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平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蚀平台,从海岸崩落及侵蚀下来的物质,一部分被海浪挟带,在高低潮水位之间,对海崖进行水力冲蚀、磨蚀,使海崖不时因底部被淘挖而塌下,并不断后退,因而在崖脚与低潮海面之间,形成一片微微向海倾斜的海蚀平台(wave-cut platform),外形有如一片岩滩,于高潮时会被潮水所淹;背后的海崖与海蚀平台几乎成九十度直角。新界东北的东平洲和鸭洲,均有明显的海蚀平台。 [1]
海水侵蚀的作用
我们在海边很常看到垂直的海崖下连著一块平坦的海蚀平台,其形成原因与海水的侵蚀有关。海浪拍打至岩壁,当中的水力作用和磨蚀作用(水流带著水中的石块撞向岩壁)会在岩壁底部进行底切侵蚀,把岩壁底部剖开,久而久之使其凹陷形成海蚀凹地。岩壁底部被长久侵蚀,会使上方的岩石悬空及承托力减弱,岩石失去底部的支撑便会整块塌下,形成垂直陡峭的海崖。此过程不断重复,随时间过去,海崖会慢慢往后退,崖脚与海面间的位置会继续受海水侵蚀磨滑,形成平坦而微微向海倾斜的海蚀平台,这片平台一般会与海崖成接近九十度直角,走在海蚀平台上,观看身旁的海崖,很是壮观!海蚀平台和海崖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你无我,是海岸地貌中的斗气冤家! [2]
沙湾海岸
沙湾海岸位在宜兰县头城镇,大里车站南方约1公里的地方,在滨海公路上可看见整齐缓倾的海蚀平台,在当地更有“魔鬼洗衣板”的称号。 沙湾海蚀平台出露了以黑灰色硬页岩为主的大桶山层,由于砂页互层所产生的差异侵蚀,使此地的海蚀平台呈带状凸起特殊景象。这片向西北缓倾10°的海蚀平台上有为数甚多的节理及横向小断层发育,过去为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沉积环境。此处属于东部海岸的最北段,自莱莱鼻至头城间这全长约22公里的海岸线,属东北角著名的侵蚀海岸;北边的大里是沿线少数小型渔村港湾(另外两处为大溪、梗枋)。 沙湾海蚀平台是眺望龟山岛的绝佳地点之一,虽没有完善的景区设施,但其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仍吸引了许多在地人造访。 [3]
海蚀平台和海蚀崖往往是伴生地形
在潮间带附近,海浪冲击的力道最为强烈,侵蚀作用最大。海岸的岩石日夜遭受海浪的冲蚀、撞击与拍打,逐渐崩落。 尤其当海浪携带大量的沙或巨大的砾石来回撞击海岸岩石,海岸的岩石便会慢慢向内崩落凹退,露出地面平坦的海蚀凹壁。接著,海蚀凹壁上方的岩石失去支撑,终于崩垮,造成海岸逐渐的后退。久而久之,便露出了平坦的海蚀平台。
可想而知,这般侵蚀作用必须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形成海蚀凹壁、崩塌露出海蚀平台。 因此,海水面与海岸的陆地必须长期维持在同样的高度,海水才有足够的时间冲蚀出一片宽平的海蚀平台。
而海蚀凹壁受到海浪拍打的影响,渐渐后退形成陡崖,便形成了海蚀崖。因此海蚀平台和海蚀崖往往是伴生地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