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道夫·艾希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道夫·艾希曼
Adolf Eichmann

原图链结图片来自ICP
出生 (1906-03-19)1906年3月19日
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索林根
逝世 1962年5月31日(1962-05-31)(56岁)
以色列中央区拉姆拉
效命 纳粹德国
参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配偶 Vera Liebl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5月31日),纳粹德国前高官,也是在清洗犹太人中执行“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犹太人称为“纳粹刽子手”,二次大战后定居至阿根廷,遭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干员绑架,公开审判后绞死

生平

阿道夫·艾希曼于1906年3月19日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索林根[1],童年时代移居奥地利[2]。1932年,艾希曼加入奥地利纳粹党,次年该党被奥地利政府列为非法,艾希曼离开奥地利回到德国。[2]1934年因负责达豪集中营而受到海德里希的赏识;1937年艾希曼曾经前往海法开罗,研究将犹太人移住巴勒斯坦的可能性,后来艾希曼向纳粹方面以经济理由反对将犹太人移往巴勒斯坦的计划。

1942年艾希曼出席万湖会议,之后晋昇为党卫军中校(SS-Obersturmbannführer);在大屠杀中主要负责将犹太人移送集中营的运输,还有和当地犹太领袖的磋商、当地犹太委员会Judenrat的建立。尤其是与当地犹太领袖的合作,被纳粹视为进行大屠杀的基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艾希曼被美军俘虏,但之后逃脱,在经过漫长的逃亡旅行后,艾希曼流亡到阿根廷。但是1960年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却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并且于1960年5月11日将其绑架,并秘密运至以色列。由于艾希曼的逮捕方式相当于绑架,引发了阿根廷与以色列之间的外交纠纷。

1960年5月23日下午,耶路撒冷时间4点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向国人宣布:

1961年4月11日,艾希曼于耶路撒冷受审,被以反人道罪名等十五条罪名起诉。虽然有不少大屠杀受害者出面作证,但大部分证人的口供和艾希曼的罪责并无直接关联,而检察官对于纳粹官僚体系的理解有许多错误,并在起诉书和诘问中大大的夸大了艾希曼在大屠杀的角色和权力。但由于一审的三位德裔法官对正当程序的坚持,还有对纳粹足够的理解,所以艾希曼罪责在一审判决书上大致上被正确的呈现。以色列政府将艾希曼安排在防弹玻璃后方受审。艾希曼面对犯罪的控诉,都以“一切都是奉命行事”回答。同年12月11日艾希曼被判处有罪,12月15日被判死刑。艾希曼提出上诉,最高法院维持原判,1962年5月31日夜间,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评价

作家zh-hk:漢娜·鄂蘭;zh-tw:漢娜·鄂蘭;zh-cn: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Eichmann in Jerusalem)一书中认为艾希曼是一个遵从命令的官僚,他所体现的不是“极端的邪恶”,而是“平庸的邪恶”(The banality of evil, 意指当任何人甘于放弃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力去赝服权威,那么最平凡的人也可能导致最极致的邪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