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漁(1610年-1680年),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天徒。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

生平

李漁,原籍浙江蘭溪,出身於一個醫藥兩兼的商人家庭。其父親李如椿長期在蘇北古城如皋從事藥材生意,其伯父李如松是「冠帶醫生」,則在如皋四處行醫,李漁就出生於江蘇如皋,18歲,補博士弟子員。

由於其特殊的際遇和思想變遷,他大約三十七歲前後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人們習慣上稱他李漁、李笠翁。李漁少時家境優裕,生性聰明,讀書刻苦,從小又常隨父輩出入達官貴人之門,多得指點。青年時代因父病逝,家道中落,科舉不中,又逢明季動亂改朝換代,因而買山歸隱,建園寫作。在金陵近二十載,他構築了名聞宇內的芥子園,開設芥子園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完成了其最負盛名的雜著《閒情偶寄》。為了生計他還組建了家庭戲班,自編自導,上演他的《十種曲》的片段以及經他改編的傳統劇目,並北上南下進行巡迴演出,普及戲曲文化。李漁晚年遷居西湖,嗜食螃蟹,每年於螃蟹未上市時即儲錢以待,自稱購蟹之錢為「買命錢」,每日餐桌上不可無蟹,人稱「蟹仙」。近古稀時,葬於西湖九曜山。[1]

著作

著作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閒情偶寄》等書。

參考文獻

  • 清李漁《閒情偶寄》,沈新林評註

參考資料

  1.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李漁的園林美學. 鳳凰網江蘇. 2016-06-15 [2019-02-1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