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处世修养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处世修养篇》
来自网络的图片

《处世修养篇》(《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1]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作品名称:处世修养篇 作 者:洪应明 创作年代:明朝
别 名:菜根谭菜根谈 出 处: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 文学体裁:语录体

内容简介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2]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书名由来

冯梦祯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

说起,洪应明,大家只会记得他写《菜根谭》的伟大。其实,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甚至被一文钱逼得没路可走呢!在这时候还能把持节操和品格,坚守理念,甘于淡泊,才是真正的伟大的人。

洪应明早年是一位热血青年,热衷世事,到后来,他却归心事仙佛,并著有《仙佛奇踪》四卷,由此,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

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

明朝明神宗万历年间,洪应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洪应明住的地方,土质很差,农民种的蔬菜长得也不怎么旺,收成很差,生活很苦。

农民将自已种的蔬菜拿到集市场上去卖,菜根苦涩又压称,买的人一般会去掉菜根, 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

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丢掉感觉很可惜,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什么,就出一点钱将菜根买走。

时间长了,当地的人都称洪应明为“傻菜根”。.....

创作背景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3]

社会评价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它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同时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它似语录,但是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参考文献

洪自诚《菜根谭》的文辞秀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表现了洪氏的儒、释、道思想之三味,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后世影响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心态的起点放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修养之上。他要求人们“昨日之非不可留”,一旦坚持这些错误,不加以彻底改正,那么,终有一日,死灰复燃,阻碍自己对事理、天理的追求,因此,在闲暇无事之时,就要认真反省自己是否有不纯杂念存在。士人一旦具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智慧妙用,若有人能“一念常醒,才避去神弓鬼矢”,免受伤害;若能“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获得真正的自在。因为“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那种时而狂热,时而沮丧的世俗之情自会清除。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