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林體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1944年7月至1973年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的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體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舉辦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於1973年宣告結束。[1]
目錄
布雷頓森林體系75年:歷史回顧、意義、啟示
2019年是布雷頓森林會議的75周年,也正因如此,現在或是我們回顧並分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初衷、金本位廢除所產生的影響、美元霸權所面臨的威脅及下一個可能替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國際秩序的最佳時機。
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告訴了我們什麼?
75年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聚集在新罕布什爾州一個古色古香的布雷頓森林小鎮,尋求利用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遭遇毀滅性傷害的經濟危機時刻建立新的框架,以避免再度出現類似一戰和二戰規模的紛爭。
鑒於當前全球的經濟狀況,尤其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現在或是回歸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初衷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逐漸被遺忘背後因素的上好時機。換句話說,未來幾年美元及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源於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貿易大幅萎縮,處於萌芽時期的貿易自由化因戰爭而突然被「扼殺」在搖籃之中。1914年開始,全球各地主要證券交易所也逐一關閉、暫停交易。隨著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爭時期的貿易保護措施也隨之瓦解。接著,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在1920年1月正式宣布成立。
但在國際聯盟成立不久後,因其對暫停促成貿易自由化努力,全球經濟陷入了短暫的衰退時期。而後在1927年,國際聯盟組織了首次全球大會制定了多邊貿易協議的框架。
20世紀30年代- 40年代:經濟大蕭條、關稅、法西斯
1930年,經濟陷入了大蕭條時期。事實證明,在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時,國際聯盟在1927年所付諸的努力毫無意義。民族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被壓制一段時間後再次抬頭。全球主要經濟體開始加征關說,試圖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及財政的穩定性。
1930年6月,美國頒布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Act)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始作俑者」 。正如1828年美國頒布更加嚴格的關稅法案成為了引發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一樣。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是時任美國總統赫伯特. 克拉克.胡佛(Herbert Hoover)統治下出現的最後一次貿易保護主義,該法案規定將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提升至50%。市場普遍認為就是這個「愚蠢的」決定讓全球經濟活動遭受抑制並加速了大蕭條時期的衰退進程。直至193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互惠貿易法案(Reciprocal Trade Act)貿易僵局才步入了尾聲。該法案賦予了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在沒有獲得國會批准的情況下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貿易會談。然而,當時全球經濟處於崩潰狀態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足以令歐洲民粹主義再度崛起。
從1939年到1945年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再次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毀滅性的傷害。這一次的代價不僅僅限於國際貿易平衡,而且也令歐洲人力、物力遭遇了毀滅性的傷害。
解決全球化衝突
從某種角度而言,有觀點認為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都來自全球化。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 隨著經濟開始全球化,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發現他們必須鞏固其軍事主導地位以確保經濟的安全。而這需要更多的海外資源來支撐經濟的增長,當時處於歐洲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在面臨零和經濟體系時,別無選擇只能捲入衝突。
很快,全球就意識到當前缺乏一個有效的國際框架來化解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衝突,如想要避免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將需要比國際聯盟更強勢的組織。
1944年:布雷頓森林,新罕布什爾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歐洲海岸的法西斯主義浪潮明顯退去的時候,來自全球世界的政策制定者便開始討論確保全球主要的大型經濟體之間的合作,以避免另一場毀滅性災難的來臨的方案。因此,來自美國、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蘇聯和日本等多國官員便聚集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小鎮,齊聚一堂進行討論,最終商定了貨幣政策管理的框架及監理了商業和金融業的準則,這就是「布雷頓森林」協議。
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兩大關鍵支柱:第一大支柱就是政治:當時的蘇聯同意允許西歐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返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和意大利的斯大林主義對親資本主義的支持令這一支柱得到了鞏固。第二大支柱就是經濟:全球經濟都將美國為中心進行重塑,美國在當時是製造大國,1945年美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的占比為50%。
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建立合作框架及減少全球主要經濟體為保持其軍事主導地位來實現其所期望的經濟目標的必要性,旨在解決民族國家質檢的衝突和不斷增長的全球化經濟。布雷頓森林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組織建立的初衷是為了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經濟並促進國際經濟的合作。
英鎊的日不落帝國衰退,美元霸權地位顯現
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每個國家都有義務通過將本幣與黃金掛鈎(即金本位),進而將本幣匯率維持在1%的波動範圍內。屆時英國代表團中的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eynard Keynes)試圖讓英國大帝國繼續占領這個新體系的中心地位,提出了「班科」(Bancor)作為國際貨幣單位,旨在保住英鎊的影響力。
但很遺憾,凱恩斯的國際貨幣計劃落敗,最終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鈎,並可按35美元/盎司的官方定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1971年:尼克松宣布廢除金本位
20世紀70年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經濟體的迅速擴張令其與美國的經濟關係變得更為的緊張,這使得布雷頓森林體系面臨壓力。由於資本過剩,歐洲各國政府開始將他們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令美國黃金儲備大幅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全球經濟增長的資金源自於美國。
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宣布美國將不再接受用美元來兌換黃金,結束了美元在金本位的角色扮演。尼克松此舉的目的是試圖維持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據歷史記錄,金本位的廢除令美元遭受了嚴重的衝擊,該決定公布後的兩年時間裡美元指數累積跌幅達23%,加快了美元作為全球金融系統核心的貶值速度。
2019年:布雷頓森林的教訓已被遺忘
隨著國際貿易硝煙的升起,很明顯75年前世界各國齊聚布雷頓森林小鎮的教訓已被遺忘。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對他國不公平的利用貿易優勢充滿怨氣之際,還對他國貨幣兌美元極具競爭力的匯率做出指責。美國以關稅作為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的行為,預示著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的終結。
但對於西方經濟體,國際合作機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可能是未來一系列事件的預兆。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近期曾表示,布雷頓森林體系現在觸及了自身的限制。除非我們可以重振布雷頓森林體系,否則中國的一路一帶可能會成為新的國際秩序。
美元失去霸權,誰能從中受益
布雷頓森林體系令美元接過英鎊的衣缽,成為了世界儲備貨幣,這也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較為苦惱並試圖建立「班科」國際貨幣單位的原因。擁有作為國際計價單位的權利,所有的原油合約都以美元計價,因此「石油美元」為例,美元和美國經濟被賦予了一種其他經濟沒有的特權。
但享有上述特權的基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GDP至少占據全球GDP比重的25%。但隨著亞洲和非洲的國家經濟增速快於西方國家,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十年時間裡,權利的交接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倘若布雷頓森林體系未能實現允許增強與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的方式「進化」,那麼中國的「一路一帶」很可能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合作標準。
國際貿易局勢現在就是一首歷史的插曲,更像是舊勢力對迅速發展的新勢力的遏制。在此背景下,美國可能無力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就如凱恩斯1944年無法保住英鎊的地位一樣。但將貿易衝突視為對美元霸權地位的威脅可能是低估了其影響力。實際上,這更像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布雷頓森林小鎮建立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種威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