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亞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碘化亞鉈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碘化鉈,又名碘化亞鉈、一碘化鉈,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TlI,為紅色立方體結晶或黃色粉末,微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溶於王水及濃硫酸,與溴化鉈混合用於紅外輻射的傳號。
理化性質
密度:7.29g/cm3
熔點:440℃
沸點:824℃
外觀:紅色立方體結晶或黃色粉末
溶解性:微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溶於王水及濃硫酸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0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0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重原子數量:2
表面電荷:0
複雜度:2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LD50:24.1mg/kg(大鼠經口);40.7mg/kg(小鼠經口)。
用途
用於製造藥物、光譜分析、熱定位的特種過濾器,也可與溴化鉈混合用於紅外輻射的傳號。
儲存方法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減少飛散。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滅火劑:砂土,二氧化碳。
安全信息
安全術語
S13:Keep away from food, drink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遠離食品、飲料和動物飼料保存。
S28:After contact with skin, wash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 (to be spec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皮膚接觸後,立即用大量...(由生產廠家指定)沖洗。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發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立即求醫(可能時出示標籤)。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釋放到環境中,參考特別指示/安全收據說明書。
風險術語
R26/28: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和吞食有極高毒性。
R33:Danger of cumulative effects.
有累積作用危險。
R51/53: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對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在水生環境中造成長期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