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姓名 | 方文雄 |
---|---|
别名 | |
出生年 | 不详 |
死亡年 | 不详 |
教育背景 | 不详 |
出版作品 | 不详 |
方文雄(? - ?),凤山县监生[1]。在清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仅见《重修凤山县志》与《凤山县采访册》云其为“本邑监生”,其馀事迹皆付之阙如。经查《重修凤山县志》所记载之方姓人物,有一位乾隆27 年(1762)该县例贡名为“方策”。在《重修台湾县志》则记载方策在还是监生时,曾于1750 年捐资修筑台湾县学、1752 年捐资修筑台湾署。在《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收录之乾隆30 年(1765)刘统勋奏折之中则有更详细之纪录:方家位于台湾县新丰里(今台南市关庙与龙崎二区),兄弟共四人,长兄方策,二兄早夭,三兄方国,幺弟方生(字德崇,监生)。方文雄可能就属于此一方姓家族。其目前留存诗作有〈太平岩夜归〉、〈老来娇〉、〈刺竹〉以及〈冈山观虹初生〉共四首。作品录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又载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2]
五言律诗
太平岩夜归[3]
酒醉诗成后,
山钟迫晚归。
岚烟千嶂隐,
灯火万家微。
放足随高下,
忘机任坦巍。
明朝如有意,
相约莫相遗。
五言律诗
刺竹
参差抽[4]紫翠,蓊郁[5]自成林。解箨[6]呈圆相[7],横枝挺棘心[8]。节高尘不染,刺盛[9]侮难侵。摇曳秋风里,潇潇[10]满径阴。
【题解】
本诗为五言律诗,收入《全台诗》第参册,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用韵,押平声侵韵,韵脚有:林、心、侵、阴,共四个。刺竹或作“莿竹”,是我国众多竹子种类之一,因竹杆基部的小枝条会变成刺,故名。这首诗作充分呈显刺竹的特色——参差不齐的往上拔高,竹茎是带著紫色的翠绿色,生长得非常繁茂,自成一座小树林。竹皮脱落之后,露出圆筒状的茎杆,横向生长的小枝上面布满了刺。竹节不断往天际长高,因此不会被尘土染污,全株都长满刺,所以不会让别人随便欺侮。在秋风之中摇曳著,发出悦耳的声音,林下的小径更显阴凉舒适。
【延伸阅读】
1. 沈光文〈咏篱竹〉,《全台诗》第壹册。
2. 孙元衡〈刺竹〉,《全台诗》第壹册。
3. 张湄〈刺竹〉,《全台诗》第贰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