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濤
院士
出生 1970年5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知名於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知名作品細胞
《自然細胞生物學》
歐洲分子生物學雜誌
《轉運》
《生理學雜誌》

'徐濤(xu tao)

徐濤,1970年5月出生於湖北宜昌,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德馬普合作小組主任。

1988年到1997年徐濤在華中科技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1996年至1999年,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博士後;

2000年6月回國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同年被聘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0年至2003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2007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5年7月當選為十二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17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他迅速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細胞膜轉運和胞吐的研究基地,其中細胞膜電容檢測技術平台、光解鈣離子釋放技術、全內反射熒光顯微鏡技術平台等都具有領先水平。 徐濤還凝聚了一支創新能力強、勤奮敬業、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相繼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項項目。 2003年,由於突出的科研成就,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生物物理學科的發展,他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入選"百人計劃",併兼任該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實驗室副主任。[1]

  • 科研創新

徐濤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統地開展了神經和內分泌細胞信號轉導及囊泡分泌的分子機制研究。細胞內囊泡的分泌活動是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對於理解神經遞質釋放、激素分泌和免疫防衛等生理活動的機理和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是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熱點之一。

徐濤系統性的研究工作闡明了不同動力學分泌過程所對應的分子狀態,揭示了分泌相關蛋白在囊泡分泌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提出了SNARE蛋白的作用模型。他證明了一條新的調控分泌的途徑,提出了囊泡分泌的鈣離子敏感性能被蛋白磷酸化所調控。反映該項成果的研究論文發表後,被特約評論文章評為"fascinating novel finding(新奇的發現)"。在此基礎上,他又深入研究了該現象形成的機理,提出鈣離子結合位點的減少是分泌致敏的原因。這些工作為解釋突觸傳遞和激素釋放的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機制。他首次報道了在自然殺傷細胞(NK)上一種快速生成分泌型溶酶體的現象,該工作是第一篇在NK細胞上研究分泌特性的工作,對於理解NK細胞產生殺傷的信號轉導和溶酶體的生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還在囊泡分泌研究的方法學上作出了貢獻,發展了活細胞中亞細胞結構的動態三維跟蹤技術,為深入闡明分泌囊泡轉運過程中涉及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技術基礎,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近年來,徐濤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以及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等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現主持國家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是973項目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之一。

迄今,徐濤已在國內外知名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細胞》、《自然細胞生物學》、《自然神經科學》、《歐洲分子生物學雜誌》、《美國科學院院刊》、《轉運》、《生理學雜誌》、《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雜誌》、《生物物理學雜誌》等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的有影響的研究論文,多次獲得特約評論文章,被他人引用七百多次,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 進取挑戰

隨着科研成就的進展,徐濤贏得了多項獎勵和榮譽: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與細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科學通報》特邀編輯,同時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

2004年9月,徐濤領銜擔任科技部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學家,總經費達2500萬,將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務交與一個年僅34歲的科學家,在科技部並不多見。徐濤建立的實驗室還被德國馬普學會確立為中德馬普合作實驗室,也得到了中德科學中心的重視與資助。

人物經歷

1988年到1997年,徐濤在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先後學習了自動控制工程專業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1995年,他受邀到世界著名的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進行研究,在導師Erwin Neher教授(1991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繼續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6年至1999年,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博士後;

1999年至2000年,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 Senior Fellow;,其導師是美國科學院院士Bertil Hille教授。1999年10月11日,徐濤收到了一封來自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納賢信。毅然決定回國發展,為國家效力。

2000年6月,徐濤回國擔任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年僅30歲的徐濤被華中科大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0年至2003年,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

2003年至200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入選"百人計劃"生物物理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7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5年和2009年,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候選人。[3]

2015年7月,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在京舉行,當選為十二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17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中國科學院歐美同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社會任職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與細胞專業委員會主任。

  • 個人榮譽

2015年11月,獲得第八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

新晉70後院士徐濤:要培養有情懷的科學家,而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近日公布的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名單中,有一位新晉70後年輕院士,在61名平均年齡為54.1歲的當選院士中十分突出,他叫徐濤。

1970年出生的徐濤,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而這背後,是他近20年來致力於膜轉運前沿科學問題研究持之以恆的努力。據他的高中老師回憶,徐濤學習十分認真、專注,提出的問題也總是「與眾不同」,老師也要認真思考一番才能作答。

1994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4] (1991年)內爾博士訪問徐濤所在的華中理工大學(後改名華中科技大學),24歲的徐濤當時還是學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在讀博士,他大膽質疑國外進口最先進的膜片鉗設備中由內爾教授發明的一款軟件,指出了設計不合理之處。

自動控制工程專業本科出身的他對程序編寫十分在行,一番思索,他直接把這個有問題的軟件修改了。

徐濤的大膽質疑與對科研求真的態度給內爾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內爾教授邀請徐濤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簡稱:馬普所)的實驗室接受聯合培養,還評價徐濤是「過去25年中在實驗室工作過的最好的兩三個人之一。」

儘管在國外發展前途很好,徐濤沒有忘記祖國。1999年,在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做科研的他收到了來自母校華中科技大學的邀請信。「是時候該回來了!祖國的發展需要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需要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工作者,而飛速發展的祖國也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他說。

2000年,徐濤回到母校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4年後,當時年僅34歲的他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科技部總經費高達2500萬的973項目「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5]

2011年,徐濤在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儀器研製專項」的支持下,自主研發了一套冷凍超分辨熒光-電鏡關聯成像系統(csCLEM),開創了歷史。據悉,他將冷凍光學定位精度提高到10納米,把之前的國際水平上升了一個數量級;三維空間的關聯成像、哺乳細胞中蛋白相對於細胞器的納米精度定位首次實現。

徐濤的勤奮享譽業界。不論是在國外做博後還是回國當老師,周末在實驗室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在馬普所做博後時,徐濤白天採集數據,晚上下班後程序會自動讀取並分析數據,打出分析報表。第二天早上邊喝咖啡邊看前一天的數據分析結果。國外的學生相對比較悠閒,周末一般不來,而徐濤總是周末到實驗室加班。徐濤自己也認為,取得的成績主要來自於勤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取得卓越的科研成就外,徐濤在教書育人方面也有非常獨特的見解。他曾公開表示,科教融合是一張王牌,他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學科,培養世界一流的人才。」[6]

「我們要培養的是有情懷的科學家,而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教育如果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幸福,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他說

視頻

徐濤院士——《複雜疾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