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元市四川省轄地級市,北與甘肅省、陝西省交界;南與南充市為鄰;西與綿陽市相連;東與巴中市接壤;處於四川北部邊緣,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6314平方千米,下轄3區、4縣;2019年末,戶籍人口298.86萬人,常住人口267.5萬人。
廣元市自古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國故地,入蜀要塞,三國重鎮,廣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璀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廣元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三國歷史文化核心走廊、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陝蘇區核心區域,是紅四方面軍後期首府地、西部戰爭主戰場和長征出發地。
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08.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成功加入全省「千億俱樂部」。[1]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末,廣元境內已有先民棲居生息。
廣元歷史古樸而又厚重,遠在4000多年前,廣元地區就建立了西南重要的奴隸社會國家——苴國。苴國都城遺址在今廣元市昭化鎮,昭化古城內。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時,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時,為蜀王領地。開明氏蜀王,「別封其弟於漢中,號苴侯」。以葭萌(今昭化鎮)為都邑。在當時的川地域的知名度僅次於巴和蜀。
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擊」,秦惠文王趁機伐蜀並苴,秦吞苴、伐蜀、滅巴,在苴侯都邑(今昭化鎮)設葭萌縣。
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巴蜀兒女為破「蜀道難」格局,在險崖上築起了與古羅馬大道相媲美的中國蜀道。
兩漢(公元前206年-220年),縣名沿襲未變。
蜀漢(公元221年-263年),劉備改為漢壽縣。
西晉(公元266-公元316年),改為晉壽縣。
東晉太元15年(公元390年):析縣境北置興安縣(治今市城區),又置晉壽郡,改晉壽縣為益昌縣,郡、縣同治今昭化鎮。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時,南齊明帝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在 興安縣置東晉壽郡。北魏又改為西益州。梁改為黎州。西魏改為利州,並置利州總管府。北周沿襲未變。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改興安縣為綿谷縣。改利州為義城郡,仍置總管府。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復改義城郡為利州。轄利、龍、始、蓬、靜、沙六州;繼升為都督府,轄利、隆、始、靜、西、龍六州。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基本沿襲唐制。今廣元老城區為縣、州府、軍治地。
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綿谷縣治初為利州益川郡、昭武軍治地繼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寧武軍節度。
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初在綿谷縣置都元帥府,繼從京兆(今咸陽)移陝西、四川行中書省於利州。至元時,取《易經)「大哉乾元」與元朝德威廣播,疆土廣大之意,改綿谷縣為廣元縣,改利州路為廣元路,轄綿谷(廣元)、昭化兩縣,保寧一府,劍、龍、巴、沔四州。後升廣元縣為廣元府。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初為廣元府,繼改為州,再降為縣。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民國(公元1912年-1949年)皆沿明制。
1933年至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廣元縣境(含今旺蒼縣)建有六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根據地後期的政治、軍事和後勤供應中心。
1949年12月14日、15日,廣元、昭化解放。
1950年3月在廣元城區設立劍閣專員公署與地委,轄昭化、廣元、劍閣、青川、平武、北川、江油、旺蒼、蒼溪、閬中10縣。
1959年3月,將昭化縣併入廣元縣。
1985年2月,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中區,原廣元縣改為廣元市市中區;將原綿陽專區的青川、旺蒼、劍閣3縣劃歸廣元市管轄;同年6月1日,廣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將原南充專區的蒼溪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1989年5月11日,縮小市中區,設立元壩、朝天兩個郊區(縣級)。2007年3月13日,廣元市市中區更名為利州區。2012年12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四川廣元經濟開發區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廣元市元壩區正式更名為昭化區。
