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梁实秋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实秋故居 建于1933年间,最早是台北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富田义介宿舍。光复后,改制为省立师范学院教职员宿舍,陆续由张儒林梁实秋甯杼等人入住使用。2003年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通过“梁实秋故居”为历史建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于2005年进行梁实秋故居调查研究,并于2010年至2011年进行修复并保持故居基本风貌。现已成为深具历史人文意涵的著名地标。 [1]


“梁实秋故居”,日本殖民时期地址为“古亭町204番地”,梁实秋在1952年入住本宅,1959年1月搬离。“梁实秋故居”为梁实秋先生一生众多居住空间之一,亦为来台后安住的第一间职务宿舍,极具历史价值与意义,2003年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通过“梁实秋故居”为历史建筑,其指定理由为:1.梁实秋教授作育英才无数,尤其主编英汉辞典与中学英文课本,引进KK音标,影响深远。其散文集脍炙人口,所译莎士比亚全集更提升国人对西洋文学之鉴赏水准。2.本建物以日式木构夹处于闹市中,独具风味,具保存价值。梁实秋故居其建筑为一层木造独栋日式建筑,因年久失修,部分屋瓦及墙壁倒塌,破损情形严重,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于2005年进行梁实秋故居调查研究,并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请专业文物修复师修复并保持故居基本风貌。


“梁实秋故居”的建筑面积建坪为30坪。建筑为典型的中央走廊型住宅类型,原系中流阶级模仿上流社会的住宅“和洋二馆”形式,在内部空间使用和、洋折衷的配置方式而来。其特色之一即是具有洋式的接待空间,如玄关与应接室等空间,而与日本传统和式的内部空间,如座敷、寝室及茶之间、炊事场、押入、浴室等服务空间两部分所构成。


现址庭院内有一棵硕大的面包树,是梁实秋难以忘怀的,直到1973年1月移居美国后的梁实秋仍在庆祝自己七十岁生日写的一首词里,藉著描写面包树抒发对元配程季淑夫人的思念:“恼煞无端天未去,几度风狂,不道岁云暮。莫叹旧屋无觅处,犹存墙角面包树。目断长空迷津度,泪眼倚楼,楼外青无数。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长驻。” [2]


梁实秋,本名梁治华,号均默,字实秋,浙江省钱塘县人,为中外知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评论家、学者与教育家。他曾赴美国留学,回国后任教于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其一生辛勤著述,著作等身,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热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及文学创作,《雅舍小品》为其代表作,此书还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典范。另外,从事翻译工作是梁实秋先生的一大事业,他不但中译《莎士比亚全集》,更撰写《英国文学选》及《英国文学史》,提供后世学者珍贵的研究典籍。


1949年初,梁实秋先生得时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现师大)校长刘真之邀请,担任师范学院英语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至此,他与师大结下不解之缘。在师大服务的17年间,相当重视英语教育的他,编了30多种英汉辞典,如:《远东大字典》及《远东新时代英汉辞典》等,并为师大学生编制英语教材。此外,他创设英文教学中心、国语教学中心、国文研究所和英语研究所。梁实秋先生对师大的贡献与影响既深且远,更使他成为“师大大师”之列。


梁实秋先生于1952年入住此宿舍,地点于“古亭町204番地”,也就是现在的“云和街11号”。他在此居住了七年,直到1959年1月因第一任妻子程季淑的健康问题而搬离。搬离之后此居便无人居住,经时间侵蚀,房屋破损相当严重,看似普通废墟。2005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考察梁实秋故居时,故居周围已被附近居民堆满垃圾,屋如七星。于是师大担起调查与修建工作,终于2011年6月整修完毕,并开放参观。[3]


地址

台北市大安区云和街11号
电话:02-23634598


开放时间

周四至周日11:30~17:00
周一至周三及国定假日休馆。
门票:全票50元


梁实秋故居交通/怎么去

搭乘捷运至台电大楼站,由3号出口沿著师大路左转云和街,约8分钟抵达。或是搭乘公车1、74、208、208区、236、251、252、254、278、278区、606、644、648、蓝22至台电大楼站,步行前往。[4]




视频

北区国际光点--梁实秋故居


【名人故居故事一】 雅舍时光 梁实秋故居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亚洲史地总论 Category:733台湾 Category:990游艺及休闲活动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