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玄妙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據《南陽民族宗教志》記載[1]東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劉秀湖陽公主在裕州(今方城縣)建煉真宮一座,是為道教南陽活動的濫觴。該縣三賢山廟黃石山仙翁觀南召縣九分垛祖師廟和皇后鐵牛廟、南陽縣老君堂等,均建於東漢時期東漢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到桐柏縣固廟祭祀並擴建、重修淮瀆廟。

漢朝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黃巾軍首領張曼成"攻殺郡守諸貢,屯兵宛下……六月,趙宏率眾十餘萬據宛城"(《後漢書》)。這支以太平道為號召的農民起義軍在南陽聲勢浩大的武裝鬥爭活動,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陽的傳播之廣泛和群眾基礎之深厚。

東晉

東晉孝武帝太元年(384年),麻衣子修道於內鄉 石堂。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420~589年),南朝齊明帝倡建桐柏山 金庭館,名列當時五大道觀之三。永泰元年(498後),又命沈約來此建館並擔任首任主持,置道士十人,"用祈嘉祉"。

明朝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令頒布設立道教管理機構:府設道紀司,置都記、副都記各一員;州設道正司,置道正一員;縣設道會司,置道會一員。南陽府道紀司常設於玄妙觀,由方丈擔任都記。崇禎十三年(1640年),道紀司移武侯祠鄧州裕州各置道正一員;淅川新野兩縣各設道會一員;南陽縣治因同在府城,附屬道紀司,不另置員;其他諸縣均無道會機構。由於明代重藩諸王及權貴們崇奉道教,營建或重修宮觀的風氣濃厚,南陽各地新建宮觀54座,裕州的三賢山仙翁觀,鎮平縣的城隍廟盧醫廟高丘城隍廟南召縣的九垛祖師廟、山陝廟龍洞仙人洞,南陽縣的玄妙觀武侯祠醫聖祠桐柏縣城的淮瀆廟金庭觀內鄉縣的普濟宮等道教宮觀均得到重修。萬曆年間,南陽地方政府曾動用南召、南陽兩縣軍民,連續三次對四棵樹鄉的五泉山廟宇進行大規模修葺。尤其是玄妙觀經洪武四年增建、正統二年擴建及嘉靖、萬曆年間增修,逐漸成為豫西南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道風大振、道人盛行",可謂是明代南陽道教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南陽全區僅存道觀57座,有道士233人、道姑39人。為貫徹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正常的宗教活動,1953年,南陽地委設立宗教工作事務處。1955年,南陽專員公署正式設立宗教事務處。此後,各縣相繼設立相應的機構,以處理宗教工作具體事務。專署宗教事務處要求各縣認真做好宗教上層人士的團結教育工作,全力解決好僧道人員的生活困難,積極培養中上層人員;對現存寺廟,特別是確有文物價值,或者政治影響較大的廟宇加以保護;對原住僧道人員的生活亦妥善安置,使這一時期各地寺廟房產、文物保護及僧道人員生活安置等項工作有章可循,道教活動處於穩定狀態。

  1961年11月,南陽武侯祠道人朱宗常作為南陽地區代表,參加了全國第二次道教代表會議。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道教宮觀和道教活動遭到衝擊。道教活動被迫中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重新得以貫徹、落實,正常的道教活動得到恢復。

  1979年開始,方城鎮平桐柏南召四縣陸續有50名道人回到宮觀,他們自籌資金,重修重建廟觀,開展道教活動。

  至1985年底,全區道人營建道觀7處,房屋達130餘間,恢復道觀20處,在觀道士有48人。

  2001年,南陽道教開放宮觀達65處,道人537人。

  目前全市已有西峽內鄉鎮平鄧州方城唐河南召7個縣市建立起道教協會,臥龍區和其它縣區道教協會亦在積極籌備建立中。南陽道教正步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景區圖庫

參考來源

  1. 【羅兵】蘇州過客-玄妙觀, zol論壇,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