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艾澤拉斯 |
遂溪一般指遂溪縣.
遂溪縣,隸屬廣東省湛江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上,西臨北部灣,東臨湛江港灣,地跨東經109°40′至110°25′、北緯21°00′至20°31′之間,管轄面積2131.63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遂溪縣下轄15個鎮,1個鄉級單位,縣政府駐遂城鎮。截至2019年,遂溪縣戶籍總人口109.8萬人,常住人口90.3萬人 。
唐天寶二年(743年),改鐵杷縣為遂溪縣,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縣屬海康郡,縣治設今湛江市郊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1961年分縣,恢復遂溪縣建制。屬湛江專區(後改湛江地區)管轄。1983年9月屬湛江市管轄。遂溪縣歷來都是雷州半島北部經濟貿易的繁華集市,是中國南大門的主要商埠之一,是雷州半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通的重要中心,素有「湛江市區後花園」之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醒獅之鄉」、「全國第一甜縣」及粵西「紅色革命老區」 所在地。
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86.8億元,增長2.3%。
中文名:遂溪縣
外文名:Suix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440823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廣東省湛江市
地理位置:廣東省雷州半島北部
面 積:2131.63 km²下轄地區15個
鎮政府駐地:遂城鎮
電話區號:0759
郵政區碼:524300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111.4 萬(2019年戶籍人口)
著名景點:孔子文化城
鯉魚墩貝丘遺址:遂溪烈士公園等火車站遂溪站車牌代碼粵G地區生產總值386.8 億元(2020年)
新石器時代中期,遂溪縣有人類活動痕跡。
前355年,隸屬楚國,後為百越邊境。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歸屬象郡。秦末漢初,遂溪以至雷州半島為南越之地。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領兵平南越,置合浦郡徐聞縣,遂溪屬徐聞縣。
三國時遂溪初屬蜀,蜀失荊州後歸屬吳國珠官郡(後為珠崖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稱合州。
隋開皇十年(590年),設置鐵杷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椹縣為椹川縣。大業初改合州為合浦郡,椹川縣併入扇沙縣。
唐初年又再設椹川縣,改合浦郡為南合州。
唐貞觀元年(627年)更名為東合州,將椹川、扇沙併入鐵杷縣,歸屬東合州。貞觀八年(634年),雷州刺史陳文玉奏請朝廷批准,把東合州更名為雷州,雷州同此而得名。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雷州為海康郡。
唐天寶二年(743年),改鐵杷縣為遂溪縣,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縣屬海康郡,縣治設今湛江市郊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
唐乾元元年(758年),恢復海康郡為雷州。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雷州為雷州軍,將遂溪併入海康縣。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又恢復雷州。
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又再設置遂溪縣,縣治設在現今遂城。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為雷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更名為雷州府。
清承襲明代的體制,仍為雷州府,轄遂溪等縣。
民國二年(1913年),遂溪屬高雷道,
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南路行政委員會公署。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南區綏靖公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遂溪縣屬第八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遂溪縣治遷往城月。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遂溪縣屬第十四區公署。
