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防禦潛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自製防禦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縮寫:IDS),又稱潛艦國造,為中華民國海軍自行研究發展設計建造的柴電潛艦[1] ,在2014年時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任內期間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的黃曙光上將任內首度正項編列預算啟動。
自製防禦潛艦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規劃並與洛克希德馬丁共同研製與整合大約10到12類戰鬥系統裝備,而光學潛望鏡、通訊系統和聲納系統等透過技術引進或合作的方式來解決,排水量大約2,500噸到3,000噸之間,由臺灣國際造船公司負責建造,預計建造8艘用以汰換老邁的茄比級潛艦並擴充潛艦部隊。
歷史
緣起與歷程
1969年10月,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向美國政府首度提到希望獲得10~12艘潛艦,然而美國以潛艦具攻擊性為由拒絕。
1963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向意大利Cos.Mo.S. SpA, Livorno訂造2艘SX-404級微型潛艇,稱為武昌計畫,1964年改由中華民國海軍賡續執行建造計畫,因武昌計畫原故,使美國改變了潛艦限制政策,繼而於1971年4月同意以有償軍援方式提供2艘柴潛艦給中華民國海軍以強化反潛訓練能力,海軍隨即成立水星計畫,選派合格官兵前往美國接受潛艦操作、作戰訓練,翌年3月,首批80餘名海軍軍士官兵前往美國接受為期一年的接艦訓練。首艘帶魚號(SS-478)於1973年4月12日移交,並命名為海獅號,並於兩天後啟程離開美國東岸,在舊金山完成大修後於1974年2月啟程。1973年10月18日,第二艘單鰭鱈號(SS-426)命名為海豹號,於美國康州舉行移交儀式,並於1974年1月10日抵達台灣。
1994年李登輝政府再度向美國提出購買潛艦,這是雙方斷交後中華民國政府第二次以正式文件向美國提案;不過仍被以具備攻擊性為由再度打了回票。不過由於持續提出需求,美國國防部隨即指示美國海軍評估中華民國海軍反潛戰力與需求。
自2000年起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籌獲計畫分別經歷了陳水扁政府及馬英九政府前期向美國購買潛艦的「光華八號計劃」、馬英九政府後期開始規劃的「潛艦國造」政策和蔡英文政府任內的「自製防禦潛艦」
美國同意出售潛艦(光華八號)
2001年4月24日美國總統布希正式批准一份包含12架P-3C反潛機、 4艘紀德級驅逐艦、六套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M109A6自走炮、MH-53E直昇機、Mk 48型魚雷、AAV-7A1兩棲突擊車、空用AN/ALE-50拖曳式誘餌、AGM-84L反艦飛彈以及備受矚目的8艘柴電潛艦的軍售包裹。中華民國國防部則將P-3C反潛機、6套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與柴電潛艦合併為「重大軍事採購條例法案」送交中華民國立法院審議,因金額太過龐大,此次軍購因泛藍政黨杯葛、政黨政治鬥爭及潛艦案本身的巨大爭議,無法編列預算購買;2007年通過,但大幅刪減金額,潛艦預算也遭刪除。在民主黨籍美國總統歐巴馬任期中,馬英九政府重新向美國爭取採購柴電潛艦,但未獲正面回應。
自行建造潛艦(海昌計畫)
在馬英九政府執政末期,時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就對外強烈表達「臺灣無法長期等待」,已經啟動「潛艦國造」程序,建造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強的制海武力。
2014年1月9日,中華民國海軍表示由於機械老舊故計劃在2015年對海獅號潛艇實施逆向工程進行更換壓力殼、作戰系統、主機等配件延長運作年限,並不排除以這些工程經驗成果作為未來建造潛艦的基礎,如果美國持續不願意協助將啟動自行建造計畫。
中華民國國防部公告「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在2015年底前進行公開招標選商,預計最快在2024年建成首艦,以3年時間設計,來完成潛艦構型設計,而首艘原型潛艦估計要用5年建造,因此從構型設計到首艦建成約10年時間,最快2024年首艘原型艦下水,再進行1年戰術測試後2025年正式成軍。
