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昌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昌化镇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徽公路横贯东西。昌化镇群山环抱;青峦叠翠、人文荟萃。东临於潜,距杭州市105公里,与青山湖国家级水上森林公园相距60公里;西接龙岗镇,距黄山市134公里、龙塘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公里、省级旅游风景点大明山35公里、浙西大峡谷15公里;南连河桥、石瑞乡至淳安,距千岛湖风景区60公里、湍口温泉19公里、省级旅游景点瑞晶洞28公里;北靠安徽省的宁国市、旌德县。

2020年1月,昌化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1]

中文名称  : 昌化镇

外文名称  : Changhua Town

行政区类别 : 镇

所属地区 :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下辖地区 : 白牛村、九龙村等

电话区号  : 0571

邮政区码  : 311300

面 积  : 231.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 23138人(2017年)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 浙A

经济发展

该镇二村西坞源昔称昌化北大荒,却蕴藏着千亩以上连片石竹。1997、1998年,二村、后葛两村采取山地流转机制,将竹山进行公开招标,二村有600亩石竹山由12户农民合伙租赁经营,后葛村的800亩石竹山由廖红卫租赁承包,3年后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赁时间30年。通过抚育管理,千亩竹山已重现生机。

该镇石坦村是个山区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积8214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有千余亩。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昌化镇人民政府聘请工程师刘微、杨元龙给石坦村农户上课,激发了农户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积极性。农户对80%以上的山核桃进行了施肥,面积800余亩,共施肥万余斤,改变了山核桃大小年产量不均的状况。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昌化镇经济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机械五金、通讯电子、家具工艺、水力发电等五大产业。杭州新剑精密元件公司生产的精密轴类、电讯接插头等产品,广泛用于美能达、飞利浦、佳能等企业中;三和家俬生产的法官椅作为最高法院指定的法官专用椅被市场所认同;临安冶金设备成套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弧炉炼钢短网节能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中型钢铁企业及机械行业;三星家具厂的产品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昌化镇工业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

全镇共有企业2003家,其中工业企业749家,外资企业1家,从业人员20人。全年实现工业销售7.61产值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1%;实现利润1649万,完成计划的392.6%;税金2119万元,完成计划的365.3%;工业性投入5201万元,增长72.8%;外贸出口交货值4180万元,增长37.4%。全镇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0个,协议奖金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56万元人民币,美金21万元。是年,昌化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获得三等奖。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增长17.5%;粮食复种面积13429亩,粮食总产5102吨,平均亩产380公斤。粮经比49: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977亩。收获油菜籽193吨、茶叶20吨、鲜笋480吨、山核桃16吨。生猪饲养量15696头,羊年末存栏数777只,家禽年出栏7817只。全年农业总产值4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1%。

大事记

改革开放以来:

  • 1985年6月,投资281万元,装机容量1600千瓦的武隆电站,1988年8月并网发电。1985年10月,昌化自来水厂竣工投入使用,解决昌化镇的城镇用水难问题。
  • 1988年,投资300万元建成昌化邮电大楼。
  • 1992年,开发原8300厂、杭无二、三厂成为镇第一个工业区;同年,镇人民政府以股份制形式与上海浦东房地产开发公司阮庆丰合资开发水利资源,共投资900万元装机容量为1200千瓦的白牛水电站于1995年5月28日并网发电。
  • 1996年,遭受百年未遇的“6·30”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灾后镇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全镇人民实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 1990~1998年,投资1200多万元开通城中路,拓宽唐山路和东西大街,改造了旧城。1996年,被杭州市命名为杭州市小康乡镇。
  • 1997年,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活动,获得杭州市级文明卫生城镇的殊荣。

