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叶荆,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灰白色绒毛。
形态特征
灌木。掌状复叶,小叶3-7,通常5;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片长1.5-4厘米,宽0.5-1厘米。花序顶生,长5-11厘米。果实有毛。花果期7-11月。[1]
黄荆(原变种)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河边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产四川、云南及西藏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主要价值
西藏中草药误作 V. canescens Kurz. , 云果实用治寒咳哮喘,呃逆胃病,根用治外感风寒,疟疾,蛲虫等,枝叶用于风寒、泄泻、中暑,洗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