1949年11月,遂溪縣解放。
1956年,遂溪縣屬湛江專區。
1957年11月,遂溪與廉江、海康南渡河北合稱雷北縣,麻章劃歸湛江市管轄。
1960年改為雷州縣。
1961年分縣,恢復遂溪縣建制。屬湛江專區(後改湛江地區)管轄。
1983年9月屬湛江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全縣分為6個區。
1951年湛江市太平區劃歸遂溪縣管轄,全縣分為8個區。1952年分為12個區。
1953年分為13個區。
1956年沈塘、紀家兩區劃歸海康縣管轄,全縣剩下11個區。
1957年撤區設鄉,分為29個鄉。
1958年3月並為14個鄉、2個鎮。9月政社合一,全縣設8個人民公社。11月遂溪與廉江、海康南渡河北合稱雷北縣,麻章劃歸湛江市管轄。
1960年改為雷州縣。
1961年分縣,原屬遂溪的太平公社劃歸湛江市管轄,全縣設11個公社。同年12月並為8個區,37個公社。
1963年撤銷區,改設13個公社。1966年分為14個公社。1978年分為18個公社。1980年分為23個公社。
1983年,海康縣沈塘公祈吳村、平衡、坑仔、高明、吳西、文章、朝棟和乾塘等8個大隊劃歸城月公社管轄。同年12月,撤銷社隊,建立區鄉制,全縣設19個區、1個鎮。
2003年10月,遂溪縣撤銷北潭鎮、下六鎮、沙古鎮,分別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界炮鎮、草潭鎮、洋青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遂溪縣下轄15個鎮:遂城鎮、黃略鎮、建新鎮、嶺北鎮、城月鎮、河頭鎮、江洪鎮、樂民鎮、烏塘鎮、北坡鎮、港門鎮、草潭鎮、洋青鎮、楊柑鎮、界炮鎮,另轄一個鄉級單位:廣前公司 ,縣人民政府駐遂城鎮。
位置境域
遂溪縣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中北部,地跨東經109°40′至110°25′、北緯21°00′至20°31′之間,北接廉江市,東鄰麻章區,南連雷州市,西臨北部灣。縣境東西最長75.75千米,南北最寬57千米,總面積2131.6平方千米。縣城遂城鎮距省城廣州市359千米,距湛江市16千米。
地形地貌
遂溪縣屬台地地形,中部較高,東北部有低丘陵,其餘三面平緩。海拔在20—45米的平緩地占80%。地形變化不大,廣闊平坦,略有起伏,坡度在5°以下,屬第四紀淺海沉積低台地。東北有小片砂頁岩低丘突起,烏蛇嶺海拔135.5米,馬頭嶺海拔89米;中部起伏較大,坡度為5°—15°,海拔60—233米,最高螺崗嶺233米,其次城裡嶺184米,筆架嶺176米,屬玄武岩台地。
氣候
遂溪縣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為1759.4毫米,通常7至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0%。
水文
遂溪縣遂溪縣河流彎曲而短少,其中聚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條,分別是遂溪河、楊柑河、樂民河、城月河、江洪河、通明河。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2016年,遂溪縣轄區土地總面積213163.0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9752.70公頃,園地面積12452.37公頃,林地面積46966.69公頃,草地面積1582.3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2677.7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5885.2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22502.36公頃,其他土地面積1343.58公頃。
水資源
遂溪縣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為1759.4毫米,通常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0%。全縣有大小河流34條,總長625.12千米,面積2261.12平方千米。全縣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遂溪河、楊柑河、城月河、樂民河、江洪河、通明河以及遂溪河支流的風朗河。此外,還有雷州青年運河遂溪灌區的東西運河。東運河長29千米,西運河長14.8千米,它灌溉農田48.67萬畝,又可通航運輸。
林牧資源
遂溪縣林、牧資源豐富,品種較多,全縣擁有樹木面積63.85萬畝,綠化率達86%,其中公路綠化林269.904千米,沿海防護林66.62千米,年出材量約1.93萬立方米,收入將近578萬元。主要用材林有桉樹和木麻黃樹。遂溪桉林聞名國內外,足有34.97萬畝(不包括雷林、農墾在本縣境內的面積在內),是全國最大桉林基地。數年來,國內外專家曾先後前來考察、論證,並給予高度的評價 。