历史沿革

昌化镇以旧县治得名,城垣建设稍迟,当在唐以后。据《浙江通志》:旧城为门三:东,趋京;西,三瑞;南,登龙;北负唐山不设门。后圮,元至正十七年(1357)杨元者遣部将筑土城,自登龙门向东转唐山,西南至浒溪,周围七里,三门仍用旧名。明隆庆三年(1569),改东门趋京门为景华门。解放前,曾名昌城镇、武隆镇。建国后,称武隆镇。1959年,重设昌化镇。1960年,并入昌城公社。1968年,并入武隆公社。1973年,恢复昌化镇建制。1981年后,为昌化区公所和武隆公社驻地。1984年12月,撤销武隆乡并入昌化镇。1992年,撤销白牛乡并入昌化镇。[3]

社会事业

镇人民政府针对旧城改造举步艰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想,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改造城中路、东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时,相继开发了有偿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转让土地80余万元。在杭昱线一级公路西延拆迁征地中,下决心、集中精力,用1个月时间,拆迁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征用田、地、山436亩,为杭昱线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造镇小餐厅、镇中教学楼、白牛辅导小学楼,镇中、镇小相继配备电脑设备。1998年10月,镇顺利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临安市第一个教育强镇。

2010年在昌化镇政府城防办陈锡明、张道富等人的细心组织和社会参于下,昌化旧城江滨路的改造工程,将一改昌化前河后山无处发展的困局,为昌化镇的发展做出的划时代的改变。

区域概况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镇北面是逶迤的武隆山,南面是潺潺昌化溪;东面的秀峰塔和南面的南屏塔遥遥对峙,隔溪相望。两塔均为宋代建筑,随着生态旅游业的日益兴旺,周边地区旅游资源逐步开发,昌化镇已成为游客的必经之地。 1998年,创建教育强镇,成为临安市第一个杭州市级教育强镇。

自然环境

昌化镇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由于地形起伏,镇内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较为悬殊。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四季划分标准,以3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0℃为春季和秋季。

  • 春季:始于4月2日,终于5月25日,季长63天。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晴雨多变,温度起伏大。全季雨日33天,雨量290-300毫米,占全年雨量21%,时有连阴雨发生。
  • 夏季:始于6月4日,终于9月14日,季长103天。分初夏和盛夏。初夏为“梅雨”季节。此时温度较高,湿度大,多阴雨天气,雨量集中,平均每年有1-2次暴雨过程,大暴雨也时有发生,引起洪涝灾害。盛夏为干旱、台风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除部分雷阵雨天气外,多晴热天气,温度高、光照足,蒸发大,有20-30天伏旱期,全季雨日54天,雨量660-670毫米,占全年雨量47%。
  • 秋季:始于9月15日,终于11月13日,季长60天。高空暖高气压和地面冷高气压重叠,气层特别稳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本季雨日24天,雨量18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的13%。
  • 冬季:始于11月14日,终于次年4月1日,季长139天。天气干冷,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季内北方冷空气阵阵南下,冷空气势力强时克突发寒潮,带来严重冰冻天气。本镇冬季多数年份都有大雪出现。季内雨日50天,雨量29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20%。

城镇建设

昌化镇二村西坞源昔日称昌化北大荒,却蕴藏着千亩以上连片石竹。

1997、1998年,二村、后葛两村采取山地流转机制,将竹山进行公开招标,二村有600亩石竹山由12户农民合伙租赁经营,后葛村的800亩石竹山由廖红卫租赁承包,3年后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赁时间30年。通过抚育管理,千亩竹山已重现生机。

石坦村是个山区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积8214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有千余亩。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昌化镇人民政府聘请工程师刘微、杨元龙给石坦村农户上课,激发了农户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积极性。农户对80%以上的山核桃进行了施肥,面积800余亩,共施肥万余斤,改变了山核桃大小年产量不均的状况。[5]

镇人民政府针对旧城改造举步艰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想,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改造城中路、东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时,相继开发了有偿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转让土地80余万元。在杭昱线一级公路西延拆迁征地中,下决心、集中精力,用1个月时间,拆迁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征用田、地、山436亩,为杭昱线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造镇小餐厅、镇中教学楼、白牛辅导小学楼,镇中、镇小相继配备电脑设备。1998年10月,镇顺利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当时临安第一个教育强镇。

2020年1月,昌化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视频

88全民健身日,杭州临安区昌化城镇老年协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