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谦(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园,道号阳复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自幼颖悟,就读紫阳书院二年后,受业于南京文正书院,为山长张謇所赏识。1902 年废科举,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民办通州师范学堂,邀江谦共事,不久江谦任堂长、校长。1914年8月,江苏巡按史韩国钧委任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就两江师范学堂(49年更名南京大学)勘察校舍筹备开学,实为转入大学之始。

人物生平

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江谦,字易园,号阳复,自称阳复子、阳复居士,1876年6月2日出生于婺源江湾。江谦出身于书香门第、乡绅之家,父亲江晴舟博学多才,被推为婺邑名士。

江谦自幼聪颖,在其父悉心教养下,五岁开始读书,九岁熟读“四书”,十三岁通明“五经”,且对诗文十分擅长。江谦十七岁应童子试,连续六场考试都排名第一,荫补“博士弟子员”,就读于本县紫书院。

江谦随其伯父到崇明,进入崇明瀛州书院。在书院学子中,江谦文才出众,举上端庄,深受实业救国先驱张謇的赏识与惜爱,张謇赞其为“美才”。同时,江谦对张謇也是十分仰慕并钦佩其实业救国的志向。

张謇在瀛州书院任职三年后改任江宁文正书院山长,江谦专程渡江拜在其门下,从此江谦便成为张謇的得意门生、佼佼学子。

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聘请江谦为助手负责筹办,并请江谦推荐一人来经营,江谦便推荐自己的同乡同宗江导岷出任常驻经理,主持日常事务。

1902年,以江谦的真才实学经官方奏保,获“经济特科”文衔。 作为语言学家的江谦,其实在1909年就第一个提出用“国语”替代“官话”,江谦精于文字音韵之学,他由英文切音,发明阴阳声母通转规则,创造性地提出和成功试行音标方案,为后来普遍推广汉语注音字母开了先河,并著有《说音》一书。

1914年8月,当时的江苏省民政长(后任省长)韩国钧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勘察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南京大学)。经过一年的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韩国钧延请江谦出任校长。江谦担任校长期间,躬身下问,倡导训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将体育列为必修课,在全国为首创。1916年还开设了体育专修科。

1919年,江谦身体不好,实在做不下去,不得不辞职。他晚年定居在南通三余广运乡其子江有朋家里,过着耕读的生活。在耕读的同时,受他父亲江睛舟的影响潜心研究佛学,并著书立说,佛学专著有17种,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绕音》,台湾的书店现在还有发售。另外还有一本为《东坡禅学诗文要解》,是江谦注解的,选收苏轼有关佛学禅理的诗文《阿弥陀佛颂》、《释迦文佛颂》、《僧伽赞》、《观音赞》等95篇。

1942年4月10日,江谦逝于上海,享年66岁,葬于南通三余广运乡。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为其题写墓碑。

江谦与南大校歌

1914年江苏省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南硕儒、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办学,后韩国钧调安徽,待新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方经教育部批准再度任命江谦为南高师校长,并于1915年1月17日到任。同年,李叔同应江谦之聘,兼任南高师国画音乐教师。第二年,由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应运而生了。

词曰: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江谦以深厚的国学功底与一腔之爱校热情写作了这首骚体歌词,充分体现其教育理念,又把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点出;气势巍峨,文辞流畅,自有大家风范,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心潮澎湃。制谱者李叔同,是一位集戏剧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等于一身的奇才。由他谱的曲,浑厚而有力,朴实却悠扬,很好地契合了歌词。2001年,这首老校歌被定为南京大学的校歌,至今被南大学子传唱,延续了近百年的薪火和文脉。[1]

卓越的教育家

肇始于三江师范学堂的南京大学,在百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成就卓著、引领风气的人物,江谦就是其中的一位。

江谦的一生虽然不乏从政的机会,但他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目标。1915年,他迎来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年的元月,江苏巡按使韩国均委任他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02年,南京曾建立三(两)江师范学堂,但历经战火,校舍圯废,人员流失,江谦的任务就是要接续三(两)江师范的办学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不过,虽然心中有着非常宏伟的目标,但他行事却非常谨慎,第一年招生时严格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规模宏大的南高师这一年仅设国文、理化二部,招生人数仅126人。江谦学问根基深厚,不仅掌握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而且身体力行,亲自为学生讲授“四书”和《说文解字》等课程,并要求学生精研曾国藩《家书》,结合实际撰写读书笔记。在江谦的领导下,加上他的后任郭秉文等人的努力,南京高师发展很快,至1919年,全校已设有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教育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商业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等,校舍面积370亩,教职员94人,学生共416人,成为东南最高学府,足以和北方的北京大学相媲美。

由于操劳过度,江谦患了神经衰弱症,仅仅当了三年校长,就不得不离任休养。但他对南高所做的贡献,仍然受到了充分肯定。为了表彰他的办学之功,端午桥曾保举他为员外郎,江苏省政府也特别颁发给他三等嘉禾奖章一枚。

江谦离任后,潜心研究佛教,特别推崇净土宗,认为净土能够圆融各宗,至稳至当。但他同时也非常关心国计民生,强调社会责任,所以认为出世间法宜用佛教,而世间法则宜用儒教,于是宣扬儒佛合一之论,在家乡创设佛光社,随宜说法,移风易俗。十年之内,法会兴盛,成为皖南的一个佛教中心。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江谦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也曾四处逃难,终于因身体不支,于1942年4月10日逝世于异乡,终年六十七岁。毕生著作有十八种,涉及经学、佛学、诗学、字学等多种领域,由其女婿游有维编为《阳复斋丛刊》刊行于世。

江谦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他奉行教育救国的理念,开创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事业。他的贡献不仅永远定格在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值得后人永远纪念。[2]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

《说音》

《绕音》

《阳复斋丛刊》目录(阳复斋居士江谦著)

参考文献

  1. [1]江谦
  2. [2]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