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位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對位法是在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者更多條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並且彼此融洽的技術。
含義
對位法的英文名稱Counterpoint來源於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意為「音符對音符」。對位法並不是指單獨的音符之間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既可以是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旋律交織成和弦,也可以是以多組和弦交織表現出旋律。對位與和聲的特點剛好相反,和聲追求的是縱向的發展,除了一條主要的聲部外,其他的聲部在自己的進行中以特定的和聲結構輔助這條主要的聲部;對位追求的則是橫向的發展,各個聲部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和諧不衝突[1]。
歷史
對位法是音樂史上最古老的創作技巧之一,也是歐洲在中世紀(公元800-1430)和文藝復興時期(1430-1600)最主要的作曲技巧。在「對位」的概念被人們提出之前,應用對位法原理的音樂作品早已存在。現存最早的相關記載,見於公元900年左右一位無名氏所做的論文,Musica enchiriadis。在這篇類似教材的論文中,作者介紹了將給出旋律以對位法編排的方法。這種被稱為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的方法是,將既有旋律以五度音程加以重複,再各將兩條旋律以八度音程重複而得到四條旋律。當「對位法」這個名詞開始流行的十四世紀,當時應用對位原理的作品少有以「音符對音符」形式寫就的。當時標準的對位法作品,是一種華麗的多重唱(organum),即將多個音符以對位手法組織成一種進行緩慢的固定旋律。
對位法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以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2]所作的《賦格的藝術》以及《音樂的奉獻》最為聞名。
時至今日,對位法原理仍然是調性音樂的基礎,也是作曲的必修課。
類別
嚴格的對位法有五種創作手法。賦格曲是用模仿方法創作的最高級形式。
賦格
賦格的主要特點是相互模仿的聲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繼進入,按照對位法組織在一起。
卡農
卡農(Canon)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復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視頻
對位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復調與對位法(上),搜狐, 2019-8-30
- ↑ 西方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網易,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