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端木賜(前520年-前446年),複姓端木,春秋末年衞國人,字子貢(古同子贛)。孔子的得意門生 ,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在孔子七十二門徒中,是最富有的弟子。他在曹魯之間做買賣,發了大財。他「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司馬遷感慨地說:「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1] 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2] ,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萬仞宮牆典故,出自子貢稱贊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後世,題辭輓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常以「端木遺風」等,甚至有人奉之為財神。「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對子貢經商事有記載。與陶朱公范蠡齊名,為儒商初祖。其妻為越人勾環,其子為端木炯娶妻衛人籧靈兒,嫡傳子貢之學的孫子為端木叔。子貢死於齊國。
生平
拜師孔子
田常攻魯
齊國大夫田常要攻打魯國,以威攝齊國國內高氏、國氏、鮑氏、晏氏等卿大夫等四大家族。孔子聽聞,想派學生去拯救是父母之國的魯國,最後由子貢出馬[3]。
子貢先出使齊國,說服田常,讓其同意放棄攻打魯國而先攻吳國。又到吳國說服吳王先別打越國而攻齊國,最後說服晉國休兵御齊。[4]。最終吳敗齊,而田常亂。吳復攻晉,為晉所敗。越勾踐趁勢滅吳而霸。所謂:子貢一出,十年而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5]。子貢也因此而聞名於諸侯。[6] [7]
前479年
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曆3月9日,格里曆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孔子歿,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8]
子貢的個性
子貢討厭的人有三種: 1. 明明是抄襲別人的想法,卻自以為很聰明。 2. 不謙遜卻還以為這叫做勇氣。 3. 攻擊他人卻自以為很正直。
子貢可能的缺點是同理心不足,因此在論語中,孔子三次提醒他要「恕」,也曾被師出同門的原憲批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15.24)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論語5.12)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6.30)
子貢的口才
子貢口才很好,被列在言語科,擅長說服、探問、和評論,也就是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重要能力。
說服事蹟請見上方齊吳之戰。
探問則是他獨特的訪談技巧。當子貢要問孔子老師一個重要問題時(例如政治立場、或仕官意願),直接問可能太魯莽,招致老師不悅而不願意回答。所以他會找尋一個類比,問孔子在那個類比事件的態度如何,而後推測孔子在真正問題上的態度如何。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論語7.15)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9.13)
除了主動地探問,被動反問也是他的強項。孔子有時候對話從天外飛來一句開始,但其實不是要問問題,而是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悟性較差的曾子只會「是」,孔子就懶得繼續說了。但子貢會用開放式問句反問孔子,讓老師暢所欲言。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14.36)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15.3)
在評價他人方面,子貢算滿謹慎的,論語中記載不少他對孔子和顏回的稱讚,即使他個人事業極為成功,各界名人紛紛讚頌他比孔子厲害,他還是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不如老師的地方。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5.9)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1.10)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論語19.23)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19.24)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論語19.25)
子貢不僅很會說話,也很會接話,而且很會安慰不得志的孔子。孔子平常都表現的很樂天知命(「不患人不己知」),但在子貢面前竟會吐露心中深深的失落感,可見子貢很會安慰人,讓孔子願意對他訴苦。他確實很會鼓勵老師。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14.36)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17.17)
孔子對子貢的評價
由於尚未達到「恕」的境界,孔子僅僅肯定他的工作能力,認為他足以稱為「士」,但仍然不足以為成行仁的君子。
「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論語6.8)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11.18)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論語13.20)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論語5.4)
其中最後一句孔子回答:「女,器也。」這並非是一種讚賞,而是一種旁敲側擊的提醒。因為論語中另有孔子的論述,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很明顯沒有理解孔子關於器的意思,繼續問「何器也?」,這也說明孔子不認為子貢能夠被稱為君子。
歷代追封
參見
參考文獻
- ↑ 子貢簡介 ,快資訊,2019-05-24 .
- ↑ 中國古代十大富豪你都知道嗎? ,網易新聞,2015-05-22
- ↑ [路漫漫其修遠兮-子貢救魯by rifur(網友rifur整理)
- ↑ 《越絕書》:"記載春秋末年,田常欲作亂於齊,恐諸卿大夫,故移其兵攻魯,孔子是魯國人,故命子貢說之。"
- ↑ 《越絕書·外傳本事》: 「當是之時,齊將伐魯,孔子恥之,故子貢說齊以安魯。子貢一出,亂齊,破吳,興晉,彊越。」
- ↑ 齊國要攻打魯國,子貢究竟是如何靠一張嘴拯救魯國的? ,快資訊,2019-07-07
- ↑ 還有這種操作?子貢為保護魯國而進行的神操作! ,快資訊, 2018-05-05
- ↑ 子貢:中國古代最早的儒商 ,和訊網,2017-02-20
- ↑ 子貢的一生 ,新浪網,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