行政區劃
廣元市轄3個市轄區(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和4縣(蒼溪、旺蒼、劍閣、青川)。政府駐地:廣元市利州區人民路北段24號。
利州區
東壩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雪峰街道、南河街道、回龍河街道、上西街道、楊家岩街道、袁家壩街道、下西街道、石龍街道、榮山鎮、大石鎮、寶輪鎮、赤化鎮、三堆鎮、工農鎮、盤龍鎮、白朝鄉、金洞鄉、龍潭鄉、昭化區 元壩鎮、昭化鎮、衛子鎮、王家鎮、磨灘鎮、柏林溝鎮、太公鎮、虎跳鎮、紅岩鎮、明覺鎮、石井鋪鎮、晉賢鄉、文村鄉、清水鄉、張家鄉、香溪鄉、青牛鄉、陳江鄉、丁家鄉、黃龍鄉、白果鄉、梅樹鄉、射箭鄉、朝陽鄉、大朝鄉、沙壩鄉、柳橋鄉、紫雲鄉、揀銀岩街道、朝天區、朝天鎮、大灘鎮、羊木鎮、曾家鎮、中子鎮、沙河鎮、陳家鄉、小安鄉、魚洞鄉、東溪河鄉、花石鄉、蒲家鄉、西北鄉、宣河鄉、轉斗鄉、青林鄉、平溪鄉、兩河口鄉、李家鄉、汪家鄉、麻柳鄉、臨溪鄉、文安鄉、馬家壩鄉、柏楊鄉、旺蒼縣、東河鎮、嘉川鎮、木門鎮、白水鎮、尚武鎮、張華鎮、黃洋鎮、普濟鎮、三江鎮、金溪鎮、五權鎮、高陽鎮、雙匯鎮、英萃鎮、國華鎮、九龍鎮、龍鳳鎮、大河鄉、萬家鄉、燕子鄉、水磨鄉、鼓城鄉、檬子鄉、福慶鄉、棗林鄉、麻英鄉、柳溪鄉、農建鄉、化龍鄉、大兩鄉、萬山鄉、正源鄉、天星鄉、鹽河鄉、大德鄉、靜樂寺社區街道、陳家嶺社區街道、磨岩社區街道、青川縣、喬莊鎮、青溪鎮、房石鎮、關莊鎮、涼水鎮、竹園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三鍋鎮、馬鹿鎮、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茶壩鄉、大壩鄉、橋樓鄉、蒿溪回族鄉、樂安寺鄉、前進鄉、曲河鄉、馬公鄉、石壩鄉、紅光鄉、蘇河鄉、茅壩鄉、大院回族鄉、樓子鄉、金子山鄉、七佛鄉、建峰鄉、白家鄉、板橋鄉、騎馬鄉、觀音店鄉、營盤鄉、劍閣縣 普安鎮、龍源鎮、城北鎮、鹽店鎮、柳溝鎮、武連鎮、東寶鎮、開封鎮、元山鎮、演聖鎮、王河鎮、公興鎮、金仙鎮、香沉鎮、白龍鎮、鶴齡鎮、楊村鎮、羊嶺鎮、江口鎮、木馬鎮、劍門關鎮、漢陽鎮、下寺鎮、江石鄉、田家鄉、聞溪鄉、姚家鄉、北廟鄉、西廟鄉、義興鄉、毛壩鄉、涼山鄉、垂泉鄉、秀鍾鄉、正興鄉、馬燈鄉、高池鄉、碗泉鄉、迎水鄉、國光鄉、柘壩鄉、公店鄉、吼獅鄉、長嶺鄉、塗山鄉、圈龍鄉、碑埡鄉、廣坪鄉、禾豐鄉、店子鄉、搖鈴鄉、樵店鄉、錦屏鄉、柏埡鄉、高觀鄉、張王鄉、上寺鄉、蒼溪縣、陵江鎮、雲峰鎮、東青鎮、白橋鎮、八廟鎮、五龍鎮、永寧鎮、鴛溪鎮、三川鎮、龍王鎮、元壩鎮、喚馬鎮、歧坪鎮、白驛鎮、灕江鎮、文昌鎮、岳東鎮、石馬鎮、運山鎮、東溪鎮、高坡鎮、龍山鎮、中土鎮、亭子鎮、禪林鄉、白鶴鄉、浙水鄉、雍河鄉、新觀鄉、石門鄉、月山鄉、白山鄉、彭店鄉、橋溪鄉、龍洞鄉、黃貓鄉、石灶鄉、河地鄉、雙河鄉。[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廣元市位於四川省北部,地理座標在北緯31° 31『至 32°56′,東經104°36′,至106°45′之間,北與甘肅省隴南市的武都縣、文縣、陝西省漢中市的寧強縣、南鄭縣交界;南與南充市的南部 縣、閬中市為鄰;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江油市、梓潼縣相連;東與巴中市的南江縣、巴州區接壤。幅員面積1631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廣元市處於四川北部邊緣,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摩天嶺、米倉山東西向橫亘市北,分別為川甘、川陝界山;龍門山北東一南西向斜插市西;市南則由劍門山、大欄山等川北弧形山脈覆蓋廣。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山脊相對高差達3200餘米。摩天嶺山脊海拔由西端最高點3837米(大草坪)向東下降至2784米,向南則急劇下降到800米。龍門山接摩天嶺居青川全境及利州區西部。
山脊海拔由北至南從3045米(轎子頂)降到1200米。山頂尖削,坡面一般在25度以上;河谷深切,相對高差在600--800米間。米倉山居朝天區全境旺蒼縣城至廣元一線以北,山脊海拔從北向南由2276 米(光頭山)下降到1368米(石家梁),坡面多在25度以上,山頂渾圓。河谷深切相對高差一般在500--800米間。川北弧形山脈居元壩區、旺蒼縣城以南,及蒼溪、劍閣兩縣全境。海拔從北而南由1200餘米下降到600餘米。河谷切割亦深,多呈「V」形。相對高差在200--500米間。山頂平緩,多呈台梁狀,坡面一般在12度左右。
在龍門、米倉山前緣與盆北弧形山交接地帶,形成了一條狹長的山前凹槽。稱為「米倉走廊」。範圍東起旺蒼普濟、西至下寺鎮,東西長137.6公里,南北寬5公里,其中堆積地形較為發達,呈現河谷平壩之景觀。
氣候環境
