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溫室效應(英語:Greenhouse effect)又稱為「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而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就會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由於這種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因此叫做溫室效應[1]

不少研究指出,人為因素使地球上的溫室效應異常加劇,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目錄

成因

太陽輻射主要是因為短波輻射,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則是長波輻射。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強,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弱。白天時,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約47%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晚上地球表面以紅外線的方式向宇宙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氣吸收。

大氣層像覆蓋玻璃的溫室一樣,保存了一定的熱量,使得地球不至於像沒有大氣層的月球一樣,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升高,不受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下降。一些理論認為,由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使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導致全球暖化。

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就會冷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會是−18℃。正是有了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15℃,然而當下過多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平均溫度高於15℃。

現狀

工業革命以來,由於工業機械的大幅度增加,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也逐漸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遂隨之增強,從而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2]

溫室效應主要是因為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這些燃料燃燒以後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就如同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散發,因而導致地球表面逐漸變熱。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除二氧化碳之外,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向空氣中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如氯氟烴、甲烷、低空臭氧、氮氧化物氣體等,地球上能夠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

保護措施

為了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我們儘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煤),少開汽車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我們保護好森林海洋,堅決杜絕亂砍濫伐,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造紙需要用大量木材),不踐踏草坪等日常環保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從而讓這些綠色生命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視頻

溫室效應 相關視頻

科普中國_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造成的悲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