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 |
---|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arth Scienc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简称防灾科研或NIED),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国立研究开发法人(2006年前是特定独立行政法人)。总部位于茨城县筑波市,在日本全国各地都拥有实验设施和观测设施。
目录
业务
- 通过综合防灾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基础研究开发等业务,提高防灾科学技术水平。
观测设施
地震观测网
- Hi-net(高感度地震観测网)
- K-NET、KiK-net(强震観测网、基盘强震観测网)[1]
- F-NET(広帯域地震観测网)
- 可以观测不同周期的地震动。用于推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观测海外发生的地震等。
- DONET、DONET2 、DONET3
- 分别位于东南海地震和南海地震的预想震源域。由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建成,现移交防灾科研管理。将强震计、宽频地震计、水压计、精密温度计等海床下约1米的海底,用于观测海底的地壳变动和地震活动。
- 日本海沟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S-net,日本海沟海底地震津波観测网)[2]
- 首都圈地震观测网(MeSO-net,首都圏地震観测网)
- 自2007年开始设置。特点是密度高,用于首都直下地震的防灾、减灾。
火山观测网
- V-net
- 由防灾科研的16个火山观测点组成,各观测点装备有倾斜观测装置、宽频地震计,以及GNSS等,为火山活动的观测、预测技术开发和火山喷发原理的解明提供支持。
- 火山活动连续观测网
其他
陆海统合地震海啸火山观测网(MOWLAS,陆海统合地震津波火山観测网)
- 由Hi-net、K-NET、KiK-net、F-NET、V-net、S-net、DONET整合而成,于2017年11月正式开始运用。
研究设施
- E-Defense
- 用来进行大型建筑物的震动破坏实验。是世界上最大的耐震实验设施。位于兵库县三木市,于2005年1月竣工。名称中的“E”表示“地球”(Earth)。
- 大型耐震实验设施[3]
- 1970年作为筑波学园都市设施第1号建设。可以进行大规模耐震实验。规模仅次于E-Defense,为世界第二大。
- 雪冰防灾实验楼
- 大型降雨实验设施[5]
- 拥有世界最大级别的降雨模拟装置,可以进行有关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的研究。
历史
- 1963年4月,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作为科学技术厅的附属机构设立
- 1964年12月,位于新泻县长冈市的雪灾实验研究所启用(现为冰雪防灾研究中心)
- 1965年8月,神奈川县平冢市的观测塔启用
- 1967年6月,设置强震观测事业推进联络会议(现在仍存续)
- 1967年7月,平冢分所在神奈川县平冢市启用(即后来的平冢实验场)
- 1969年1月,新庄支所在山形县新庄市启用
- 1970年6月,大型耐震实验设施在茨城县筑波市开设
- 1971年11月,川崎壤土崩溃实验事故发生。川崎市生田绿地公园的斜面崩溃实验失败后,实验相关人员、报道有关人员等15人被活埋死亡。
- 1974年3月,大型降雨实验设施在茨城县筑波市开设。
- 1978年4月,转移到茨城县筑波市
- 1984年3月,关东、东海地壳活动观测网完成
- 1988年4月,雪灾实验研究所改组为长冈冰雪防灾实验所,新庄支所改组为新庄冰雪防灾研究分所
- 1990年6月,名称变更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及组织改编
- 1993年4月,设置地震预知研究中心
- 1996年3月,相模湾海底地震观测设施平冢实验场开设,K-NET(强震观测网)投入使用
- 1996年5月,地震预知研究中心改组为地震调查研究中心
- 1997年3月,Hi-net(高灵敏度地震观测网)及KiK-NET投入使用
- 1997年11月,F-net投入使用
- 1999年4月,设置防灾研究数据中心
- 2001年4月,独立行政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地震防灾研究中心由理化研究所移管
- 2002年10月,地震防灾研究中心川崎实验室于川崎市开设
