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腮腺肿瘤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乳腺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
病因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次为脂肪瘤,少数为发生自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腮腺内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均少见。多形性腺瘤呈膨胀式缓漫生长,腮腺肿瘤可巨大而无面瘫。突然生长加快或出现疼痛应考虑恶性变。
疾病概述
腮腺肿瘤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乳腺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腮腺恶性肿瘤的1/2,其次为多形性腺瘤恶性变、各型腺癌及腺泡细胞癌等。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次为脂肪瘤,少数为发生自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腮腺内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均少见。
症状表现
腮腺肿瘤以发生在面神经浅层的腺叶组织者居多,约占80%以上。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病期不定,长者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腮腺肿瘤的表现为疼痛尤其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或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都有此症状。恶性肿瘤合并面神经麻痹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增加,预后也较差。约10%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深层组织。由于位置深在早期不易发现,达到一定体积时,可见患侧扁桃体后上方软腭膨出。
诊断检查
1.病史注意肿块发现时间,有无疼痛,曾否用过抗生素,疗效如何。
2.仔细触诊包块的大小、范围、软硬度、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是否清楚,能活动或有无粘连、固定否,有无面瘫。
3.根据病史和检查,分析包块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有无包膜。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
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1]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诊断。
治疗方案
(一)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腮腺肿瘤的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完整彻底切除,不得弄破瘤体,二是要保护好面神经。准确的病理诊断是进一步治疗措施的依据。化学药物对腮腺癌的治疗多数尚不肯定,均为姑息性治疗。
高分化型的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局限性小的恶性肿瘤手术完全切净者,都不必做术后放疗。属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术后放疗:
①恶性程度高者,如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的各型腺癌、涎腺导管癌、腺样囊性癌等;
②恶性肿瘤紧贴面神经予以分离保存者;
③肿瘤侵犯肌肉、骨、颞下颌关节,或腮腺深叶恶性肿瘤累及颅底;
④由于解剖条件不能切净,或术后镜检标本切缘阳性;
⑤腮腺肿瘤的手术虽肉眼切净,但以后无再次手术机会的各型恶性肿瘤、复发性恶性肿瘤再次手术者。
1、多形性腺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宜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摘除术。鳞癌和腺癌应将面神经一起切除,或保留未受侵犯的部分面神经。
2、切除面神经干后,可将耳大神经移植桥接于面神经根部与分支处之间。
3、面神经切除后,如所留神经于根部过短,不能够移接,可考虑用副神经或舌下神经的降支接于面神经远心端以替代面神经的功能。
4、腺癌侵犯腮腺仅为部分者,亦应将腮腺(浅叶和深叶)全部摘除。[2]
(二)麻醉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
(三)术中注意点
1、切口暴露应充分。
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在下颌角附近的嚼肌筋膜表面尚有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通常透过此膜即可显露细长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3、如寻找面神经颊支,可在腮腺前缘、腮腺嚼肌筋膜浅层、腮腺导管之下方寻找。
4、找面神经总干,应在腮腺后缘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分离,直至暴露二腹肌后腹止端处。在肌止端与外耳道软骨所成角度的分角线上、乳突根部寻找面神经总干,常见耳后动脉在其浅面向后越过。
5、找出面神经分支和总干后,即沿分支或总干分离出面神经各分支,同时切除其浅层的腮腺组织。
(四)术后处理
1、逐层缝合,充分引流,局部加压,防止涎液滞留。
2、出现暂时性面瘫可用维生素B类药物。
3、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文献来源
- ↑ 腮腺肿瘤能吃中药治好吗?知乎
- ↑ 腮腺肿瘤小科普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