廣元市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廣元地處秦嶺南麓,是南北的過渡帶,即有南方的濕潤氣候特徵,又有北方天高雲淡、艷陽高照的特點。南部低山,冬冷夏熱;北部中山區冬寒夏涼,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16.1℃,七月份氣溫26.1℃,元月份氣溫4.9℃。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數1300-1400小時,無霜期220-260天,四季分明,適宜生物繁衍生息。但自然災害,特別是旱、澇災害頻繁。[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廣元市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集域面積在50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有80多條,主要通航河流有嘉陵江、白龍江、東河、清江河等,這些河流均匯集到嘉陵江至重慶注入長江。廣元市境內河流以嘉陵江為主幹,有白龍江、清水河、東河、木門河等75條河流,水量豐富,流速急、落差大,水能蘊藏量為270萬千瓦,發展水電事業很有前途。目前有寶珠寺、紫蘭壩等大中小型水電站和即將竣工的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廣元水域面積89.47萬畝,水資源總量67.42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57.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270萬千瓦,可開發量186萬千瓦,已開發73.2萬千瓦。
動物資源
廣元市境內分布野生動物400餘種,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達76種。分布境內野生植物2900多種,僅珍貴野生木本植物832種,其中: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領青木、劍閣柏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列入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紅皮書的野生動植物就有40餘種。
礦藏資源
到2010年為止,廣元市境內已發現礦種95種,有礦產地480處,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床378處,其中大型礦床6處(耐火粘土2處,熔劑灰岩、砂金、玻璃石英砂岩、硅灰石各一處),中型礦床40處(砂金10處,鉀長石6處,耐火粘土、晶質石墨各4處,玻璃石英砂岩、磚瓦用頁岩各2處,其它8處),小型礦床332處。2010年查明資源儲量可供開採的礦種38種,儲量較大的有煤、天然氣、砂金、有色金屬、鋁土礦、硫鐵礦、水泥灰岩、玻璃石英砂岩、玻璃脈石英、飾面石材等。其中,煤4.64億噸,天然氣3.78億方,砂金53405千克,有色金屬91902噸,鋁土礦691.1萬噸,硫鐵礦255.71萬噸,水泥灰岩18742.51萬噸,玻璃石英砂岩4570.53萬噸,玻璃脈石英836.85萬砘,飾面石材1786.81萬立方米,熔劑灰岩18700萬噸,耐火粘土4660.31萬噸,天然瀝青361.28萬噸,重晶石376.51萬噸,鉀長石211.95萬噸,晶質石墨289.99萬噸,海泡石40萬噸,硅灰石246.83萬 噸,磚瓦頁岩1510.2萬平方米,建築用沙1803.15萬立方米。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玻璃石英砂岩、玻璃脈石英、鉀長石等名列全省前位,是四川省主要產地。
植物資源
廣元市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現有藥用植物2500多種,藥用動物90餘種,其中屬於「三級標準」的大宗品種357個,常用500個配方品種中,該市就有317種。自然蘊藏量達11000噸,地產常用藥材有杜仲、天麻、紫胡根、皺皮木瓜、火麻仁、辛荑花、冬花等品種。野生蘊藏量達100噸以上的常用品種有五味子、泡參、車前草等25種。全市現有中藥材總面積75萬畝,其中:川明參3萬畝,柴胡4萬畝,黃姜3.5萬畝,瓜萎2萬畝,天麻100萬窖,杜仲50萬畝,已建成基地鄉鎮近90個。旺蒼縣被命名為全國杜仲基地縣,杜仲占中國種植面積的10%;蒼溪縣川明參占全國該品種總量的50%;青川天麻、劍閣柴胡質量名列中國同類產品之首。
區域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廣元市常住人口為248412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06254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578418人,減少18.89%。全市登記的戶籍人口為3094120人。
廣元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811376戶,家庭戶人口為233751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1人,男性人口為1251499人,占50.38%;女性人口為1232624人,占49.62%。
廣元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12846人,占16.62%;15-64歲人口為1794394人,占72.23%;65歲及以上人口為276883人,占11.15%。
廣元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24124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31061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1234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8592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廣元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7983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86475人,文盲率由11.23%下降為8.68%,下降2.55個百分點。
