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三案
背景
明朝滅亡後,朱由崧既以親藩得繼大統,對於最具帝位繼承人資格的崇禎三子自然惟恐其不死。早在1644年七月間就僅僅依據顧元齡的傳言宣布太子和定、永二王已經遇害。
1645二月正式下詔「諡皇太子慈煥曰獻愍,永王慈煥曰悼,定王慈燦曰哀」,藉以掩人耳目,杜絕民望。實際上,自從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起,兵荒馬亂,各方面的人士大抵都弄不清崇禎帝三個兒子的下落。儘管在1644年冬有「北太子」、「南太子」案,清初號稱「朱三太子」的案件層見迭起。
朱由崧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挫敗了某些東林—復社人士擁立潞王朱常淓的計劃。圍繞帝位的勾心鬥角,並沒有就此平息。弘光立國一年之內,先後發生了「妖僧」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三大案。這三個案件表面上是孤立的,互不相涉,卻都貫串着對朱由崧繼統不滿的政治背景。
三大疑案
大悲案
1644年十二月,忽然有個和尚來到南京,自稱是明朝親王,從兵亂中逃出做了和尚。弘光帝派官員審訊他的來歷,大悲起初信口開河說崇禎時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又改封吳王。聲稱「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該與他作正位」。弘光君臣見他語無倫次,形跡可疑,嚴加刑訊,才弄清大悲是徽州人,在蘇州為僧,確實是個騙子。經過九卿科道會審後,將大悲處斬。
假太子案
1644年十二月,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問其身分,少年自稱是皇太子。抵南京後,高夢箕難辨真假,急忙送往蘇州、杭州一帶隱蔽。可是,這少年經常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引起人們的注意,背後竊竊私議。高夢箕不得已密奏朝廷,弘光帝派遣內官持御札宣召。
1645三月初一日,這個少年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被交付錦衣衛馮可宗處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諭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隨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審視。大學士王鐸曾經擔任東宮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樣,一眼就看出是奸人王之明假冒[2]。
王鐸會同群臣審視後的奏疏是相當可信的。我們不應忽視,弘光立國之時許多官員曾經在崇禎朝廷上任職,見過太子朱慈烺的並不止他一個。如曾經擔任東宮講官的劉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長於目」,他們看了偽太子之後都不認識;弘光帝「又命舊東宮伴讀太監丘執中往認。之明見執中,亦不識也。於是群疑稍解」。
從現存史料中可以看出當時在弘光朝廷上的官員都知道北來「太子」純屬假冒,沒有人提出過異議。問題是這件事直接牽涉到弘光帝位的合法性,對朱由崧繼統不滿的人乘機興風作浪,散布流言蜚語,於是圍繞着「太子」的真偽在不明真相的百姓和外地文官武將中掀起了一片喧譁。弘光朝廷越說是假,遠近越疑其真。這事一直鬧到清軍占領南京,弘光朝廷覆亡,方告平息。
童妃案
這個案件的大致情況是:早在1641年,李自成起義軍攻破洛陽,老福王朱常洵被俘殺,世子朱由崧僥倖逃出。經過長期顛沛流離之後,忽然時來運轉被擁戴為皇帝。
1645年,河南有一個姓童的婦人面見南明河南巡撫越其傑,自稱是德昌王(即朱由崧)的繼妃,亂離中與朱由崧失散。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深信不疑,一面奏報,一面派人護送來南京。朱由崧立即否認,宣布童氏為假冒。三月初一日,童氏送抵南京,下詔獄由錦衣衛審訊。童氏自述「年三十六歲。十七歲入宮,冊封為曹內監。時有東宮黃氏,西宮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亂不知所在。氏於崇禎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齧臂為記,今在寧家莊」。朱由崧批駁道:「朕前後早夭,繼妃李殉難,俱經追諡。且朕先為郡王,何有東、西二宮?」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按明朝典制,親郡王立妃由朝廷派員行冊封禮。
童氏稱入宮邸時朱由崧有東、西二宮已屬荒唐,更不可能又有什麼「曹內監」為她舉行冊封禮。朱由崧沒有兒子,「玉哥」、「金哥」之說也是空穴來風。一些史籍記載,童氏在送往南京途中,地方文武官員紛紛拜謁,她舉止輕浮,毫無大家風範,「凡所經郡邑,或有司供饋稍略,輒詬詈,掀桌於地;間有望塵道左者,輒揭簾露半面,大言曰:免!聞者駭笑」。童氏一案與大悲、假太子案基本相似,肯定她不是朱由崧的王妃,後來某些野史又說她是誤認(如說她原為周王宮妾,或說是邵陵王宮人),也有揣測她是在朱由崧落魄之時曾與之同居,但這些說法同童氏自己編造的經歷都不符合。就案件本身而言,無論童氏是冒充,是誤認,還是與朱由崧有過一段舊情,都不應成為南明政局的焦點。
視頻
南渡三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六十年前一個「任性」的決定,埋下了南明弘光政權覆亡的伏筆 ,搜狐,2020-06-28
- ↑ 南明朝南渡三案指的是什麼? ,搜狐,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