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锦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锦堂, 原名林理旺,曾用名林锦棠,(1948年2月14日-2013年9月16日),昵称堂哥,是香港粤剧演员,名伶南凤是林锦堂前妻,育有2名儿子;而现任妻子何嘉茵育有1子。

林锦堂父亲为全港总华探长吕乐旗下的分区华探长之一[1],因林锦堂之父母素与粤剧界交往,由于兴趣关系,林锦堂六岁随启蒙老师吴公侠学唱粤曲,八岁起以神童之誉投身演艺界,拜粤剧前辈李宝伦为师,学习正统粤剧排场。十多岁已是电影“琼花仙子”的男主角,不久便参与演出不少粤剧和电影如《蟹美人》、《龙王三宫主》、《黄飞虎反五关》、《万里琵琶关外月》、《四郎探母》、《宝莲灯》、《双仙拜月亭》、《红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鱼》、《香罗冢》等。可说终其一生都以艺术有关。

八十年代已有成就的他,因为林家声太太红豆子红线女徒弟),一晚宵夜期间一句戏言:“阿堂,我知你十分崇拜声哥,若果你将台上二旧榴梿食咗,我就叫声哥收你为徒!” 林锦堂怕食榴梿如食猫屎,所以声嫂才出此一难题。岂料林锦堂二话不说,三扒二拨将二大旧榴梿全部吞下,因此而成为林家声的首徒,更渐渐有林师风范。[2]

1993年5月林锦堂与梅雪诗合组“庆凤鸣剧团”,公演林家声戏宝如:雷鸣金鼓战笳声、无情宝剑有情天、连城碧、三夕恩情廿载仇及以真正男文武生,担演任白戏宝如:帝女花、牡丹亭惊梦、紫钗记等等。堂哥的落力演出,深得大众戏迷拥护,爱戴,堂哥将林派及任白二名家的艺术精华,文场武戏,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成为当今粤剧界中,无人不尊崇的“正印文武生”。而在南丫岛榕树湾连演20年的神功戏盛况,亦可说是前无古人。

十五岁起经常在落乡班中演出。一九六五年与郑碧影成立“锦凤屏剧团”,成为文武生。八十年代与余蕙芬组成“锦添花剧团”,又于“颂新声”担任小生,其后更拜粤剧名伶林家声为师,经多年学习,唱腔、造手渐有其师风范。[3]

青年时曾参演多部电影如《琼花仙子》、《飞男飞女》、《青春颂》、《江湖第一剑》、《秀娘》等。多年来,林锦堂在粤剧、电影、电视和电台作不同形式的演出,累积宝贵的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令观众喝彩,难以忘怀。

人生经历

  • 1971赴星马各地演出三个月。
  • 1973再度赴星登台。
  • 1975组织“钻石剧团”赴美加各埠登台。
  • 1976三度赴星演出,
  • 1979以“锦丽华剧团”名义再度赴美加各埠巡回演出三个月。
  • 1987年起与余蕙芬组群添花剧团。
  • 九十年代曾合作的花旦包括尹飞燕谢雪心李凤陈咏仪等。
  • 九三年五月与梅雪诗组成庆凤鸣剧团,积极扩阔戏路。名剧如李后主,蝶影红梨记,牡丹亭惊梦及红楼梦等皆深受观众欢迎。
  • 1999年及2002年,林先生分别与梅雪诗陈好逑演出香港艺术节。前者是演出古老排场戏“打洞结拜”,全段以中州话演出,加上少见的古老排场,。后者是在“文武双全陈好逑”其中一晚演出“三夕恩情廿载仇”,掀起了一阵高潮
  • 2002年,庆凤鸣宣布演罢新春台期及南丫岛神功戏后便会暂时休演,一众戏迷当然是若有所失,
  • 林锦堂办过一次曲艺欣赏会,获得无数好评,他再接再厉,在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林锦堂曲艺欣赏会二》,

林锦堂和吕林志嫦合唱的《鸾凤分飞》。堂哥更担任是次节目的监制,事事亲力亲为。

轶事

  • 林锦堂在舞台上有独特的演出风格,也深懂音律,如能得他收为学生,对曲艺必有大帮助。增加曲艺接班人。以小组形式教授
  • 堂哥以往教徒弟都是在家中教,但今次收学生则会在北角区上课,他会特别设计曲艺课程,教授传统规格、工尺谱、粤曲类别、掌握窍门等等。要成为林锦堂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他的面试,教授形式会以小组形式为主,
  • 尤幸几年来堂哥之教务日多、学生出众,近二、三年更参与舞台话剧与一班年青演员,谢君豪潘志文何超仪等,同台演出,不亦乐乎。更做了粤剧最高级的导演一职,可说乎复何求。
  • 粤戏名伶林锦堂先生,去深圳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回港途中,在皇岗黄巴士上因突发性心肌梗塞,晕倒经现场医护人员及救护车工作人员努力抢救,可惜还是回天乏术,魂归天国。

资料来源

  1. 粤港风水实录之一七三:粤剧名伶林锦堂返本归真、还宫复位. 新玄机杂志. [2019-05-25]. 
  2. [1]搜狐网
  3. [2]发藏网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