畜牧業以飼養雷州黃牛、瘦肉型豬、肉豬、杜大長(良種豬)、山羊、雞、鴨、鵝等為主。目前,全縣養牛量12.4萬頭,年商品牛成交額均為1.4萬頭以上。是全省瘦肉型豬基地縣,一般生豬存欄量為30萬頭左右,雞、鴨、鵝全年飼養數為709萬隻,山羊1.18萬隻 。
遂溪縣牧草地多,草源充足,500畝以上連片草場就有31塊,合計面積5.5萬畝。還有零星草地和疏林宜牧地1.2萬畝。由於糧豐、蔗盛,全縣一般年種植糖蔗65萬畝左右,蔗尾葉是黃牛的最好飼料,加之草盛、場地寬大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是發展畜牧業的最好的地方 。
雷州黃牛馴化飼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具有性情溫馴,耐熱耐勞,抗病力強,水性強,力大勁足,繁殖快等優點,其牽引力可與我國著名的秦川黃牛和南陽黃牛相媲美,是肉役兼優的牛種,不僅出肉率高,而且肉質鮮嫩,味道香甜。它是全國十大名優牛種之一,被省內外不少地方引進到當地接種,藉以改良牛種 。
海洋資源
遂溪縣海域遼闊,既有天然漁場,如東海灣漁場、北部灣漁場,又有江洪、草潭、石角、北潭、樂民等漁港。漁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常見的魚類有1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斑(黃魚)、中華青鱗、蘭園 (池魚)、大斑石鱸(頭鱸)、金帶細(黃齊)、蛇鯔(九棍)、金線(紅三)、鯡鯉(單、雙線)、仔、赤、紅魚、軟唇、石斑、赤魚、馬鮫、雞籠鯧、白鯧、黑鯧、沙鑽、赤鼻、地魚、龍舌等,還有泥丁、沙蟲和各類螃蟹,以及珍珠貝、白蝶貝、馬氏貝、東風螺、香口螺、沙螺、牛耳螺等貝類。此外,還有樂民鹽灶、下六等鹽場,其中樂發鹽灶鹽場是我省較大鹽田之一,其鹽色度美,純度和產量高,年產量2萬噸。人們以辛勤的勞動,將豐富的海洋資源變成豐碩的財富。例如黃略鎮許屋村,過去由于海多田少,生產工具落後,無法開發海域灘涂,成了"苦屋村"。80年代初,開發灘涂,還圍海造田1200畝,先後辦起個體、集體、聯合體等各類魚、蚝養殖場,辦起各類企業,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左右,年收入3萬元以上的有200戶,10萬元以上的有30戶,全村有大巴汽車工2輛,大小汽車16輛,摩托車80輛,村幹部實行工資制,每人月薪200元左右;村里建起了辦公大樓、文化樓、露天影劇場、水泥硬底燈光球場等。"苦屋村變成了「喜屋村」 。
作物資源
遂溪縣主要栽培種植的熱帶、亞熱帶農業作物有甘蔗;果木有龍眼、荔枝、黃皮果、木菠蘿、芒果、火龍果、楊桃、香荔枝、蛋黃果、雞蛋果、番石榴、人心果、萬壽果、金絲李等;草木熱帶作物有香蕉、菠蘿、木瓜、木薯、香茅、香根、劍麻、藿香、芝麻、蒲草、玫瑰茄、毛薯、良姜、面芋等;林木有橡膠、桉樹、樟木、苦楝木、加勒比松、濕地松、胡椒、濕地松、胡椒等。
遂溪縣發現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鎢、錳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高嶺土、瓷土、石英沙(石),玄武岩、花崗岩、玻璃沙礦、泥炭土等,其中,高嶺土儲量4392萬立方米,玻璃砂礦儲量2500萬噸,含硅量94%—99%,瓷土儲量300萬噸,泥炭土和石英石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金屬礦主要有硫鐵礦(儲量230萬噸以上)、鈦鐵礦、金礦。
人口
截至2019年,遂溪縣總戶數27.8萬戶,戶籍總人口11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萬人,鄉村人口76.4萬人;男性人口59.2萬人,女性人口52.2人 。
交通
鐵路
遂溪縣海陸空交通網絡發達,黎湛鐵路、粵海鐵路、三茂鐵路貫穿全境,遂溪縣內有一火車站,為遂溪站。
公路
廣海、渝湛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六車道的貫通全境,境內有5個火車上落站,國道207、325線交匯於縣城;一級公路直達湛江港和湛江民航機場;粵瓊高速公路遂溪段已建成,由沙坭出口進入,可由高速公路到湛江市區、雷州半島及海南、珠三角;縣城內各主要幹道及各小區道路基本完成硬底化;全縣已實現村村通機動車目標。
海港
遂溪縣東南西三面臨海,全縣大小船舶港口有草潭、江洪、北潭、石角、下六、楊柑、黃略、樂民等將近10處,較大的草潭、江洪、北潭、石角等,其中能停泊萬噸輪船的有草潭,這些主要港口每年貨物吞吐量達50萬噸以上。
經濟
