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秋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秋閣》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九四七年春天,冀中區的黨組織號召發動大生產運動,各村都成立了生產委員會。

一過了正月十五,街上的鑼鼓聲音就漸漸稀少,地里的牛馬多起來,人們忙着往地里送糞。

十九這天晚上,代耕隊長曹蜜田,拿着一封信,到婦女生產組組長張秋閣家裡去。秋閣的爹娘全死了,自從哥哥參軍,她一個人帶着小妹妹二格過日子。現在,她住在年前分得的地主曹老太的場院裡。

曹蜜田到了門口,看見她還點着燈在屋裡紡線,在窗口低頭站了一會,才說:

「秋閣,開開門。」

「蜜田哥嗎?」秋閣停了紡車,從炕上跳下來開開門,「開會呀?」

曹蜜田低頭進去,坐在炕沿上,問:

「二格睡了?」

「睡了。」秋閣望着蜜田的臉色,「蜜田哥,你手裡拿的是誰是信?」

「你哥哥的,」蜜田的眼濕了,「他作戰犧牲了。」

「在哪裡?」秋閣叫了一聲把信拿過來,走到油燈前面去。

她沒有看信,她呆呆地站在小櫥前面,望着那小小的跳動的燈火,流下淚來。

她趴在桌子上,痛哭一場,說:

「哥哥從小受苦,他的身子很單薄。」

「信上寫着他作戰很勇敢。」曹蜜田說,「我們從小好了一場,我想把他的屍首起回來,我是來和你商量。」

「那敢情好,可是誰能去呀?」秋閣說。

「去就是我去。」曹蜜田說,「叫村里出輛車,我去,我想五天也就回來了。」

「五天?村里眼下這樣忙,」秋閣低着頭,「你離得開?我看過一些時再說吧,人已經沒有了,也不忙在這一時。」她用袖子擦擦眼淚,把燈剔亮一些,接着說,「爹娘苦了一輩子,沒看見自己的房子、地就死了,哥哥照看着我們實在不容易。

眼看地也有得種,房也有得住,生活好些了,我們也長大了,他又去了。」

「他是為革命死的,我們不要難過,我們活着,該工作的還是工作,這才對得住他。」蜜田說。

「我明白。」秋閣說,「哥哥參軍的那天,也是這麼晚了,才從家裡出發,臨走的時候,我記得他也這麼說過。」

「你們姐倆是困難的。」曹蜜田說,「信上說可以到縣裡領恤金糧。」

「什麼恤金糧?」秋閣流着淚說,「我不去領,哥哥是自己報名參軍的,他流血是為了咱們革命,不是為了換小米糧食。

我能夠生產。」

曹蜜田又勸說了幾句,就走了。秋閣坐在紡車懷裡,再也紡不成線,她望着燈火,一直到眼睛發花,什麼也看不見,才睡下來。

第二天,她起得很早,把二格叫醒,姐倆到碾子上去推棒子,推好叫二格端回去,先點火添水,她順路到郭忠的小店裡去。

郭忠的老婆是個歪材。她原是街上一個賭棍的女兒,在舊年月,她父親在街上開設一座大寶局,寶局一開,如同戲台,不光是賭錢的人來人往,就是那些供給賭徒們消耗的小買賣,也不知有多少。這個女孩子起了個名兒叫大器。她從小在那個場合里長大,應酬人是第一,守家過日子頂差。等到大了,不知有多少人想算着她,父親卻把她嫁給了郭忠。

誰都說,這個女人要壞了郭家小店的門風,甚至會要了郭忠的性命。娶過門來,她倒安分守己和郭忠過起日子來,並且因為她人緣很好,會應酬人,小店添了這員女將,更興旺了。

可是小店也就成了村里遊手好閒的人們的聚處,整天價人滿座滿,說東道西,拉拉唱唱。

郭忠有個大女兒名叫大妮,今年十七歲了。這姑娘長得很像她母親,彎眉大眼,對眼看人,眼裡有一種迷人的光芒,身子發育得豐滿,臉像十五的月亮。

大妮以前也和那些雜亂人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近來卻正眼也不看他們;她心裡想,這些人要不的,你給他點好顏色看,他就得了意,順杆爬上來,頂好像蠍子一樣螫他們一下。

大妮心裡有一種苦痛,也有一個希望。在村里,她是叫同年的姐妹們下眼看的,人們背地說她出身不好,不願意叫她參加生產組,只有秋閣姐知道她的心,把她叫到自己組裡去。她現在很恨她的母親,更恨那些遊手好閒的整天躺在她家炕上的那些人,她一心一意要學正派,要跟着秋閣學。

秋閣來到她家,在院裡叫了一聲,大妮跑出來,說:

「秋閣姐,到屋裡坐吧,家裡沒別人。」

「我不坐了,」秋閣說,「吃過飯,我們去給抗屬送糞,你有空吧?」

「有空。」大妮說。

大妮的娘還沒有起來,她在屋裡喊:

「秋閣呀,屋裡坐坐嘛。你這孩子,多咱也不到我這屋裡來,我怎麼得罪了你?」

「我不坐了,還要回去做飯哩。」秋閣走出來,大妮跟着送出來,送到過道里小聲問:

「秋閣姐,怎麼你眼那麼紅呀,為什麼啼哭來着?」

「我哥哥犧牲了。」秋閣說。

「什麼,秋來哥呀?」大妮吃了一驚站住了,眼睛立時紅了,「那你今兒個就別到地里去了,我們一樣做。」

「不」,秋閣說,「我們還是一塊去,你回去做飯吃吧。」[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