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心集 |
èr xīn jí |
作者 :魯迅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魯迅全集》 文學體裁 :雜文 首版時間 :1932年
|
《二心集》,是20世紀30年代魯迅創作的雜文集。 [1]
內容簡介
這是一九三○年與三一年兩年間的雜文的結集。 當三○年的時候,期刊已漸漸的少見,有些是不能按期出版了,大約是受了逐日加緊的壓迫。《語絲》和《奔流》,則常遭郵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還是敷延不下去。那時我能投稿的,就只剩下一個《萌芽》,而出到五期,也被禁止了,接着是出了一本《新地》。所以在這一年內,我只做了收在集內的不到十篇的短評。[2]
目錄
序言
一九三〇年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藝術論》譯本序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夜記之五,不完。)
一九三一年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日記》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風馬牛
再來一條「順」的翻譯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野草》英文譯本序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
答北斗雜誌社問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並Y 及T 來信)
關於翻譯的通信(並J.K. 來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文,並附記) [3]
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樟壽,後改名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