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国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国镛 照片网址

鲁国镛(英语:Fred Kwok-Yung Lo,1947年10月19日-2016年12月16日),祖籍南京市,美籍华人天文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

擅长天文及电波研究

鲁院士为美国国家电波天文台名誉台长,擅长天文物理学及电波天文学,知名的研究诸如:矮星系和星系间的氢原子气体研究(Intergalactic Hydrogen Survey)、可测量中心黑洞质量的“绕核迈射”(Circumnuclear Maser);以及鲁院士于加州理工学院时,利用一氧化碳做为媒介,以“毫米波干涉仪”(Millimeter Interferometry)探测银河外星系之星际氢分子分布。

天文及电波贡献

1991年鲁国镛院士在美国时即与我国几位优秀的天文学家如李太枫院士、袁旗博士、贺曾朴院士、徐遐生院士等人陆续规划筹备本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并共同提出“次毫米波阵列计画”(Submillimeter Array, SMA),此组望远镜系与美国史密松天文台合作兴建,于2003年启用时,是全世界第一座次毫米波干涉阵列,提供了在此波段最高的角解析力,也是目前位于智利,世界最强大天文望远镜ALMA的前身;其后亦陆续协助推动亚洲首座且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宇宙学的仪器“李远哲阵列望远镜计画”(Yuan-Tseh Lee 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AMiBA)及研究太阳系、行星系起源之“中美掩星计画”(Taiwan 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 TAOS)。

鲁院士分别于1994年及2012年两度获颁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研究奖、1998年当选为第22届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获选为中华民国物理学会会士及2006年获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等殊荣。

鲁国镛院士于1974年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即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6年起担任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1997年则受聘返台担任本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第3任筹备处主任并兼任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至2002年卸任后返美担任美国国家电波天文台台长,于2012年卸任后获聘为名誉台长。 [2]



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