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或(拼音:huò),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金文 。

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后来借作不定代词,泛指人或事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或

拼音; huò

部首; 戈

五笔; akgd

仓颉; irm

郑码; hmja

字级; 一级字

注音; ㄏㄨㄛ

平水韵部; 入声十三职

总笔画; 8

四角号码; 53100

统一码; 6216

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会意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从戈、从囗,囗像城形,会用戈守城之意。国之初文。西周金文"或"字或从囗,从柲之初文。所从的"囗" (城之初文)多是上、下加短横以围之,有的是上、下、左、右均加短横以围之,或"囗"内加点为饰,还有赘加"邑"旁繁化的。春秋、战国文字"或"承袭西周金文,或上、左、下短横相连作"匚"形,遂分化出"国"字。《说文》或字异体作"域",加"土"繁化。后分化出"域"字。

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 《说文》:"或,邦也。"何尊:"余其宅兹中或。"师㝨簋:"弗迹我东或。"又指边境、疆界。毛公鼎:"康能四或(域)。" 《诗·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朱熹集传:"域,封境也。"这些意义的"或"读为yù。《包山楚简》120:"或杀下蔡人舒睾" (有人杀了下蔡人舒睾),"或",代词,相当于"有人"。《广雅·释诂一》:"或,有也。"齐镈:"勿或俞(渝)改。" (不要有所改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或,犹又也。"A匜:"白(伯)扬父乃或(又)吏(使)牧牛誓曰。"这些意义的"或"读为huò。后来借作不定代词,泛指人或事物。

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于逼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胡国切。以为疑或不定之意。臣铉等曰:今无复或音。

说文解字注

邦也。邑部曰:邦者,国也。葢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旣乃复制国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谓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尽之。乃又加囗而为国。又加心为惑。以为疑惑当别於或。此孶乳寖多之理也。旣有国字。则国训邦,而或但训有。汉人多以有释或。毛公之传诗商颂也。曰域,有也。传大雅也。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卽或。考工记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笺,郑论语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诱注淮南屡言或,有也。毛诗九有,韩诗作九域。纬书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为平入。

从囗,羽非切。戈,㠯守其一。从三字会意。于逼切。广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国。非也。一部。一,地也。解从一之意。域,或或从土。旣从囗从一矣。又从土。是为后起之俗字。

康熙字典

《集韵》越逼切。音阈。《说文》: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又《广韵》胡国切。《集韵》《韵会》《正韵》获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阙疑之辞。《易·乾卦》:或跃在渊。朱子本义:疑而未定之辞。

又与惑通,怪也。《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书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为疑或字,后人加土为域,加心为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义而忘之矣。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