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反式脂肪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式脂肪酸 ( trans fatty acid,TFA) 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脂肪酸 ( fatty acid) 分为饱和脂肪酸 ( satu-rated fatty acid,SFA) 和不饱和脂肪酸 ( 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 两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是指脂肪酸链上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脂肪酸。如果与双键上 2 个碳原子结合的 2 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空间构象呈弯曲状,则称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这也是自然界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形式。[1]反之,如果与双键上 2 个碳原子结合的 2 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空间构象呈线性,则称为反式不饱和脂肪酸。

结构性质

反式脂肪酸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反式双键中与形成双键的碳原子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位于碳链的两侧,天然脂肪酸中的双键多为顺式,氢原子位于碳链的同侧。反式双键的键角小于顺式异构体,其锯齿形结构空间上为直线型的刚性结构,这些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具有与顺式脂肪酸不同的性质,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性质更接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熔点受双键的数量,结合形状和位置的影响。顺式油酸熔点为13.5℃,而反式油酸的熔点则为46.5℃,室温下呈固态。[2]

由于反式脂肪酸和顺式异构体的结构不同,在脂质新陈代谢中酶的交叉反应不同。反式脂肪酸的熔点高,结合在细胞膜内部时能改变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在嗜冷假单胞菌的生长代谢中有着重要作用。

来源

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在加压和镍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硬化,从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饱和脂肪酸。但在处理过程中,植物油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从天然构架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了反式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因加工工艺不同有很大波动,一般占油脂含量的8%~70%,其中以反式C18:1脂肪酸(反油酸)为主。氢化植物油比普通植物油熔点和烟点高,室温下能保持固态形状,可以保持食物外形美观,在油炸食品时油烟也少;由于氧化稳定性好,可以防止变质,因此使得运输和储存更加便利。此外,它还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美味,成本更加低廉。所有含有“氢化油”或者使用“氢化油”油炸过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氢化植物油技术,并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

精炼植物油

天然植物油在进行精炼脱臭处理时,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二烯酸酯和三烯酸酯会发生热聚合反应,发生反式异构化,产生反式脂肪酸。氢化油和精炼植物油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被统称为IP-反式脂肪酸(industriallyproducedTFA)。

反刍动物的脂肪组织及乳汁

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饲料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瘤胃微生物丁酸弧菌群的酶促生物氢化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异构体,主要以t11-C18:1(vaccenicacid)为主,同时还大量含有共轭亚油酸,比如c9,t11-CLA18:2。国外研究表明,乳制品和反刍动物肉制品中R-反式脂肪酸(ruminantTFA)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牛奶、乳制品、牛羊肉的脂肪中可发现1%~8%的反式脂肪酸。

其他来源

日常生活的烹调过程中,尤其是油炸、煎烤时,植物油中的顺式脂肪酸高温受热后也可以部分转变为反式脂肪酸,但量很少。

危害

1、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2、影响发育。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影响生育。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4、降低记忆。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

5、容易发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6、容易引发冠心病。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摄入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主管部门对反式脂肪酸的规定是基于它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天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中国采用了这一目标来做评估。英法等国把2%作为推荐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安全标准”,只能算是一个“指导意见”,它并不是说超过这个量就“有害”,低于这个量就“安全”,而是说“低于这个量,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我们追求的目标,也还应该是“尽可能低”。

我国卫生主管部门于2011年10月12日发布了编号为GB28050-2011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4强制标示内容”的4.4条款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在D.4.2条款规定,“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过多摄入有害健康。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有害健康。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摄入控制

日常饮食还是要尽量减少含反式脂肪酸比较多的食品,控制反式脂肪酸带来的风险。

1、控制食用油摄入。精炼植物油中也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日常居民们购买的食用油绝大部分都是精炼植物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

2、慎食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配料表中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

检测方法

Ag+薄层色谱法

Ag+与顺式双键存在微弱的作用力,而与反式双键不发生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分析脂肪酸的顺反异构体。该方法的缺点是不易区分出反式酸的谱带,仅可作为粗略的分析,该方法简单、经济。 [4]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较早的检测脂肪酸的方法,特别是能准确测定独立双键的数量。原理是将油脂中脂肪酸甲醋化,然后在900-1050/cm波数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该法最大优点是快速方便。但由于基线漂移带来误差导致样品测量不准确,当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时,难以检测反式酸的含量;另一方面,油脂不饱和酸超过30%又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该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性受到质疑,缺点比较明显。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基于带电组分在高压电场中迁移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得到按时间分布的电泳图谱。具有高效、快速、样品用量少、环境污染小的优点。由于毛细管内径极小,所以如何增加检测器的灵敏度同时又不造成明显的区带展宽是毛细管电泳技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毛细管电泳法联用技术的长足发展,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为该技术的进步奠定基础。

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固定不动称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称流动相。其原理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组分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在一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通过涂布有高极性固定相的毛细管柱,当载气携带的混合物经过色谱柱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流动相的移动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组分的分离与检测。目前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普遍使用AOCS(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的标准方法,采用柱长100m的SP2340,SP2560,CP-Si188或BPX-70毛细管柱,内标物采用C21:0,进行甲醋化处理,根据脂肪酸的出峰顺序来确定反式酸的种类,该方法可以直接分析出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Ruiz-JmenezJ等采用超声波萃取,用GC-MS法测定面包产品中反式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和定量限分别在0.98-3.93mg/kg和3.23-12.98mg/kg之间且采用超声波萃取可缩短萃取时间,同时又不会降解目标分析物,是一个准确、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