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是集文物調查、考古發掘、科學研究、文物保護與利用為一體的文物科研單位。其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中央聯合考古隊和河南省第二文物工作隊,1958年,洛陽博物館成立,設立文物保護髮掘股。在此基礎上,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於1981年正式掛牌成立。1986年,洛陽專區建制撤銷後地市合併,在洛陽地區文物工作隊的基礎上成立了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2011年,洛陽市委市政府根據文物事業形勢變化的需要,將市文物工作隊和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整合為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時加掛洛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牌子,並提升了規格。

內設機構

研究院下設:辦公室、保衛科、史前研究室、商周研究室、漢魏研究室、隋唐研究室、保管信息中心、保護修復中心等職能部門。擔負着洛陽市域15230平方公里內的文物保護[1]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及文化遺產的規劃設計和利用等工作。

我院是首批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格單位,其中15人具有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個人考古發掘領隊資格。現有在職人員323人,其中研究館員8人、副研究館員18人、館員32人,有博士3人、碩士20人、其他均為本科、大專學歷。

重要貢獻

50多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為全市地上、地下文物遺蹟的保護以及城鄉基本建設的順利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取得多項重要考古成果及重大發現。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調查或發掘了洛陽北窯舊石器遺址、欒川蝙蝠洞、龍泉山、廟坡洞舊石器遺址,發現大量石製品、動物骨骼化石、人類門齒等各類遺物和人類用火遺蹟,填補了洛陽舊石器考古的空白,為研究該地區環境與文化變遷、現代人類起源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調查發掘了洛陽王灣、史家灣、孫旗屯、銼李、東馬溝、東乾溝、五女冢、王圪壋、皂角樹,孟津小潘溝、妯娌,伊川土門,臨汝中山寨、閻村,偃師高崖、灰嘴等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初步建立了伊洛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圍繞西周成周城、東周王城、宜陽韓都故城、漢河南縣城、隋唐洛陽城、北宋洛陽城、金元明洛陽城等幾大城址開展考古工作,發現了洛陽北窯西周鑄銅遺址、西周洛邑祭祀遺址、東周王城宮殿建築遺址、戰國糧倉遺址,發掘了隋唐洛陽城皇城、夾城等城牆遺址,定鼎門、應天門、永通門等城門遺址,恭安坊、溫柔坊及南市遺址,含嘉倉、回洛倉等倉窖遺址,宮城明堂、天堂遺址,金中京城牆遺址、明代洛陽城和福王府遺址,發掘各時期墓葬、車馬坑數以萬計,以兩周、兩漢、隋唐時期墓葬為主,比較重要的有北窯西周貴族墓地、林校西周車馬坑、周王城廣場東周陵墓區及「天子駕六」車馬坑遺址、解放路戰國晚期陪葬坑、兩漢時期壁畫墓、偃師白草坡東漢帝陵陵園遺址、孟津朱倉東漢帝陵陵園遺址、正始八年墓、曹休墓、關林59號唐墓、安菩墓等數萬座各時期古墓葬,出土文物約30餘萬件(套)。這些墓葬的發掘展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和特點。在做好配合基建考古發掘工作的同時,還承擔了黃河小浪底水庫淹沒區、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水利工程等國家大型工程建設的考古發掘及深圳市區、福建龍巖地區的文物普查工作。單位承擔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與勘測工作,共調查勘測古墓冢1008餘座,目前各項工作仍在進行中。

我院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顯着成績。其中1992年發掘的洛陽皂角樹遺址首次在運用考古學與地質學、古生物學[2]和土壤學綜合研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1996年發掘的孟津妯娌新石器時代遺址獲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8年發掘的新安縣鹽東村漢函谷關倉庫建築遺址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獲1997~199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和河南省文物局田野考古特別獎。洛陽偃師東漢帝陵與邙山陵墓群項目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與定鼎門遺址發掘同獲2007~200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2008年發掘的北宋宰相富弼家族墓地榮獲「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併入選2008年度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瀍河西周祭祀遺址榮獲200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洛陽曹休墓、洛陽隋唐城宮城遺址同時榮獲2010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進入了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終評名單。河南欒川孫家洞遺址入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洛陽新安漢函谷關入選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糧食倉儲遺址入選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省伊川縣鳴皋鎮徐陽墓地、河南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榮獲2011—2015年度全國田野考古獎三等獎。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項目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項目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科研工作

