观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决定论的科学哲学观点,用波动力学的观点探讨热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德布罗意一生的研究成果颇丰,他的著作就达25本之多.由于德布罗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29年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彭加勒奖章,同年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获摩纳哥阿尔伯特一世奖,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卡琳加奖,1956年获法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金质奖章,1942年以后任数学科学常务秘书.他还是华沙大学、雅典大学等六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是欧、美、印度等18个科学院院士。德布罗意的新理论,开始时并没有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因为他的思想是如此新颖,如此大胆,以致于像普郎克、洛仑兹这些人都很难相信它的正确性。即使他的导师朗之万,虽然认为他的想法有很大的独创性,但也认为他的想象过分大胆,几近荒谬。不过他又想到,玻尔的理论开始时也曾被认为是极其荒谬的,说不定德布罗意的想法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于是朗之万还是把德布罗意的论文副本寄给了爱因斯坦,请他提出看法。素来喜欢物理学上的对称性的爱因斯坦,一下子就看出了德布罗意的理论正是揭示了光子和物质粒子之间的这种对称性,立即意识到德布罗意思想的深远意义,并且想到在他自己关于理想气体的新的涨落公式中出现的波干涉项可能正是起源于德布罗意波。所以他热情地复信给朗之万,称赞德布罗意"已揭开了巨大帷幕的一角"。 爱因斯坦当时正着手将印度青年物理学家玻色(S.N.Bose,1894~1974)提出的光子统计理论推广到单原子理想气体,他立即吸收了德布罗意的新理论,于1924年9月和1925年2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在论文中他特别提到了德布罗意把一个粒子系统归结为一个波场的这篇"非常值得注意"的论文。他还写道:"看来,粒子的每一运动都伴随着一个波场,……这个场(它的物理性质目前还不清楚)在原则上应该是能观察的。"正是由于爱因斯坦的推荐,德布罗意的工作才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薛定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创立了波动力学

科学成就

1923年9月至10月间,德布罗意在上接连发表了三篇论文:《辐射--波和量子》、《光学--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学--量子、气体运动理论以及费马原理》。在这几篇短文中,提出了现在称为"德布罗意波"的思想。1824年,在题为的博士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出的相波理论,并于同年11月27日在佩兰的主持下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在《量子理论研究》的提要中,他首先说明了他所追求的目标。他说:"光学理论的历史表明科学思想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徘徊于光的动力学解说和波动学解说之间,这两种解说毫无疑问并不像人们曾认为的那样是彼此对立的,量子理论的发展似乎证实了这一结论。"德布罗意非常欣赏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但是他又认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也有其不彻底性,只不过使粒子说又重新抬头而已。他希望粒子观点和波动观点统一起来,即在光的理论中同时引进粒子概念和周期性概念,以进一步揭示"量子"的真正含义。他在论文中写道:"考虑到频率和能量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个总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存在着一个其性质有待进一步说明的周期性现象,它与每个孤立能量块相联系,与静止质量的关系则遵从普朗克-爱因斯坦方程。这种相对论理论将所有质点的匀速运动与某种波的传播联系了起来,而这种波的位相在空间的运动比光速要快。"他假设所有具有动量p和能量E的物质客体,如电子等,都具有波动性,这两个假设是建立波动力学的物理基础。当1926年E.薛定谔发表他的波动力学论文时,曾明确表示:"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1927年,美国的C.J.戴维孙和L.H.革末及英国的G.P.汤姆孙通过电子衍射实验各自证实了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至此,德布罗意的理论作为大胆假设而成功的例子获得了普遍的赞赏,从而使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的仍是波力学方面的研究,他在1951年以后着重研究了"双重解理论",想要在经典的时空概念的基础上对波动力学的几率和因果性作出解释,但这种努力未获得成功。德布罗意始终对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感兴趣,喜欢将理论物理学、科学史和自然哲学结合起来考虑,写过一些有关的论文。在32岁时,也就是在他发表了大约两打关于电子、原子和X射线问题的论文之后,德布罗意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他以后研究波动力学的起点。德布罗意不大满意薛定谔等人在波动方程中引入的几率振幅解释,他在不断寻求着波动力学的因果性解释。德布罗意曾在巴黎大学和H.庞加莱研究院任教。除了他大量的研究论文之外,他所著的书不下20部。其中主要的有《量子论的研究》、《X射线与γ射线专论》、、《物理学与微观物理学》、等。