經初步核算,遂溪縣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37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6.3億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59.0億元,同比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90.3億元,同比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6.5:25.9:37.6調整為33.6:15.7:50.7,人均生產總值40347元,增長15.0%。全社會用電量16.4億千瓦時,增長9.5%。市場物價上漲。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3.4%。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7.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3%;居住類價格上漲2.1%;衣着類價格上漲3.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5%;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4.8%;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3%。
第一產業
2019年,遂溪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116億元,增長4.5%。累計建成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其中國家級2家。
第二產業
2019年,遂溪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8.7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增加值68.3億元,增長7.2%;林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8.4%;畜牧業增加值18.4億元,增長-2.1%;漁業增加值34.4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4億元,增長11.2%。農林牧漁業用電量18922萬千瓦時,增長19.6%。
第三產業
2019年,遂溪縣規模以上工業101間,完成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增長7.0%,規下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8億元,下降2.5%。工業出口交貨值15.2億元,下降11.9%。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2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57.5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2.67億元,經濟綜合效益指數169。建築企業生產提升。全縣建築業企業個數9個,建築企業增加值1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
電子商務
2019年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成效明顯,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專項資金扶持。
社會事業
民生保障:
2017年,財政社會民生投入36.28億元,增長11.0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95%。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共15879人。城居醫保、城居養老保險分別參保87.09萬人、38.65萬人。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全民助殘健身工程新塘示範點等保障設施投入使用。實施扶貧項目354個,7941名貧困群眾實現如期脫貧,解決8.5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遂溪縣有普通高中7所,初級中學40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小學130所(另有分學區156個),職業高中5所和特殊教育學校1所;獨立幼兒園232所,其中公辦性質幼兒園123所(含小學附設幼兒園),民辦幼兒園109所;教職員工9077人,在校學生109806人(高中18208人,初中27671人,小學63823人,特殊教育學校104人),在園幼兒36153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遂溪縣有醫療衛生機構數506間,其中醫院6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93間(鄉鎮衛生院15間、村衛生站384間、門診部(診所)94間)、專業公衛生機構數6間、中小學校衛生保健所1間。全縣開放醫療床位3049張,其中醫院1527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433張、專業公衛生機構89張。