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熊胆,传统中药,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唐代《新修本草》已经记载了熊胆的药用价值。[1]古代取熊胆必须杀熊,后来改用活取熊胆的技术,但仍对熊造成很大的痛苦。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采用微创造瘘技术,可以做到一次造瘘,长期使用,故可以做到无创无痛、多次有限收集熊胆汁,也即在采取熊胆汁的过程中并没有传统技术带给熊的痛苦。但此活体收集方式,仍然受到道德层面上严重的考验。
成分
熊胆主含胆汁酸类之碱金属盐,另含有胆脂醇及胆汁色素。胆汁酸之主要成分为牛磺熊脱氧胆酸(Tauro-ursodesoxy Cholic Acid),水解后能生成牛磺酸(Taurine)与熊脱氧胆酸(Ursodesoxy Cholic Acid)。此外,并又含有 Chenodesoxycholic Acid、胆酸(Cholic Acid)等。[2]
功效
- 清热、镇痉、明目药。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痫、疳疾、疔痔恶疮,[3]但现代医学证明熊胆主要有治疗胆结石的作用。其药理有效成分为熊去氧胆酸。此物质在脊椎动物胆汁中广泛存在,但黑熊较高。口服熊去氧胆酸对溶解某些类型的胆结石有一定的效果,此外,80年代以来,国际医学界又开始研究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的应用,例如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4]熊去氧胆酸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人工合成成功,相关药物90年代初在意大利初次上市,07年在中国上市。
熊胆替代品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 熊胆 Xiong Dan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