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威廉·巴特勒·叶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巴特勒·叶慈 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芝”。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是约翰·巴特勒·叶芝苏珊·玛丽·波列芬的大儿子。[1]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神秘主义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叶慈是爱尔兰凯尔特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他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

叶慈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

1922年,开始担任参议员长达六年。

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著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的说法,叶芝被选为“他一生的灵感诗,以高度艺术性的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5年,发表了一首短诗《瑞典之丰饶》,以表达感激之情。

1925年,叶慈出版了一本呕心沥血的散文作品《灵视》,其中他推举柏拉图、布列塔诺以及几位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占星学、神秘主义及历史理论。

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歌德堡诗歌奖。

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Roquebrune-Cap-Martin逝世。他去世后不久,《最后的诗歌和两个戏剧》的出版,被公认为20世纪西方主要诗人。

早年

1877年,威廉·叶慈进入葛多芬小学(Godolphin),并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不过威廉似乎并不喜欢在葛多芬的这段经历,而且成绩也并不突出。

1880年,叶慈全家于底迁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后搬到位于郊外的皓斯(Howth)。在皓斯的时光是叶慈重要的发展阶段。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叶慈家雇了一个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她熟知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全都收录在后来出版的《凯尔特曙光》里。

1881年10月,叶慈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学(Erasmus Smith)继续他的学业。他父亲的画室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于是叶慈经常在那里消磨时光,并结识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段时间里,叶慈大量阅读莎士比亚等英国作家的作品,并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讨论。

1883年12月,中学毕业,其后他便开始了诗歌的创作。

1885年,叶慈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作,以及一篇题为《赛缪尔·费格森爵士的诗》的散文之后,他很快就放弃了艺术学校从事其他工作。

1884年到1886年,他就读于位于基尔岱尔大街的大都会艺术学校(今爱尔兰国家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

诗人职业起点

在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之前,叶慈便已经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后来,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曾说过“……我认为……如果是一种强大且悲天悯人的精神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宿命,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些融合了人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欲望的词句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宿命”。

叶慈早年的诗作通常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其语言风格则受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影响。

这一时期,雪莱的诗对叶慈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叶慈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慈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慈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约翰·泰勒。海德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增加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叶慈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这首诗发表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其后没有再版。

叶慈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是一本小册子《摩沙达:戏剧化的诗》。这篇文章也同样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过,而且只是由他的父亲出资印刷了100册。

1887年,叶慈的家庭于重新搬回伦敦。

1890年,叶慈和欧那斯特·莱斯(Ernest Rhys)共同创建了“诗人会社”。这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

叶慈的缪斯女神

1889年,他结识了美丽的女演员莫德·贡纳(Maud Gonne)。后来莫德成为爱尔兰独立支持者,这位革命妇女多年来一直是叶慈的缪斯女神。他甚至几次向她求婚,但她拒绝了他。

当你老了[2]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思昏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在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读,回忆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回忆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出于假意或真心地爱慕你的美貌,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爱你老去的容颜的痛苦的皱纹。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躬身在红光闪耀的炉火旁,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凄然的低语,爱为何消逝,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在头顶的山上他缓缓踱著步子,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将脸隐没在了群星之中。[3]

相关背景介绍

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慈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莫德·贡纳她时年22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莫德·贡纳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

叶慈对于莫德·贡纳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慈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莫德·贡纳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著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慈深深的爱恋著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慈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著他,但他尚未向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

莫德·贡纳一直对叶慈若即若离,

1891年7月,叶慈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讯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莫德·贡纳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慈保持友谊。此后莫德·贡纳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

1892年,叶慈将他的电视剧《凯瑟琳伯爵夫人》献给了莫德·贡纳。

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慈的追求。尽管如此,叶慈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

叶慈对于莫德·贡纳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慈写下很多针对莫德·贡纳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的角度,莫德·贡纳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鸽》、《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都是叶慈为莫德·贡纳写下的名篇。

神秘主义的影响

叶慈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4]

1885年,叶慈和一些朋友创立了“都柏林秘术兄弟会”。这个组织在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会,叶慈是领袖。同年,都柏林的神智学会馆在通灵法师婆罗门·摩西尼·莎特里的组织下正式开放,叶慈于次年参加了他的第一次降神会。后来,叶慈沉溺于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中不能自拔。