衛生技術人員296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84人、註冊護士1210人、鄉村醫生372人、全科醫生216人。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築面積174374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104580平方米。2016年全縣門急診398.8萬人次,出院9.41萬人次,醫療收入4.41億元。2016年度,全縣戶籍總人口1098278人,人口出生18943人,出生率17.35‰,自然增長率11.51‰,符合政策生育率96.09%,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07.2:100。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遂溪傳統的節慶有:年例、端午節海上龍舟比賽、遂溪醒獅、舞鷹雄、遂溪黎戲等。
舞鷹雄
舞鷹雄是湛江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以武術和舞蹈為基礎,模仿鷹、雄相鬥相處的動作神態而創編的一套傳統民間藝術。
江洪龍舟文化節
每年端午節,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在江洪港舉行。起初,賽龍舟是為了驅趕邪惡,祈求平安和豐收,後來發展成為一項群眾性體育運動。
遂溪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從明、清開始,就形成了習俗,並經歷了起源於民間而生、植根於民間而榮、傳承於現代而興的發展過程。2003年12月遂溪被中國民間文藝協會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 民間醒獅按地域分為南獅和北獅,遂溪醒獅屬南獅,其造型身披麟甲,有金、銀、紅、黃、黑、藍諸多顏色,五彩繽紛。表演時有柔有剛,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剛柔結合。突出表現喜、怒、疑、驚、睡、醒等感情變化,生動活潑,妙趣橫生。2006年6月2日,遂溪醒獅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方方言
白話(粵語)、黎話(雷州方言)是遂溪縣內主要方言,有個別的居民點講涯話。
文物古蹟
新石器時期遺址:
遂溪縣境內新石器時期遺址有鯉魚墩遺址、南邊村、狹喉嶺、椹川、斗門等待40多處,其中保存較好的是位於江洪東邊角村東南田洞的小墩處(古時是小島)鯉魚礅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裝飾物及貝殼。經考古學家鑑定,是距今後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貝丘遺址。
古陶瓷窯址:
遂溪縣境內古陶瓷址(群)總數達31處之多。在眾多窯口中,經專家考證,年代最早的中唐時期。這一時期的窯口有下六灑管和城月里仁堂村濱頭坎兩處,產品有碗、盤、碟、杯、壺、缽、罐、釜等,瓷器施青釉,陶器放赭色釉。
古墓葬
西邊山墓葬區位於界炮圩之西約2千米的西山村背,面積約4萬平方米,地面已植樹木。共清理出瓷棺墓11座。屬縣級文物單位。
石轎墓:這種墓已發現3座,兩座在調豐村對面的龍節嶺北坡面,另一座在城月鎮唐宅村東南角,外觀均為轎形。
陳貞豫墓:在遂城東北9千米處,即附城陳村北。墓地是灰沙紅紋,長16米,寬12米,為夫妻合葬墓。
此外,清代以前的古墓尚有曲水村磚室墓、丁嶺墓葬區、國園宋墓群等30多處。
古建築
樂民城:又名珍珠城,位於樂民圩北1千米處,城牆依地形而築,呈不規則四邊形,高5米,厚2米,周長1797米,面積19萬平方米。屬縣級文物單位。
洪周氏節孝坊:位於遂城東南30千米的建新庫竹渡北岸。它是三間四柱牌樓式的石碑坊,寬6.7米,高4.85米。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著名古建築還有蘇二村民居實榮堡、還硯亭、鄭氏祠堂、馬王古廟、沙波橋、炮樓等。
石刻石龜:縣境內發現3座,最大的是樂民城內的龜趺(碑座),長約2米,寬1米,碑高近2米,負在龜背上;碑首刻有"清虛道院碑記"6個篆體字。此石趺石碑造於明代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
寺廟祠亭庵
護國寺:原址在縣城內椹川路原縣府第二招待所駐地。該寺建於宋代,原在舊縣址舊縣村,名「南山古洞」。縣府遷今址後,該寺亦隨遷回縣城。
龍華庵:位於縣城東圩市場內,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毗盧寺:建於民國24年,坐落在河頭圩西南。
此外還有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城月圩天華庵,建於民國初期的附城鄉東圩玉泉庵等。已被毀,但還存有斷牆殘壁的有城月鎮李公亭、建新鎮寇公祠、遂城內的孔廟等。
古書院
