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巍
出生 1516年
山东无棣县
逝世 1608年
国籍 明朝
职业 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杨巍(1516—1608),山东无棣县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

人物经历

杨巍(1516—1608),山东无棣县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 据《明史·杨巍传》记载: 杨巍,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海丰县尚义里 (今无棣县无棣镇杨三里村)人。17 岁考取县学生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中举,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及第。
杨巍中进士后先在户部见习,后授常州府武进县任知县。三年任满,考绩最佳,经巡抚连章举荐,内调兵科给事中。多次奏疏被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采纳,为此,首辅严嵩对他十分忌恨,遂援例将他调出,任山西按察使司驿传道佥事,转代理雁门兵备道,镇守平型关;升口北道参议官,驻防宣府西路的左卫。秋防期至,他与副将马芳计议,利用敌军麻痹心理,设伏洗马林堡,先发制人。果然有400余骑越境入侵。明军伏弩齐发,射杀敌首领2名,斩首53级, 夺获马匹200余,明军声威大震。杨魏因此受到皇帝的嘉奖。敌军大举侵犯蔚州时,杨巍被派协助筹措军饷,经巡抚批准,他亲自携带白银3000两到渡口堡犒师,保证了边防的安全,再次受世宗皇帝嘉奖。任期届满,考绩又最佳,遂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防守阳和县。
杨巍在阳和,精选士卒,申明号令,修葺城堡,整修战具,严加防守。有一次敌军万余骑从柳沟入侵,见阳和境内无隙可乘,随即退去。由于他屡建大功,嘉靖皇帝特发内旨,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在宣府,他以守为战,竭力巩固京师的西北边防。蒙古兵由古北口入犯,京师戒严。杨巍接获警报,立即与宣大总督统兵入卫,兵至南口,奉旨回本镇抄袭敌人后路。于是提兵出击,直捣敌军老巢,斩首100余级,进犯京师之敌不战而退。杨巍以直捣敌巢功,进俸两级。他从此成为明政府倚重的右臂长城。老母年外多病,恳求回乡赡养。
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杨巍奉召回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履任之初,他先把花马池战役中损失的6000名戍卒补充齐备,又募兵3000人屯垦黄河北岸,以增强那里的防御能力。是年10 月,瓦刺酋长俺答率兵入侵,攻陷石州,三晋告急。廷议非杨巍不能解救危机。于是晋升他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杨巍抵山西,轻装简从,巡视边防,修筑长城及边境城堡,筑墩台,派守军,使敌军不敢犯边,再次得到隆庆皇帝(1567—1572年在位)的奖赏。抚晋期间,他体察晋民疾苦,以节省开支、恢复民力为急务,裁减驿传银6万两,岁发盐引银1万两,奏革民兵银3万两,共计减轻晋民负担银10万两,使三晋民力逐步复苏。又谕令宁乡大盗李九经遣散,使山西境内更加安定。期满考核政绩为督抚之冠。由于母亲年近九旬,他再次申请回归乡里。 万历皇帝即位 (1573年),召杨巍回京,升授兵部右侍郎。翌年转吏部,不久升任左职。此时朝内发生了江南少年王大辰闯入宫禁的事件,案件交杨巍审理。宰辅张居正授意以刺客罪中伤大学士高拱。杨巍不从,经审理以盗窃内府财物罪判处王大辰死刑,既保全了国家颜面,又避免了株连无辜。事后他第三次上疏,请返故里。
杨巍回故里后,移居桃花岭,辟小园,植花木,每逢佳节良辰,就请母亲乘车观赏,子孙罗拜敬酒,使老母欢欣称意,母年逾百岁去世。
万历十年 (1582年),杨巍第三次奉召入京,出任南京户部尚书。翌年晋京朝见皇帝,被授资政大夫衔。三个月之后改任北京工部尚书。任内成功地阻止了神宗皇帝修造离宫的计划,并参与万历皇帝(1573—1619年在位)的玄宫(“定陵”)的选址,不久被调至户部,又转吏部,均任尚书,在职7年,两次考核,均以公正宽恕见称。当时权归内阁,六部无权,,杨巍又已年老,遇事多听从宰辅申时行指挥,声誉渐损。万历十七年 (1589 年) 后,万历皇帝倦于听政,他率群臣多次劝谏无效,于是毅然连上奏章恳求退休,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获准,时年74岁。“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杨巍90岁时,万历皇帝特派员慰问。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病逝于故里,享年92岁,追赠少保。《明史》卷二二五有传,称“巍素厉清操,性长厚,有时望”“扬历中外,甚有声”。杨巍工诗,著有《梦山存家诗稿》8卷,被录入《四库全书》。

史料记载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已,迁参议,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寻为阳和兵备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录捣巢功,进秩二级。逾年,以养母归。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籓府者。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母年逾百岁卒。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有诏营建行宫,近功德寺。巍争之,乃止。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至是,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多听其指挥。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贤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复请。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及秉铨,素望大损。然有清操,性长厚,不为刻核行。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