1900年,他甚至成为“黄金黎明协会”的领袖。

1890年,叶慈参加了这个组织。在结婚以后,叶慈夫妇曾经尝试过风靡一时的无意识写作。

名诗《丽达与天鹅》

西方主流的文学史将《丽达与天鹅》作为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

叶慈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首短诗从希腊神话中取材,讲述得是宙斯幻化成天鹅与美女丽达结合并生下两个女儿的故事(一是著名的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一是克吕泰涅斯特拉,希腊军队统率阿伽门农的妻子)。

这一母题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关于叶慈创作这首名作的初衷,西方评论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叶慈的神秘主义思想形成过程里,凯萨琳·泰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泰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叶慈早年和她过从甚密。正是在泰楠的影响下,叶慈频繁的参加各类神秘主义组织的活动。泰楠一生都很仰慕叶慈的才华,而叶慈却在后来逐渐疏远了她。

叶慈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教《奥义书》译成英文。

通灵学说和超自然的冥思则成为叶慈晚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些批评家曾抨击叶慈诗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其缺乏严谨和可信度。W·H·奥登就曾尖锐的批评晚年的叶慈为“一个被关于巫术和印度的胡言乱语侵占了大脑的可叹的成年人的展览品”。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叶慈写出了他一生中很多最不朽的作品。

1925年,出版《灵视》。若想理解叶慈晚年诗作的奥妙,就必须要深入他于这本书中的神秘主义思维体系。

今天,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来理解叶慈后期的诗作,却不把它当作一本宗教或哲学的著作。

家庭

妻子

1917年,与乔治·海德·里斯(Georgie Hyde-Lees)结婚。

女儿

安妮

儿子

威廉·迈克尔

早期作品

1880年代中期出版了他的第一批作品,它们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与梦幻般的氛围。

1893年,《凯尔特的薄暮》- 散文集

1889年,出版了诗集《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这是叶慈风格成熟之后也仍未否定过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爱尔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神话故事。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叶慈以后诗作的主题风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动的生活。这本诗集的前八首抒情诗和歌谣的主题,是源自叶慈少年时代对印度人及阿尔卡迪亚世外桃源的想像——神祇与女神、王子与公主、殿堂、孔雀与神秘的莲花等等。诗歌中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的痕迹。

1892年,《凯瑟琳伯爵夫人》

1892年,《神秘的玫瑰》

1894年,《苇间风》

1907年,《迪尔德雷》- 戏剧。

后期重要作品

1917年,《在库尔的野天鹅》

1925年, 《异象》

影响力的作品

1928年,《塔》

1932年,《也许音乐和其他诗词》

华文翻译出版

在台湾的出版

黄美序/译,《叶慈戏剧选集》,台北市:惊声,1970年。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叶慈(1923)/雷梦德(1924)》,台北市:书华出版,1981年。

周英雄、高大鹏/译,《叶慈诗选》,台北市:远景,1982年。

杨铭涂/译,《古哈岚传奇》,台北市:文鹤,1985年。

颜元叔/主编,《叶慈戏剧选集》,台北市:淡江大学,1989年。

杨牧/编译,《叶慈诗选》,台北市:洪范,1997年。

傅浩/编译,《叶慈诗选》,台北市:书林,2000年。

傅浩/编译,《苇丛中的风:叶慈诗选》,台北市:书林出版,2007年。

袁可嘉/译,《请轻轻踩我的梦:叶慈诗集》,台北市:游目族,2014年。

陈珮瑄/译,《寻味叶慈故事选:红发翰拉汉/神秘玫瑰/玫瑰炼金术》,台北市:寂天,2017年。

在中国的出版

《叶慈诗集》(全3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叶慈诗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

《叶慈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

李静/译,《叶慈诗歌:灵魂之舞》,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殷杲/译,《凯尔特的薄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碧滢/译,《凯尔特的薄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田伟华/译,《凯尔特的薄暮》,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文羽风/译,《凯尔特的曙光》,译言古登堡电子版,2019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