廣元市是少數民族散雜聚居區,是四川省宗教工作的重點地區。有回族、藏族、彝族等32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10000餘人,回族占86%。全市有兩個回族鄉,37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廣元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74052人,占99.6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071人,占0.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上升0.06個百分點。[4]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4年,廣元全市生產總值(GDP)5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9.2%,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1.8、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提升3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5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69.94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197.68億元,增長11.5%。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5%、48.8%和42.7%,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8、4.49、3.93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好。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2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87.19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106.49億元,增長8.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7.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民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312.10億元,增長10.7%,占GDP的比重為55.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39.33%,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5.9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5%。糧食總產量135.47萬噸,增長0.2%,實現「八連增」。其中,小春糧食產量33.64萬噸,增長4.9%;大春糧食產量101.84萬噸,下降1.3%。油料產量20.74萬噸,增長3.2%。畜牧業穩步發展。出欄生豬374.15萬頭,增長2.0%;出欄牛6.60萬頭,增長5.5%;肉類總產量29.66萬噸,增長2.6%。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25193公頃,其中造林面積7419.40公頃。森林覆蓋率54.6%,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2%,綠地率38.6%,人均公園綠地11.20平方米。
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當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5千公頃,改善灌溉面積1.74千公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27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31千公頃。年末農機總動力261.03萬千瓦,增長3.3%。化肥施用量(折純量)12.26萬噸,增長1.8%。
第二產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231.03億元,比上年增長9.1%。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9%,拉動經濟增長3.67個百分點。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4戶。億元產值企業166戶,比上年增加7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9%;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7%。34個行業大類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增長面為79.4%。建材、電子機械、食品飲料、金屬和能源化工五大特色支柱產業產值564.10億元,增長6.5%,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為73.8%;醫藥、紡織服裝兩大特色培育產業產值46.26億元,增長4.9%,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為4.6%。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產值75.74億元,增長12.5%,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為17.9。