- 2003年4月,受文部科学省受托开展高度即时性地震信息传达网实用化项目(经济活性化研究开发)
- 2003年4月,地震防灾研究中心从三木市转移到神户市
- 2004年4月,危机管理情报共享技术的减灾对策(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重要课题解决型研究)受文部科学省受托
- 2004年10月,在兵库县三木市开设兵库耐震工学研究中心
- 2005年3月,兵库耐震工学研究中心与实物一般大的三维震动破坏实验设施(E-Defense)完成
- 2007年3月,地震防灾研究中心川崎实验室废除
- 2008年3月,平冢试验场废止
- 2011年3月,地震防灾前沿研究中心废除
- 2015年4月,“独立行政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名称变更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
- 2016年4月,南海沿岸铺设的地震·海啸观测监视系统DONET及DONET 2由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移交给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
组织
2011年3月之前
- 理事长
- 理事(包括理事长在内2名)
- 监事(2名)
- 企画部(企画课、广报普及课)
- 総务部(総务课、経理课、研究支援课、施设室)
- 地震研究部
- 地震观测数据中心
- 火山防灾研究部
- 水・土砂防灾研究部
- 防灾系统研究中心
- 地震防灾前沿研究中心 - 兵库县神戸市
- IT统括室
- 自然灾害情报室
- 冰雪防灾研究中心 - 新潟县长冈市
- 新庄支所 - 山形县新庄市
- 兵库耐震工学研究中心 - 兵库县三木市
- 监查·法务室
2011年4月以后
- 理事长
- 理事(包括理事长在内2名)
- 监事(2名)
- 经营企画室
- 总务部(总务小组,研究支援小组)
- 观测・预测研究领域
- 地震・火山防灾研究组
- 地震・火山观测数据中心
- 海底地震津波观测网整备推进室
- 水・土砂防灾研究组
- 雪冰防灾研究中心 - 新潟县长冈市
- 新庄支所 - 山形县新庄市
- 地震・火山防灾研究组
- 减灾实验研究领域
- 兵库耐震工学研究中心 - 兵库県三木市
- 社会防灾系统研究领域
- 灾害风险研究组
- IT统括室
- 国际研究推进中心
- 外联小组
- 国际研究推进小组
- 自然灾害情报室
- 灾害风险研究组
- 恢复力防灾・减灾研究推进中心
- 研究推进室
- 监查・法务室
历任理事长
所长(独立行政法人化以前)
- 高桥博(1983年8月1日~1989年3月31日)
- 萩原幸男(1989年4月1日~1992年3月31日)
- 植原茂次(1992年4月1日~1996年8月31日)
- 片山恒雄(1996年9月1日~2001年3月31日)
理事长(独立行政法人化以后)
- 片山恒雄(2001年4月1日~2006年3月31日)
- 冈田义光(2006年4月1日~2015年9月30日)
- 林春男 (2015年10月1日~)[7]
项目
- 关于利用地震观测数据的地壳活动的评价和预测的研究
- 国际地震火山观测研究
- 火山喷发预知与火山防灾关联研究
- 多参数雷达用土砂、风、水灾害的发生预测关联研究
- 台风灾害的长期预测关联研究
- 地域防灾能力提高、灾害风险信息的利用
- 防灾信息基础支援项目
- 地震动预测、地震灾害的预测方法的高度化关联研究
- 地震防灾前沿研究
- 和实物一般大的三维震动破坏的实验设施与活用耐震工学研究
- 大城市大震灾减轻特别项目(2002~2006)
- 危机管理情报共享技术的减灾对策
- 高度即时地震信息传输网实用化项目
- 灾害信息平台的开发关联研究
参考文献
- ↑ 强震観测网(K-NET,KiK-net)について.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 ↑ 観测网の全体概要.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 ↑ 大型耐震実験施设.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 ↑ 雪冰防灾研究センター.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 ↑ 大型降雨実験施设.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
- ↑ 组织図.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 ↑ 役员. NIED.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