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蜀之八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等八人,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東晉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1]

八仙簡介

蜀之八仙之說早見於晉,譙秀在《蜀記》中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為蜀之八仙」。

宋代李昉等編的《太平廣記》中記述了五代時期,西蜀有位叫張素卿的道士畫了一幅《蜀八仙圖》,其八人與上述八人大同小異,他們是李已,容成,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葛永貴。

上古皇帝之臣(又說為皇帝師,老子師)。嘗棲太姥山煉藥,後居崆峒山。年二百歲,善補導之術(道家的雙修密法),守身養精氣,發白復黑,牙齒掉了又重新長了出來,傳說他最先創建律歷,其著作有《榮成陰道》二十六卷,但未見傳世。

他與蜀的關係可查的資料有下列幾處:

1,居崆峒山,查崆峒山有多處,其一在四川平武縣境內,山谷深險,直接番界;

2,居青城山。譙秀《蜀記》說,「容成分隱於鴻蒙」,鴻蒙即今之青城山;

3,《列仙傳》雲,容成為「老子師也」,老子居蜀,其師焉能不居蜀?因此,容成公列入蜀仙。

李八百

查李八百者有三人。

1,為周朝蜀人,傳說他歷夏自周活了八百歲,又說他一動能行八百里,故號李八百。《神仙傳》中,葛洪寫他為了考驗漢中唐公昉求道是否心誠,故意使唐及一妻三妾為他舔惡瘡毒膿,後授以度世之訣及丹經一卷,唐公昉終於入雲台山中煉丹,丹成登仙而去。

2, 李八百是李脫。《晉書》中記:「時有道士李脫者,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

3,李八百為李阿。《抱朴子》:「蜀有李阿者,穴居不食,號曰(八百翁)」。葛洪《神仙傳》:「李阿者,蜀人也,蜀人傳世見之,不老如故,常乞於成都市,而所得隨復以拯貧窮者。」李阿為「後漢蜀人」。李八百曾與其妹李真多修煉於三學山,即二十四化(治)的真多化。

李耳

即老子。老子有三種說法(見周生春《白話老子》)。

1,老子是老聃,楚苦縣(今河南省鹿岜縣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吏(圖書館長),退隱後著書五千字。

2,老子是戰國人李耳,著《老子》;

3,老子是周太史瞻,戰國中期人。不管老子有幾種說法,但老子被道教捧為始祖這一點是公認的。《神仙傳》中說:「老子者,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割母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又云: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此為我姓」,故姓李。唐代李冗《獨異志》記:「老君耳長七尺」,故名李耳。李耳曾為孔子師,劉向《列仙傳》記:「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西去,入大秦過西關。」又傳說老子降生於成都青羊宮(唐以前稱青羊觀),故老子被列入蜀八仙。八仙中的老子是被神「化」了的李耳。

張道陵

一名張陵,東漢沛國(今江蘇豐縣)人,留侯張良的第八世孫,永平時拜江州(今重慶)令。

章和年間征為太傅,官至三公之上,而他卻「三詔不就」,浪跡江湖,遠離官場到江西貴溪縣龍虎山築爐煉丹,修煉道成。

漢順帝時至河洛入蜀,在四川大邑縣境內的鵠鳴山,(又稱鶴鳴山)結茅修煉。永和六年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創立道派,凡入道者納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建立二十四治(教區),教人悔過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

蜀記》中說他「避病虐於丘社之中,得咒鬼之術書為之,解使鬼法。」傳四川青城山鬼蜮甚眾,他率弟子降伏群魔,後人于山之巨石上刻「降魔」二字以記之。

又傳張道陵為蜀人驅病降妖,開山築路,感動了太上老君,老君親臨鵠鳴山授於三洞眾經,雌雄二劍,都功印一枚,賜名「天師」,後人便稱他為「張天師」,青城山亦建「天師洞」道場以茲紀念。

關於張道陵在四川驅鬼神,祛瘟疫的傳說甚多,不一而舉。

嚴君平

本名嚴君平,又稱蜀莊,因避明帝劉莊諱而改姓嚴,又名嚴遵。

四川綿竹人,漢代道學家,思想家。知天文,識星象。常卜筮於成都市,每天占卜幾人得百許文錢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後關門落簾讀《老子》,其著作有《老子指歸》,《道德指歸論》等。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曾拜他為師。

嚴君平無心仕途,當時益州牧想請他做官,被他婉言謝絕,終身不第,九十而卒。後人於武都山建「嚴仙觀」,鑿「君平池」以紀念他,成都亦曾有「嚴貞觀」, 郫縣郫簡鎮西北十五公里路的橫山南頭頂上有嚴君平的墓,唐代詩人羅隱書的「嚴君平的墓碑」,殘碑至今尚存。

唐代李白,岑參都寫有詠贊嚴君平的詩傳世。

李白《古詩》:「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貧太易,探元化群生。寂寞綴道語,空簾閒幽情。……海客去已久,誰人測沉冥。」

