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斯達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隘社頭目次子示範巴斯達隘舞蹈時配戴的舞帽,攝於一九三六年。(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原圖來源
大隘社於巴斯達隘家屋門口綁結的芒草,攝於一九三六年。(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原圖來源
祭祀時穿著的對襟無袖長上衣。(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圖來源
巴斯達隘跳舞用臀飾。(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圖來源

巴斯達隘(paSta’ay,又稱為「矮人祭」、「矮靈祭」)是賽夏族全族參與的重要傳統祭儀,每兩年舉辦一次、每十年舉行大祭。

關於賽夏族

賽夏族按照分布區域劃分為北賽夏族與南賽夏族,北賽夏族以新竹縣五峰鄉為主,南賽夏族主要居住在苗栗縣南庄鄉和獅潭鄉。相較於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群,賽夏族人數較為稀少。依據內政部戶政司中華民國二○一一年四月底統計數字,法定十四個原住民族總人口數超過五十一萬,其中賽夏族人數僅占約六千人排名第十。但是賽夏族兩年一次的矮靈祭-「巴斯達隘」,卻是所有原住民祭典中最受學者及文化界重視的,原因有四:一、祭典時間最長。從「結繩約期」算起至「河邊送靈」為止,長達一個多月。二、祭典儀式保存最完整。數百年來除祭場位置變遷外,祭典儀式從來未變。三、祭典歌曲最複雜。總計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四、祭典禁忌最多,最富神祕感。

生活信仰

賽夏族的文化中,主要有祖靈信仰與矮靈信仰兩個大的類別。祖靈信仰與族人關係親近,影響族人生活運勢,矮靈信仰則與古老的歷史傳說有關。祖靈信仰是保護族人的主要力量,影響生活中的吉凶禍福。族人在生活中,若有出遠門、山中過夜、社交送禮等活動,都會以酒、肉祭祀祖靈。族人與祖靈透過巫術溝通,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占卜巫術,主要用於治療疾病、解決困難、尋找失物。賽夏族在清領時代開始與漢族有頻繁的接觸,接受部分漢族信仰儀式與觀念,像是土地公、三山國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形式等;而後天主教、基督教也在近代傳入,成為目前賽夏族傳統宗教、漢族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多元並存的信仰現象。

巴斯達隘的由來

矮靈祭歷史相當久遠,相傳四百多年前,在今五峰鄉賽夏族居住的部落附近山洞,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達隘)。ta’ay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織布治病,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這些小矮人喝酒同樂。但ta’ay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造成懷孕,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ta’ay又調戲賽夏婦女被發現,於是賽夏男子決心報復。他們暗中將ta’ay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以泥土遮掩,當ta’ay成群走上這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ta’ay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ta’ay因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ta’ay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ta’ay,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ta’ay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欠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ta’ay的詛咒。為請求ta’ay的原諒、慰藉ta’ay在天之靈,於是在秋收之後約農曆十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ta’ay靈魂儀式,連續三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巴斯達隘),外人多稱為「矮靈祭」。由於當初ta’ay教導賽夏族人有關巴斯達隘的歌舞和儀式規矩,只有朱姓全部學會,便由朱姓負責主祭。

關於矮人

關於巴斯達隘傳說中的核心人物:矮人(也有人稱「矮黑人」或「黑矮人」),在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補助委員小島由道,以及雇員安原信三調查所完成的《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賽夏族傳說章節裡,對於矮人的描述包含臂力強、以芒草解救賽夏族人、擅長妖術和隱身術。而究竟矮人過往是否存在於臺灣?儘管布農排灣等等原住民族皆流傳矮人相關事蹟,不過目前考古方面仍未發現足以證明矮人存在的證據。

巴斯達隘儀式

「巴斯達隘」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日本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大祭與小祭在儀式上並無差別,只是多了一枝「大祭旗」,大祭旗是一枝長約20公尺 帶尾竹子,上掛一塊紅布與白布。相傳古代賽夏族居住地瘟疫流行,其中朱姓家族全族幾乎滅絕,僅餘一男子,夏姓家族乃將族中女子嫁給朱姓男子,讓其綿延後代。後來朱家為示感恩乃贈予夏家布匹等禮物,夏家在祭典時將布匹掛在竹竿上展示以示榮耀,後來逐漸演變就形成今天的「大祭旗」。

