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乐府诗集 |
作品名称: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乐府歌辞集. 作者:郭茂倩 创作年代:北宋 |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
作品介绍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1]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其中《孔雀东南飞》为长篇悲情诗。《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2]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中国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乐府诗集》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折叠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目录
乐府诗集
卷一 | 郊庙歌辞一 | 卷二 | 郊庙歌辞二 | 卷三 | 郊庙歌辞三 | 卷四 | 郊庙歌辞四 | 卷五 | 郊庙歌辞五 |
卷六 | 郊庙歌辞六 | 卷七 | 郊庙歌辞七 | 卷八 | 郊庙歌辞八 | 卷九 | 郊庙歌辞九 | 卷十 | 郊庙歌辞十 |
卷十一 | 郊庙歌辞十一 | 卷十二 | 郊庙歌辞十二 | 卷十三 | 燕射歌辞一 | 卷十四 | 燕射歌辞二 | 卷十五 | 燕射歌辞三 |
卷十六 | 鼓吹曲辞一 | 卷十七 | 鼓吹曲辞二 | 卷十八 | 鼓吹曲辞三 | 卷十九 | 鼓吹曲辞四 | 卷二十 | 鼓吹曲辞五 |
卷二十一 | 横吹曲辞一 | 卷二十二 | 横吹曲辞二 | 卷二十三 | 横吹曲辞三 | 卷二十四 | 横吹曲辞四 | 卷二十五 | 横吹曲辞五 |
卷二十六 | 相和歌辞一 | 卷二十七 | 相和歌辞二 | 卷二十八 | 相和歌辞三 | 卷二十九 | 相和歌辞四 | 卷三十 | 相和歌辞五 |
卷三十一 | 相和歌辞六 | 卷三十二 | 相和歌辞七 | 卷三十三 | 相和歌辞八 | 卷三十四 | 相和歌辞九 | 卷三十五 | 相和歌辞十 |
卷三十六 | 相和歌辞十一 | 卷三十七 | 相和歌辞十二 | 卷三十八 | 相和歌辞十三 | 卷三十九 | 相和歌辞十四 | 卷四十 | 相和歌辞十五 |
卷四十一 | 相和歌辞十六 | 卷四十二 | 相和歌辞十七 | 卷四十三 | 相和歌辞十八 | 卷四十四 | 清商曲辞一 | 卷四十五 | 清商曲辞二 |
卷四十六 | 清商曲辞三 | 卷四十七 | 清商曲辞四 | 卷四十八 | 清商曲辞五 | 卷四十九 | 清商曲辞六 | 卷五十 | 清商曲辞七 |
卷五十一 | 清商曲辞八 | 卷五十二 | 舞曲歌辞一 | 卷五十三 | 舞曲歌辞二 | 卷五十四 | 舞曲歌辞三 | 卷五十五 | 舞曲歌辞四 |
卷五十六 | 舞曲歌辞五 | 卷五十七 | 琴曲歌辞一 | 卷五十八 | 琴曲歌辞二 | 琴曲歌辞三 | 卷六十 | 琴曲歌辞四 | |
卷六十一 | 杂曲歌辞一 | 卷六十二 | 杂曲歌辞二 | 卷六十三 | 杂曲歌辞三 | 卷六十四 | 杂曲歌辞四 | 卷六十五 | 杂曲歌辞五 |
卷六十六 | 杂曲歌辞六 | 卷六十七 | 杂曲歌辞七 | 卷六十八 | 杂曲歌辞八 | 卷六十九 | 杂曲歌辞九 | 卷七十 | 杂曲歌辞十 |
卷七十一 | 杂曲歌辞十一 | 卷七十二 | 杂曲歌辞十二 | 卷七十三 | 杂曲歌辞十三 | 卷七十四 | 杂曲歌辞十四 | 卷七十五 | 杂曲歌辞十五 |
卷七十六 | 杂曲歌辞十六 | 卷七十七 | 杂曲歌辞十七 | 卷七十八 | 杂曲歌辞十八 | 卷七十九 | 近代曲辞一 | 卷八十 | 近代曲辞二 |
卷八十一 | 近代曲辞三 | 卷八十二 | 近代曲辞四 | 卷八十三 | 杂歌谣辞一 | 卷八十四 | 杂歌谣辞二 | 卷八十五 | 杂歌谣辞三 |
卷八十六 | 杂歌谣辞四 | 卷八十七 | 杂歌谣辞五 | 卷八十八 | 杂歌谣辞六 | 卷八十九 | 杂歌谣辞七 | 卷九十 | 新乐府辞一 |
卷九十一 | 新乐府辞二 | 卷九十二 | 新乐府辞三 | 卷九十三 | 新乐府辞四 | 卷九十四 | 新乐府辞五 | 卷九十五 | 新乐府辞六 |
卷九十六 | 新乐府辞七 | 卷九十七 | 新乐府辞八 | 卷九十八 | 新乐府辞九 | 卷九十九 | 新乐府辞十 | 卷一百 | 新乐府辞十一 |
优缺点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中国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视频
敕勒歌-《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