文明書院:位於樂民鎮樂民城內。為紀念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路過興廉村而建。該書院建於宋徽宗初年,是遂溪當時三大書院之一。該書院後來多次重修。現存書院是民國2年(1913年)遂溪知事張誠重修的。
古商埠
寇竹港:位建新鎮寇竹渡附近。據文載宋代這裡已開埠,至清代商船在這裡進出相當繁忙。現還留有碼頭舊址。當地人稱舊碼頭主「石龜」,是一條由石頭生成的天然碼頭,直伸港灣,恰似烏龜的頭伸長一樣。
革命舊址和紀念建築
遂溪人民抗法團練總部舊址:位於遂城東南10千米黃略村東的潛移書院。書院原是清代所建的四合祠堂,二進兩院,磚木結構。今祠堂已廢,僅存祠前旗墩兩個。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抗法團練總部及黃略義勇部設於此,在這裡組織和領導名震中外的戊戌湛江人民抗法鬥爭。
黃學增烈士故居紀念亭:位於距遂城70千米的敦文村黃學增故居前。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馬起義舊址:位於遂城西30千米的界炮鎮馬村前,是一座磚牆瓦祠堂。屬縣通訊文物保護單位。
樂民起義舊址:位於樂民圩1千米處,即樂民城。
此外,全縣主要軍政活動舊址還有"雷州特支"成立的舊址、縣農民協會舊址等20多處。
烈士墓
陳式垣墓:位於遂溪城南12千米的筆架嶺上,占地約175平方米。該墓建於民國20年(1931年)7月,1979年遂溪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韓盈、鍾竹鈞、顏卓墓:位於遂溪南面傍塘嶺大路旁(即遂溪二中之西)。墓呈圓形,外有八角形欄杆,占地約78平方米。該墓是1980年春重修合葬墓。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有鄧成球、馬成景烈士墓、河頭革命烈士公墓、山家革命烈士墓、老馬革命烈士墓等。
紀念碑
遂溪人民抗法紀念碑:位於距遂城東南黃略村西,碑高約12米,呈匕首形,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周為欄杆。屬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遂溪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遂城烈士公園中,碑高24.4米,方塔式,分碑身、碑座、兩級平台及欄杆。工程結構以花崗岩為主,主體面積約1600平方米。
筆架嶺戰役紀念碑:在遂城南12千米的筆架嶺上。碑高約8米,體寬1.8米,呈方柱式,前附台階,總面積約70平方米。碑建於1957年11月,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有北潭烈士紀念碑等。
重大事件
湛江遂溪人民抗法鬥爭發生於1898—1899年(清代光緒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是一場以農民為主力、有地方官紳和各界人士投入的反抗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的大規模武裝鬥爭。這場鬥爭主要在當時的遂溪縣東南沿海地區進行,史稱「遂溪抗法鬥爭」;由於當時發生戰鬥的地方已經屬於現湛江市行政區域,所以也稱湛江人民抗法鬥爭。它同」虎門銷煙「、」三元里抗英「被列為中國近代史廣東人民3次大規模的愛國反帝鬥爭而載入史冊。
遂溪解放
1949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縱隊正式成立,遂溪主力部隊正式納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國民黨一五三師四五七團第二營和四五九團某營準備掃蕩遂溪中區,被六支隊第三十八團殲滅,斃敵110多名,傷、俘敵40餘名。第五團在太平南夏村附近伏擊敵六十二軍一五一師某團特務連。斃敵官兵40多名,俘敵10名。9月初,五團第二連,在中區區、鄉、村隊的配合下,攻克中區泥地一帶最後一個敵人據點——調豐鄉公所。10月,為創造條件配合南下大軍解放全邊區,二支隊第五、六團和六支隊第十八團、粵桂邊縱警衛團展開橫掃雷州殘敵,解放雷州半島的戰役。駐遂城國民黨一五三師四五八團一部,倉皇棄城逃跑,遂溪東區全部解放。
特產美食
廣藿香:廣藿香芳香去濕,有止嘔、止瀉、健胃、解熱、發散風寒的藥理作用,治療暑濕引發的胃腸炎、發熱煩渴、噁心嘔吐的夏令季節性感冒。
沙古菜頭仔:沙古菜頭仔是以當地特有土質種植的蘿蔔為原料,沿用民間近千年的製作工藝,以日曬海鹽、當地特有的紅粘土為鋪料,經古法秘制方可成品,不含任何人工合成化學物質,是天然美食佳品。蘿蔔內含蛋白質、脂肪、糖分及鈣、磷、鐵等。其中有一種澱粉分解酵素,有助人體消化吸收。
江洪魚露:江洪魚露在當地人被稱之為「魚巨」,其歷史悠久,是江洪鎮的特色產品,也是遂溪一大農副產品名牌,在湛江市民中口碑良好。
下六番薯:下六番薯是在當地一塊神奇土地上種植的番薯。特點是風味獨特。比其它地方的番薯更加香、甜、粉、滑,令人吃過之後留香、回味、懷念。
紅心鴨蛋:界炮、楊柑兩鎮的紅心鴨蛋最有名,煮熟或炒熟的鴨蛋味道香,口感好,逐漸成為人們的送禮佳品。