我院在文物考古、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方面也卓有成果。尤其是2012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整合成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工作,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我院立足文物考古工作發展的實際和面臨的形勢,編制《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工作規劃》,該規劃明確未來我院科研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緊緊圍繞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核心這條主線,深挖洛陽所在的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規劃文物考古項目和工作措施,極大的推動了科研工作的發展。幾十年來,業務人員在《考古學報》、《考古》、《文物》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考古報告、簡報和論文近千篇。編撰出版了《洛陽出土歷代墓誌輯繩》、《洛陽北窯西周墓》、《洛陽皂角樹》、《洛陽考古發現與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河洛文明論文集》、《夏文化論集》、《西周文明論集》、《洛陽漢墓壁畫》、《洛陽新獲墓誌》、《甲骨金文與古史新探》、《洛陽出土北魏墓誌選集》、《洛陽名碑集釋》、《洛陽出土瓦當》、《洛陽陶俑》、《洛陽出土唐三彩全集》、《洛陽王城廣場東周墓》、《洛陽瞿家屯發掘報告》、《洛陽市文物工作隊2007年考古報告》、《唐安國相王孺人壁畫墓》、《富弼家族墓地》、《富弼家族墓誌研究論文集》、《古都洛陽》、《洛陽體育場路西東周墓發掘報告》、《歷程——洛陽市文物工作隊三十年》、《洛陽北魏墓誌精選十二品》及《新安縣鹽東遺址發掘報告》、《中國文物古蹟旅遊》、《定鼎北路唐代磚瓦窯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唐王雄誕夫人魏氏墓》叢書等幾十部發掘報告、專着、圖錄。其中《洛陽東周王城廣場》獲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獎」。《洛鏡銅華》入選「2013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我院成功舉辦了「洛陽考古四十年——92年洛陽考古學術研討會」、「皂角樹遺址考古工作座談會」、「全國河洛文明研討會」、「夏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夏文化學術研討會」、「西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文字起源學術研討會」、「98洛陽北窯舊石器專家研討會」、「洛陽漢魏陵墓學術研討會」、「富弼家族墓地學術研討會」、「西周洛邑祭祀遺址專家討論會」、「欒川舊石器專家座談會」、「古都保護與城市考古」、「洛陽市近年重要考古發現保護與展示專家座談會」、「中國大運河洛陽一號專家諮詢會」、「伊川徐陽墓地考古發掘暨科研規劃專家座談會」 、「洛陽邙山東漢帝陵考古收穫專家座談會」等學術研討會。我院學者還廣泛參與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並與 國內外多家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先後有多名同志赴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巴西、美國、加拿大、意大利、蒙古、肯尼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活動。

隨着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我院承擔了洛陽地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大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絲綢之路、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重大文物保護與利用項目,開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為文物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提高文物科技保護水平,在古建築、金屬器和紙質文物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我院具有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的規劃設計與維修資質以及金屬器、陶瓷器、紙質文物等可移動文物的修復資質,並建成了陶瓷器、金屬器和紙質文物修復實驗室,拓寬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業務領域。同時,我院積極探索開展公眾考古,通過向公眾展示考古工作的過程和成果,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充分發揮考古工作的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考古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推動考古成果惠及民眾。

展望未來,全院上下正滿懷信心,秉承「風清氣正,廉潔高效,團結和諧,創新創業」的辦院理念,力爭把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院所!為我市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為保護、傳承河洛文化和中華文明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文物保護的意義與做法 ,搜狐,2022-04-28
  2. 【專業小課堂】——古生物學,搜狐,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