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陵山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陵山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武陵山鄉

所屬地區:重慶市涪陵區

武陵山鄉,隸屬於重慶市涪陵區,地處涪陵區東部,東與武隆區雙河鄉接壤,南與武隆區白馬鎮為鄰,西至烏江江心線與武隆區興順鄉隔水相望,北與白濤街道相連,東北與涪陵區大木鄉毗鄰,距涪陵區政府駐地29千米, 區域總面積112.64平方千米。 武陵山鄉因境內有武陵山脈而得名。清代,武陵山鄉境域屬涪州東里;2004年,由龍塘鄉更名為武陵山鄉。 截至2018年末,武陵山鄉戶籍人口為7992人。 截至2020年6月,武陵山鄉下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武陵山鄉學府路1號。 武陵山鄉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薯類、豆類等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工業以採煤業為主。 2018年,武陵山鄉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021年11月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涪陵區部分行政區劃變更的批覆(渝府〔2021〕60號):將白濤街道樂道村劃歸武陵山鄉管轄。 [1]

位置境域

武陵山鄉地處涪陵區東部,介於北緯29°26′—29°31′,東經107°30′—107°35′之間,東與武隆區雙河鄉接壤,南與武隆區白馬鎮為鄰,西至烏江江心線與武隆區興順鄉隔水相望,北與白濤街道相連,東北與涪陵區大木鄉毗鄰,距涪陵區政府駐地29千米, 區域總面積112.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武陵山鄉地處高寒山區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分為山原、低山、中低山三種類型;主要山脈有北東走向的走馬嶺、馬驢山,北西走向的貓兒山,總屬武陵山系;山脈呈鰭狀山脊與窄谷相間的構造剝蝕地形,喀斯特地貌發育;境內最低點位於角幫寨村白沙沱烏江岸邊,海拔175米。

氣候

武陵山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0℃,1月平均氣溫3.0℃,極端最低氣溫-5.0℃(2009年1月20日);7月平均氣溫22.0℃,極端最高氣溫38.0℃(2006年8月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19.0℃,無霜期年平均239天,最長245天,最短232天;年平均日照數1245小時;0℃以上持續期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武陵山鄉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支流有長江支流烏江,長10.0千米;二級河龍塘河、角幫溪2條,總長25.0千米;三級河小角幫溪等2條,總長15.0千米,河流總長50.0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烏江,從南向北流經角幫寨、金子山兩個村,長10.0千米,流域面積112.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61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龍塘河、角幫溪。

自然災害

武陵山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山洪及綿雨、霜雪凌凍、大風、冰雹和農作物病蟲害等;霜雪、凌凍災害年均發生4次,主要發生在1—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1月20日,溫度降到-5.0℃,全境遭受雪災凌凍,直接造成經濟損失300萬元。

自然資源

武陵山鄉境內已探明有煤、鐵、鋁土礦、大理石和方解石等;煤和赤鐵礦儲量分別為1150.0萬噸、370.0萬噸;境內森林植被茂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人口

2011年,武陵山鄉總人口73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08人,城鎮化率20.5%另有流動人口713人。總人口中,男性3961人,占54.0%;女性3413人,占46.0%;14歲以下1408人,占19.1%;15—64歲4882人,占66.2%;65歲以上1084人,占14.7%;以漢族為主,達7337人,占99.5%;有彝、土家、苗等7個少數民族,共37人,占0.5%;超過10人的有彝、土家2個少數民族,其中彝族1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7.8%;土家族10人,占27.0%。2011年,武陵山鄉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3.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5人。 2017年末,武陵山鄉常住人口為7212人。 截至2018年末,武陵山鄉戶籍人口為7992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