黑芝麻:遂溪縣黑芝麻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有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鉻等營養成分。黑芝麻含有的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在維生素E、維生素B1的作用參與下,能加速人體的代謝功能。
草潭瑤柱:江瑤柱屬蚌類,因其形如牛耳,稱牛耳螺,殼薄肉厚,肉質鮮、嫩,美味可口,是海中珍品。其中又以草潭江瑤柱為上品,肉更鮮更嫩,味道更勝一籌。以草潭江瑤柱製成的干品,味醇、無渣、爽口、壓之易散開。
樹葉餅:樹葉餅,也稱「樹葉搭」。從味道上分,樹葉餅一般有甜味和鹹味兩種;若按製作「餅皮」的原料來分,又可分為糯米樹葉餅(用糯米粉製作)和番薯樹葉餅(用番薯粉製作)。
北潭蚝:北潭海區所養的蚝具有成活率高、易大、快肥、味美、肉脆,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等特點,蚝體中的含鋅量高。
嶺北甜薯:由於土質和種植方式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嶺北甜薯具有個大、光滑、肉粉、味甜、纖維素和維生素豐富的特點。
沙古蘿蔔:醃製的蘿蔔,金黃晶瑩,嫩滑軟熟,沒有粗纖維;品其味,咸中甘香清甜;嚼其肉,爽脆潤液盈口。可生食或伴肉炒、煎、蒸、燉皆可,或蘿蔔炒蛋、蘿蔔燉腩肉,營養豐富,美味一品。
下六沙蟲:又稱「海腸子」,動物學名稱為「方格星蟲」,粗度一般為5至8毫米,長度一般為5至10厘米。味道尤其鮮美,可鮮食、亦可曬乾後食。干制後炸、炒、燉、燴、煮湯均可,煮湯白如牛奶,味極鮮美,且濃度大,有「天然味精」之稱。油炸酥鬆香脆,為下酒佳肴。
建新蟛蜞汁:在遂溪縣建新鎮卜巢村前的海灣灘涂上,蟛蜞隨處可見,當地村民用蟛蜞和海鹽製成蟛蜞汁的歷史悠久。卜巢蟛蜞汁清香可口,具有下氣化痰,去積膩,助消化功效。
著名人物:
陳貞豫,字奮揚,雷州府遂溪縣附城陳村人,天資聰穎,精於詩文,明永樂三年中進士,任北京監察御史。
馮紹琮,雷州府遂溪縣(今湛江市麻章鎮麻章村)人,抗法主要領導人之一,光緒二十五年,法軍入侵雷州府遂溪縣境,馮紹琮積極從事抗法活動,在李鍾珏的支持下,辦起了雷州遂溪縣團練總部,任團總,多次指揮練勇抗法,迫使法軍龜縮小租界範圍。
黃學增(1900-1929),雷州府遂溪縣(今遂溪縣樂民鎮敦文村)人,曾發起組織雷州青年同志社、雷州留穗同學會等革命團體。相繼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中共廣東區委農委委員等職。
何元余(1904-1927),遂溪姑寮村人,中共革命烈士。
楊益三(1873-1924),遂溪縣文車村人,民國革命先烈。
黃廣淵(1903-1927),字安敦,遂溪縣樂民鎮海山村人。中共革命烈士。
鄭為之(1914-1993),男,中共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曾任多國大使,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羅鼎(1848-1923),別名無昌,字梅臣,遂溪羅屋村人,光緒十一年舉人。
羅海(1851-1921),別名衍昌,字珊洲,遂溪羅屋村人,光緒十五年舉人。
陳式垣(1891-1923),字光喬,號繼東,遂溪後坑村人。民國前期烈士。孫中山為了表彰其功,追晉為上校,並親筆為其書寫墓碑。1983年,中共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韓盈(1901-1927),筆名寒螢,1901年出生於遂溪縣南門圩。中共革命烈士。
鍾竹筠(1903-1929),女,原名秀貞,又名祝君,遂溪縣楊柑忐忑塘村人。中共革命烈士。
顏卓(1905-1927),遂溪附城永華村人。中共革命烈士。
戴朝恩(1891-1947),字柱臣,諢號「鐵膽」。遂溪縣新村仔人。反動頭子。
李宙雲(1917-1994)民間俗稱「妹仔」,廣東遂溪縣黃略石盤人,湛江武術界第一位全國冠軍。
唐榮益(1919-1991),遂溪縣城月人。1951年任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政府首任區長。
麥夢溪(1969-1996),遂溪縣附城人。公安英雄。
洪三泰,中共黨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一級作家,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理事長,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肖良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會員、民協理事,省市搶救保護文化遺產專家評委委員,廣東省湛江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何沖,奧運冠軍、中國男子跳水隊運動員。世界盃、奧運會和世錦賽冠軍。
城市榮譽
遂溪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醒獅之鄉」、「全國第一甜縣」 及粵西「紅色革命老區」所在地。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