祭前儀式

在舉行巴斯達的幾個月前,朱家的人需向各姓的人作溝通,而在祭典前一個月,南庄和五峰的族人會聚集在一起商討巴斯達隘舉行的日期,稱為kakawas,地點輪流在南庄及五峰舉辦。祭期決定後,還有ayalaihou(長老會議),地點在南庄大橋往東河路段附近的河床上,主要目的是討論祭典中應該注意及改進的事項。

  從前決定祭期後,便去採芒草回來,由長老結草,離祭期有幾日就打幾個結,每過一天便減下一個結,已計算祭期。因為南庄早一天舉行,所以結少打一個,相對五峰就多一個,結芒草是由雙方替對方打芒草結,然後互相交換,以表不會忘記。

祭典儀式

1.homabes(告祖請神):用奉獻的儀式恭請達隘之靈降臨。

2.paksau(薦晚餐):祭場上唱祭歌第一章raraol(招請歌),而朱姓媳婦樁米,男生打米糕;主祭要在達隘神位前放煙斗、魚和泉水,迎接koko yuao(矮妣)的到來。

3.kisinaulang(會靈):當日下午,各姓氏代表迎接達隘到祭屋,主祭和朱家長老要在祭屋內指揮祭典的進行。

4.kisitomal(娛靈):第一天跳舞由天黑到天明,當夜有揮打蛇鞭的過程。

5.kisipapatnawasak(逐靈):第二天傍晚開始歌舞,午夜後歌舞停止,仍維持手牽手的圈子,主祭則站在臼上訓話。

6.kisipapaosa(送靈):於第三天時進行,此儀式分成好幾個階段。

7.papasibilil(饋糧):歌舞到天亮停止,朱姓及風姓青年各一位帶著刀,吃完場內米糕、喝完酒後,便到山上砍竹子。此時兩位朱姓媳婦要躲在祭屋內,抱著芒草結和葉子包好的米糕,等砍竹子的青年快回到祭場時,朱姓媳婦要由祭屋跑到祭場中繞場一圈,之後跑到東方把芒草結和米糕丟到地上,砍竹青年也把竹枝丟在同一地點,場內眾人則要把手上的芒草結往東方丟棄。

8.sumama(塗泥):兩位青年到祭場挖個洞,加水攪成泥漿,把裝米糕、酒的米籩割裂,附上今年與上次使用的蛇鞭,塗上泥漿。二青年用米籩擦過有病老弱的婦女背部,順序由右向左,再由左向右,一次一人,每人塗兩次,可除病痛。

9.mare ka sibook(伐榛木):太陽出來後,達隘已離開,繼續歌舞,主祭派二位青年到山上伐榛木,回來時樹身已綁芒草結,把樹頭架在祭屋屋頂,樹尾架在另一根支架上,榛木架好後,歌舞便停止。各姓青年可在榛木下跳高抓下芒草結,芒草結抓到剩一半,榛木要放低,青年則搶榛木的樹梢(帶枝葉),或樹梢上的樹葉,搶到的樹梢樹葉則向東方丟棄。榛木上的芒草結被抓下過半,主祭下令把榛木放下,二青年要躲回祭屋中,其他人合力把榛木折成小段向東方丟棄,支柱也一併折斷丟掉,祭典到此結束。

祭典注意事項

1.巴斯達隘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最大特點是多了sinaton(大祭旗),由豆姓製作,豆姓和絲姓輪流背負,芎姓負責扶旗。

2.祭期間的人或器物房屋…等都要綁芒草,具有避邪的功用。

3.孕婦及其丈夫在祭典的場合不能參加,否則會影響自身及讓儀式進行不順利。

4.祭期間不可吵架,需以和氣為原則相處,不然可能會被達隘抓去。

外來的衝擊

南、北祭團的巴斯達隘祭儀,分別在二○○九年及二○一○年公告為文化資產,顯現賽夏族傳統文化已受到重視,但是過去巴斯達隘也曾發生政府行政部門不當介入、部分媒體錯誤報導、遊客不明白祭典內涵,喧鬧、觸犯禁忌、遺留大量垃圾問題。在無法避免觀光化的情形下,社會大眾如何尊重、瞭解賽夏族文化,值得深思。

相關影片

巴斯達隘1936年賽夏祭典.wmv
2012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影動台灣系列15(HD)
賽夏族矮靈祭之十年大祭2006新竹五峰活動紀實5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人間‧矮靈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