產品產量增多降少。統計監測的115種工業產品中有79種產品產量增長,增長面68.7%。其中,錳硅合金增長316.1%,液化天然氣增長67.1%,水力發電量增長29.5%,彩色電視機增長63.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65.94億元,比上年增長7.1%;產品銷售率98.6%,與上年持平;利潤總額29.93億元,下降5.0%;利稅總額48.38億元,下降3.8%;總資產貢獻率11.85%,降低1.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5.17%,降低1.7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4.82次,與上年基本持平。
建築業穩步增長。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資質以上建築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137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05.13億元,增長17.5%。建築施工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40.49萬平方米,增長22.7%;房屋竣工面積247.81萬平方米,增長17.9%,其中住宅166.38萬平方米,增長31.5%。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1.74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24.44億元,增長6.8%。年度投資規模已連續四年保持500億元以上。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建築工程投資400.10億元,比上年增長5.2%;安裝工程投資34.37億元,增長50.7%;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65.07億元,下降7.4%;其它費用62.20億元,下降8.0%。第一產業投資36.63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投資192.34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投資332.77億元,增長3.1%。工業投資190.10億元,增長6.0%。國有投資276.67億元,增長4.6%;民間投資283.43億元,增長3.1%;港澳台及外商投資1.64億元,下降7.2%。
全年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2.0%。商品房施工面積904.13萬平方米,增長67.1%。商品房竣工面積71.0萬平方米,下降19.0%。商品房銷售面積105.67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銷售面積17.5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57.96億元。商品住宅銷售8745套。
全年保障性住房開工10419套,完工7475套。[5]
歷史文化
文化現象
2013年,全市創作歌曲42首、舞蹈35個、小品28個。舞蹈《幸福像花兒一樣》獲全國「群星獎」,舞蹈《婆孫情》登上央視《我要上春晚》舞台,廣場舞《男人橋》獲全省首屆群眾廣場舞大賽三等獎;民歌《對面幺妹慢慢來》、《花不逢春不亂開》榮獲全省首屆民歌大賽金獎。全年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1340餘場次。全市現有文化館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30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紀念館)13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98.13萬冊。
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較高。全市有廣播電視台8個,廣播覆蓋率97.6%。有線電視用戶43.17萬戶,直播衛星用戶13.22萬戶,地面數字電視用戶3.43萬戶,電視覆蓋率98.6 %。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8.1%。鄉鎮農村公益固定放映點37個,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06萬場次。
地方風俗
女兒節
「廣元女兒節,婦女遊河灣」,這是一種民間文化活動,這是廣元女兒節的重彩濃墨來描繪的篇章。1988年首屆女兒節,女皇祀廟皇澤寺前的嘉陵江水域正是楊氏當年感龍孕而生武則天的"利州江潭"處。那屆女兒節在利州江潭上布滿了彩船,廣元女兒們身着節日的盛裝,她們在載歌載舞地歡慶自己的節日。就因這獨一無二的"遊河灣",使"廣元女兒節"在眾多的文化節日中脫穎而出而一炮走紅,並很快天下盡知。"遊河灣"是廣元特色,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中國劍門蜀道詩歌節
