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前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前乡属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位于光泽县东北部,居武夷山北段,距县城57公里,与江西铅山县毗邻,是闽赣边界贸易的集散地。下辖14个村委会、1个林场,164个村小组。司前乡交通方便,有2条出省公路,一条至县城的57公里城司三级公路,与鹰厦铁路形成交通网络;一条至江西铅山、上饶,与江西省连成公路网。160公里的乡村公路蜿蜒伸向全乡14个村委会、164个村小组,形成溪、路相间的网络图。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41894公顷,常住人口13258人。[1]

中文名: 司前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光泽县

面 积: 41894 公顷

下辖地区: 辖14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政府司前乡

电话区号: 0599

邮政区码: 3541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13258人(2017年)

机 场: 武夷山机场

火车站: 南平站

车牌代码: 闽H

人文历史

司前乡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曾出过进士6名,举人12名。司前是少数民族集居地,畲乡文化久远,举安、清溪等村有明末清初泉州、晋江一带因避战乱而北迁的移民区,形成闽南方言岛。

历史沿革

司前乡历史悠久,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分属永德里的二十三、二十四都;招贤里的二十五都,崇仁里的二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新甸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属五区;1951年区所在地由新甸迁司前,改称司前区;1952年因纪念刘斌区长被残匪所害牺牲,改称刘斌区;1954年改称六区;1956年复称司前区;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后改称钢铁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称司前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工委;1963年撤销工委,恢复区的建制;1964年5月撤区改为公社;1968年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撤销公社革委会,成立人民公社管委会;1984年8月,撤销管委会,恢复了乡镇建制,沿用历史地名为司前乡人民政府。1993年,全乡辖有:司前、碗厂、云际、庭燎、黄坊、台山、墩上、东山(民族村)、新甸、举安、长庭、岱坪、西口、清溪14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司前乡辖司前、云际、碗厂、岱坪、长庭、庭燎、墩上、台山、新甸、东山、举安、清溪、西口、黄坊14个行政村和1个干坑林场,164个村民小组,其中司前、墩上、碗厂、东山4个村为少数民族村。

自然地理

全乡气候宜人,全年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特别适合盛夏避暑。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拥有林地面积47.7万亩,其中毛竹山1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1.4%。盛产茶叶、笋干、香菇等,著名的“天字号”茶叶,产于干坑陈家排,年产量40吨,远销山东、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蕲蛇、棘胸蛙,既是配置上等中药原料,又是接待贵宾的美味佳肴,肉质鲜嫩可口。当地还盛产冬笋、闽笋、红菇、上庄菇和榧子等。冬笋每年可产50吨,闽笋500吨,尤其是东山的上庄菇,品质优良、味美奇特,菌菇属锥形,直径10厘米以上,切片晒干味更佳。司前乡有较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勘测探明的有银矿、铝矿、铜矿、莹石矿,其中清溪的莹石矿,已开采十几年,是国家的中型矿点。水利资源丰富,有北溪和清溪两大溪流,水流急、落差高、蓄积能量大,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经勘测,可开发的水利能量达1万多千瓦,现已开发二十分之一。

基础设施

全乡建有1座中型水库,3座中型发电站,装机容量达750千瓦,并与闽北电网并网,电力可满足全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公路沿线15个村(场)已现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15个村(场)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

经济状况

司前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初具规模的乡镇企业16家,从业人员2200人,地板木、竹串、竹签、竹筷、竹地板等竹木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7所,中心幼儿园1所。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村村通”,乡有“红十字”医院1所,卫生分院2所,村卫生保健所15所,群众的卫生和健康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投资483万元的35千伏安输变线路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完成程控电话和移动基站建设,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乡。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乡敬老院,收养老人12人。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中,司前乡立足本地资源,实施“以竹兴乡、特色立乡、工业富乡、依法治乡”战略,重点主攻竹业、烟叶、油茶业和茶叶四大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把司前乡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乡镇。2016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1.514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84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33万元,比增153%;地方级财政收入1712万元,比增98.6%。建立水稻机耕插示范片处,面积500亩,成立龙翔水稻专业合作社,已拥有6台插秧机;烟业种植面积4400亩,售烟金额1464万元;茶叶1.2万亩,年产值4800万元;推广种植红芽芋、高山四季豆等特色农产品400多亩,年产值达100万元。种植竹荪等各类食用菌150亩,年产值130万元。

特色产业

福建北部的光泽县司前乡优势在山、潜力在竹,全乡竹林面积达12.6万亩,占光泽县竹林面积的42%,为南平市首批十大“闽北竹子之乡”之一。乡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竹业经济”,走出了一条以竹富农、以竹兴乡的路子,竹业已成为司前乡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提高竹山的科技含量,实现“以竹兴乡”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司前乡政府规划建设了“十里竹海”工程,推行“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即竹农以竹林、投工等要素,公司以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评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经营联合体),引导竹农通过科学管护,大年留养直径9cm以上新竹不低于40株,每年浅锄、劈草一次或每三年深翻抚育一次,挖尽“三头”(树头、石头、老竹头),每年每亩兜施毛竹专用肥25公斤,伐除老小竹,劈除杂灌和非目的伴生树种,亩留阔叶乔木15~20株。合理调整结构,使Ⅰ~Ⅲ度竹占70%,平均直径达10cm,亩均立竹量达180株以上,亩产鲜笋300公斤,亩产竹材40根/年,亩均产值达600元。推动全乡竹山高质量的抚育,带动全乡竹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经过几年的优质抚育,“十里竹海”已步入良性循环时期,区内竹相整齐,竹林结构合理,生态体系完善,成为集森林保健、生态旅游和原材料供应为一体的综合工程。每年可为社会提供竹材61.2万根,大年可提供鲜笋4896吨,不仅解决了光泽县笋竹加工企业生产原料问题,而且弥补了因林木资源锐减造成的森林资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通过“十里竹海”工程的实施,激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问题,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竹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当地农民形象地称其为“绿色钱包”。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投入70万元,完成中学校园场地硬化、排水设施建设、学生宿舍门窗改造、学校食堂改造、校园周边环境美化等建设。狠抓控辍保学,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学入学率100%。文化体育方面,开展司前乡第三届“十大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示范。创办《学习与交流》内部刊物,组队参加全县第七届“圣农杯”农民运动会,获团体第四名。卫计服务方面。促进全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全年共出生285人,人口出生率为12.73‰,自然增长率为8.04‰,政策符合率97.89%,出生人口性别比105.04:100,完成“四术”165例,社会抚养费征收60例,共征收39.6万元,发放各种奖扶资金48.42万元,落实各项长效节育措施和奖励扶助政策。建成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即将正式投入使用,乡卫生院被评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建筑景观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地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的“三关一隘”,即马铃关、鸭母关、云际关、金家隘;有风景秀丽的金仙崖、葛仙庙、夫人庙、朱舟溪殿等10座保存完好的大小寺院、庙宇;有造型独特的“泰安桥”;有盛夏无酷暑的干坑避暑胜地。“一关一崖”颇为状观,马铃关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杨辅清,曾率部由此入闽,并有古道通往江西陈坊、太源、篁碧及贵溪等地;金仙崖气势磅礴,有香火燎绕的葛仙庙。此山林木葱绿,岩壁峭立,有双龙抱珠、金仙七洞、舍身崖、仙人井、七星井、七龙盘顶、双龙撑腰等景点,为风景胜地。

视频

印象光泽-司前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