2016年度,中華民國海軍首次編列5億餘元自製防禦潛艦預算案,為進行IDS的潛艦國造合約設計第一步,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總經費約新台幣30億元。
2016年5月27日,海軍司令李喜明上將出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海軍副司令黃曙光直升上將海軍司令,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打破慣例拔擢現役上將擔任軍政副部長,代表這兩位海軍上將是未來推動「潛艦國造」政策的真正的執行者,同年6月20日,海軍受邀參與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的台北邀商說明會,並在會上公布規劃的12項造艦案規劃,當中包括「潛艦國造案」。8月1日,臺船將於2011年就成立的任務編組「潛艦小組」納入正式編制,提昇成立「臺船潛艦發展中心」(Submarine Development Center of CSBC,SDCC),臺船董事長擔任中心召集人、臺船總經理擔任中心副召集人,臺船副總經理擔任中心主任,以配合蔡英文政府力推「國艦國造、潛艦國造」政策。
2017年3月21日,總統蔡英文出席於高雄市左營區舉行的「海軍106年敦睦支隊啟航歡送暨潛艦國造設計啟動及和合作備忘簽署儀式」,見證國防部、中科院、台船等單位簽署潛艦國造備忘錄。臺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原型艦合約設計須四年時間,再花三、四年建造,如自2016年12月起算,預計八年內潛艦原型艦下水,十年內潛艦成軍。
設計階段
2017年8月23日,證實如光學潛望鏡、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絕氣推進系統、聲納系統和船舶主機等難以自行產製的「紅區裝備」將採用法國海軍集團與西班牙納凡提亞(IZAR)聯合研製的鮋魚級潛艦衍生型S-80型潛艦的裝備,而「戰鬥系統」採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設備。
2018年4月7日,美國國務院公告「行銷核准證」(marketing license),協助自製防禦潛艦的「紅區裝備」,同年編列預算493億6,170萬9,000元進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
建造階段
2019年5月9日,於臺灣國際造船公司高雄廠區舉行建造廠房動土典禮,出席官員有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國防部長嚴德發、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等人,承造的台船公司表示,原型艦代號1168,使用X型尾舵、外型採用「雪茄型」設計,帆罩則採用國際上潛艦的外型,艦長約在70公尺內、寬約8公尺、高約18公尺,排水量約2,500至3,000噸,預計2024年中下水、2025年底交艦。
2019年10月7日,上報報導,在完成近4千根地樁地基工程,9月初開始建造潛艦專用廠房的同時,建造潛艦所需的部分機組設備將於同年年底運抵高雄。
時間表
- 2014年1月9日,中華民國海軍表示計劃在2015年對海獅級潛艇實施逆向工程更換壓力殼、作戰系統、主機等配件延長運作年限,並不排除以這些工程經驗成果作為未來潛艦國造的基礎。
- 2015年7月1日,負責潛艦事宜的「海星小組」再次恢復運作,標誌著潛艦國造計劃重新啓動。
- 2015年8月31日,國防部送審《2016年度國防預算書》,其中指出決定啓動「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估計投入約30億台幣、在5年内完成設計。
- 2016年6月20日,海軍受邀參與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的台北邀商說明會,並在會上公布規劃的12項造艦案規劃,當中包括「自製防禦潛艦」。
- 2018年4月7日,美國國務院公告「行銷核准證」(marketing license)。
- 2017年8月23日,證實光學潛望鏡、通信、動力、絕氣推進和聲納等系統以及船舶主機等部件,將採用法國海軍集團與西班牙納凡提亞(IZAR)聯合研製的鮋魚級潛艦衍生型S-80型潛艦的裝備,而戰鬥系統採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設備。
- 2019年5月9日,於臺灣國際造船公司高雄廠區舉行建造廠房興建工程動土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