擁有4000餘年歷史積澱的漫漫蜀道,風光旖旎,文化厚重。廣元是古蜀道核心地段,蜀道金牛道廣元段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為進一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市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歷史資源,充分發揮劍門蜀道豐厚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活躍廣元文學創作和群眾文化氛圍,打造廣元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廣元旅遊文化形象,助推廣元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促進蜀道申遺,經四川省政府批准,中共廣元市委、市政府與中國詩歌學會、《中國作家》雜誌社、四川省作協共同舉辦「劍門蜀道詩歌節」,2年一屆。2015年9月,首屆中國劍門蜀道詩歌節取得圓滿成功。
梨花節
廣元市蒼溪雪梨種植歷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在全國享有盛名,被譽為「中國雪梨之鄉」。每年3月,「千樹萬樹梨花開」,美不勝收。蒼溪縣委、縣政府依託豐厚的梨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大膽推進資源轉化戰略,打破了過去只賣果不賣花的傳統農業禁錮,提出舉辦「以花為媒,以節促經,以節提神,以節揚名」為主題的「中國·蒼溪梨花節」。2003年3月18日,首屆「中國·蒼溪梨花節」隆重開幕,內容有梨花節民俗文化演唱會、生態家園游、賞花游、招商引資洽談會、農產品展示會。
民族文化
廣元地處溝通中原和西北之要道,民風民俗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民俗方面主要有紀念武則天生辰的女兒節,婦女遊河灣、賽鳳舟等習俗。節慶娛樂以燈戲、儺戲、各種燈舞、木偶、皮影演出為主。平時生產中娛樂以獨具川北風味的山歌,如薅草歌、薅草鑼鼓、薅秧歌、打柴歌等為主。紅白喜事有獨具特色的百雞宴,哭嫁歌。村落民居以川北四合院木結構民居為主。民間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有廣元女兒節、劍門豆腐文化旅遊節,蒼溪梨花節,利州區桃花會,元壩桂花節,青川熊貓山珍節,牛頭山、天曌山廟會等民間節慶活動,規模盛大,形式多樣,民風古樸。
文學藝術
廣元編寫了《三國與廣元》、《紅色廣元》《三國與昭化》、《葭萌春秋》、《皇澤寺》、《千佛崖》、《廣元明月峽》、《廣元石窟》、《半山石志》等旅遊叢書和《女皇武則天》、《少年武則天》等小說。藝術方面,組織排演了大型音樂舞蹈劇《女皇傳奇》拍攝了反映紅軍革命鬥爭歷史的電視劇《強渡嘉陵江》等。射箭提陽戲、楊村儺戲、旺蒼端公戲、青川薅草鑼鼓等戲曲山歌更是獨具一格。
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歷史悠久,製作始於隋、唐時。白花石,石質細密柔潤,是藝人製作筆筒、筆架、花瓶、座屏、仿古器皿、硯台的極好材料。廣元白花石刻用色得體,各具其態,浮雕層次豐富,高雕鏤空剔透,顯得格外玲瓏精緻。各式山水風景屏極富詩情畫意。白花石刻多次參加中國工藝美展並赴國外參加博覽會,為中國石刻一絕。
麻柳刺繡
麻柳刺繡是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一帶祖傳下來的手工藝品,它是衡量誰家姑娘有無出息的重要標準。一般使用黑、白、紅土布和彩色土線,用全挑、全繡、半挑半繡等繡法繡出各類生活用品。其構思巧妙,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造型優美,思想內容樸實,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和讚賞。麻柳鄉因麻柳刺繡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劍閣手杖
劍閣手杖加工工藝獨特,製作精巧,取材於劍門山區多年生灌木、荊棘、藤條加工而成,既是一種扶倚助行的旅遊實用品,又是一種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結合的工藝品。劍閣手杖材料質地細膩、堅韌、斑紋別致、造型自然奇特,極具地 方特色。[6]
名優特產
女皇蒸涼麵在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麵。
「劍門豆腐」,指的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劍門豆腐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總共有一百多道菜品。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青川黑木耳、七佛貢茶、青川天麻、白龍湖銀魚、蒼溪獼猴桃、蒼溪雪梨、旺蒼杜仲、米倉山茶、朝天核桃、劍門關豆腐、昭化韭黃、廣元橄欖油、蒼溪川明參、漢王山娃娃魚、青川竹蓀、利州紅栗、利州香菇、曾家山甘藍、青竹江娃娃魚、麻柳刺繡(數量位居全川第二位)。
廣元小吃「三朵花」
核桃餅、蒸涼麵、酸菜豆花飯(分為酸菜豆花稀飯、酸菜豆花面和酸菜豆花稀飯麵條混合飯)。
風景名勝
2015年全市末境內有AAAAA景區1個,AAAA景區13個(僅次於成都市的17個,位列全川第二,全國第五),AAA景區4個,AA景區4個。全年旅遊接待人數2414.96萬人次,增長25.9%。旅遊產業總收入112.58億元,增長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