岑參《嚴君平卜肆》詩云:「君平著賣卜,卜肆荒已久。至今杖頭錢,時時地上有,不知支機石,還在人間否?」

嚴君平生於四川,卒於四川,列為蜀八仙當之無愧。

范長生

一名延九,又名重九,字元。涪陵丹興(今黔江)人,十六國時成漢道士。

後居青城山為當地天師道道首,時擁有部曲千餘家,頗有勢力。范長生博學多藝,精曉天文術數。

傳說他從後漢到西晉活了一百三十多歲,人稱「范長壽」。劉備曾請他去做官,他執意不去,只好封他個「逍遙公」,並在青城山為他建造了「長生宮」(長生觀),供其修真養性。

南宋詩人陸游有《長生觀觀月》詩云:「碧天萬里月正中,清夜珥節長生宮」。明代楊升庵也有詩讚曰:「天谷隱者范長生,風御冷然獨整纓,避世已高巢父節,讓王還被務光名。」

「讓王」之事見《晉書.李雄傳》:西晉時,巴氐族人李特、李雄率流民起義,范長生曾助以糧食物資,使義軍迅速占領成都,據有益州,李氏為答謝范長生,以其有名有德為蜀民敬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長生固辭」。

李雄於成都稱帝,國號大成,「乃拜(范長生)為相,尊為范賢,號為天地太師」,並封西山侯。

范長生輔佐李雄大成國奉行道家「清淨無為,與民生息」的政策,使巴蜀一度出現了一個政局穩定,民生富足的局面,故蜀民奉范長生為神明。

李雄還在灌縣離堆為他建造了「范賢館」,即今伏龍觀舊址。范長生也有著作世面,如《易注》,《道德經解》等。

董仲舒

西漢唯心主義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景縣董故莊)人,景帝時為博士,武帝時任江都縣等職。

晉.葛洪《神仙傳》卷七道:「董仲君者,臨准(今江蘇泗洪或盱眙)人也,服氣練形,二百餘歲不老,曾被誣系獄,乃佯死,須臾出,獄吏乃異出之,忽失所在。」看來此君頗有道法,能隱形破牆而出。

另外還有兩位董仲,亦可冠以「君(先生)」字稱為董仲君。《神仙傳》卷六李少君款提到的董仲君,漢武帝時任儀郎,為人剛直,博學五經,然不達道術,常恥笑別人服藥學道,不久就大病數月不愈,才把仙道李少君送來的藥服食,僅服一半便大病全無,再服一半,「氣力如三十歲時」,於是始信仙術,棄官從道,白髮轉黑,形容甚盛,活了八十餘歲,還勸兒子道生學道,後道生尋得秘方,活了三百多歲。

另一董仲是後漢千乘(今山東高青縣東南)人,有名的孝子董永之子。董永賣身葬父感動了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下凡以身相許,才生下這位董仲君。傳他「數書符鎮怪,嘗游京山之潼泉,以得山多虺毒,書二符鎮之,其害遂絕。」今四川三台縣新德鄉有董永墓,董仲鋇,董仙橋。既然董仲君曾隱居四川青城,又通曉道術,將他列入蜀八仙更為合宜。

爾朱仙

爾朱為複姓,其先祖為契丹胡人部落,世居爾朱川,因以為姓。

考爾朱仙似有二人:一是譙秀所指的爾朱,當在晉以前,目前筆者實在無從稽考。二是唐末五代孟蜀時的爾朱,名洞,字通微,號歸元子。傳爾朱洞為北魏大將爾朱羽健之後,爾朱榮之族弟。此人曾遇異人得道,落魄於成都市,經常揀白石頭往水裡扔,弄得市民莫名其妙。後又賣丹藥於市,每粒要錢十二萬。太守很想買,爾朱洞說:「太守金多,非百二十萬不賣。」這下激怒了太守,命人將他裝進竹籠子裡,投入岷江。大約他經宜賓入長江,在重慶始逆水而上,過合川漂至涪江上游,在綿州河邊被姓石的漁人救撈起來時,他蜷伏在竹籠里睡得正香哩,後來便在綿州西山修道。此一說見於台灣高大鵬先生之《神仙傳》。

另一說他沿岷江流入了長江,完成史無前例的長江第一漂,直漂到巫溪縣大寧鎮為漁人所救。故大寧「有巨石如鍾,下有三足,煙火之跡宛然,父老以為爾朱丹爐。」(見《方輿攬勝》)爾朱仙在綿州西山修道時曾去佛教聖地西域梵都「大漠」朝拜,得佛教真經,將釋道合為一體。

視頻

蜀之八仙 相關視頻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原型,在歷史上分別是哪幾位人物
「八仙」是怎麼來的?為何他們非要過海呢?

參考文獻

  1. 「蜀中八仙」是哪幾位,個人圖書館,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