物质波理论

德布罗意开始研究物理学时,适逢现代物理学发生深刻革命的时期.1900年,普朗克研究黑体辐射时假定谐振子取分立的能量,提出量子的概念,由此出发,他推导出能够描述黑体辐射规律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能量子的重要性,只把能量子看作仅仅是在支配物质和辐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合适的,频率为V的物质振子仅仅以hV的倍数发射或吸收能量.直到1905年,量子概念才发生了重要发展.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的论文,文中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和论证,得到并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并用它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一工作的意义之一在于,光量子的概念是在分析和研究黑体辐射基础上得到的,表明量子概念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爱因斯坦认为:密度小的单色辐射,从其热现象方面的行为看,仿佛是由一些独立的能量所组成。本世纪初期,人们通过对X射线的研究认识到,X射线具有时而象波、时而象粒子的奇特性质.1913年,玻尔提出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的量子化条件,原子中的电子只有可能进行某些运动,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没有理论基础,是人为规定的.1919-1922年,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提出了一个解释玻尔基于化条件的理论.布里渊把电子和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设想在原子核周围存在着一层以太,电子在其中运动掀起波,这些波相互干涉在原子核周围形成驻波.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布里渊的理论对德布罗意提出物质被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德布罗意重新开始研究理论物理,物理学面临着的主要困难是:对于光需要有微粒说和波动说两种理论;确定原子中电子的稳定运动涉及到整数,这些都是当时人们无法理解的事实.德布罗意首先考察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量子化条件.确定光微粒能量的表达式是W=hv,这个公式中包含着频率v,而纯粹的粒子理论不包含频率的因素;确定原子中电子的稳定运动涉及到整数,而物理学中涉及到整数的只是干涉现象和本征振动现象.这些结果使德布罗意想到,对于光需要同时引进粒子的概念和周期的概念;对于


电子不能简单地用微粒来描述电子本身,还必须赋予它们周期的概念.于是,德布罗意形成了指导他进行研究的全部概念: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假设微粒伴随着波而存在,他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立微粒的运动和缔合波的传播之间的对应关系。1923年夏末,德布罗意已开始形成他的相波(后来他称为相位波)概念,9月10日,他发表了关于物质波理论的第一篇论文--《波和量子》,文中提出的思想可以被看作是波动力学理论的开端.两个星期后,德布罗意又发表了的论文,明确提出相干波的概念.文中明确指出:要描述一个动点的运动,观察者必须将这一运动与一个非物质的、在同一方向上传播的正弦波联系起来.在观察者看来,这一波的频率等于上述动点的总能量除以普朗克常量h.同年10月8日,德布罗意发表关于物质波理论的第三篇论文。文中阐述了波与粒子的对应关系,他假定与任何粒子相联系的相波,在空间任何点与粒子同相位.相波的频率与速度由粒子的能量和速度所决定。德布罗意的这三篇论文是物质波理论奠基工作的开端.继这三篇论文之后,德布罗意着手撰写他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包括了近两年研究的一些成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物质波理论,得到物质波的一些重要结果.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伴随着一种波动,而且不可能将物体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这种波称为相位波.存在相位波是物体的能量和动量同时满足量子条件和相对论关系的必然结果.德布罗意考虑静止质量为外、相对于静止观察者的速度为的粒子,他假设粒子是周期性内在现象的活动中心,它的频率, 是普朗克常数,是粒子的内在能量.以狭义相对论原理和严格的量子关系式为基础,德布罗意通过严格论征得到:相位波的波长是,是普朗克常数,是相对论动量,这就是著名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的关系.此外,德布罗意把相位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能量传递的速度)联系起来,证明了波的群速度等于粒子速度,确定了群速度与粒子速度的等同性.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质波理论。

物质波的验证

德布罗意撰写论文时,他的哥哥(M.德布罗意)建议他的论文应包括实验部分,可是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的物质波理论是在没有得到任何已知事实支持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这就使得答辩委员会对物质波的真实性存在疑虑,答辩委员会主席佩兰就提出了物质波如何用实验来证实的问题.对佩兰的提问,德布罗意回答:用晶体对电子的衍射实验验证物质波的存在是可能的.他的这个思想是早已形成的,他曾在1923年9月24日一文中指出:从很小的孔穿过的电子束,可能产生衍射现象,这也许会成为在实验上验证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方法.他还曾向他哥哥的同事道维里叶提出做电子的衍射实验,后者因忙于电视实验而将其搁置。物理学的发展需要理论的和实验的两只脚向前迈进,现在理论这只脚已经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就给实验提出了研究课题.物质波理论提出后,如何从实验上证实物质波存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按照德布罗意理论,经过几千伏加速电压的电子束,其波长数量级为10-10米,这与X射线的波长是同一个数量级,因而可以用晶体对电子的衍射实验验证物质波.德布罗意的理论一传到美国,就在纽约开始了显示电子衍射的实验.尽管这个实验开始并不是为验证波动理论而做的,但是到了1926年,这项工作的目的已经转变为验证物质波理论.1927年初,戴维森和革末通过实验发现,在镍晶体对电子的衍射实验中,有19个事例可以用来验证波长和动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每次都在测量精确度范围内证明了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戴维森实验所用电子束的电子能量很低,仅有50-600电子伏特.同年G.P.汤姆逊用较高能量的电子做了晶体对电子束衍射的实验,他让电子能量为1000-8000电子伏特的电子束垂直射入赛玛哈、金、铂或铝等薄膜上,观测产生的衍射图样。实验观测和由德布罗意理论得到的结果非常一致,这充分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再一次用无可辨驳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德布罗意理论是正确的。以后,人们通过实验又观察到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实验证明了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而且为物质波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