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居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居士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居士

釋義;出家人對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稱

古代;古代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的修行人

自稱;文人雅士的自稱

級別;居士級,大居士級。

居士,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稱;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道家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唐寅自稱六如居士,孫越自稱明月居士等等。有學問的人的稱謂。

最早出現於儒家《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注:"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印度佛教傳入後,又被用翻譯入佛經。

在我國古代,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在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我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1]

如何成為居士

依據中國道教協會《關於道教宮觀管理辦法》第六條第八款之規定:"宮觀可接受信仰道教的公民為居士。道教居士要遵守宮觀管理制度,不干預宮觀事務"。由本人申請,自願選擇師父,經茅仙洞清天觀批准。

年滿18周歲,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尊師重道的道門信眾拜師皈依入道,居士證是道教宮觀核發的身份證明,它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

居士修行

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時的事項主要包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持齋、修行菩薩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寶,一心向善,確信佛法僧三寶為身心歸向依靠之處,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與神廟,這是在家釋徒的必要條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法戒律雖然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五戒,從初發心學佛一直到菩薩都要遵守五戒,可不斷絕塵緣,一切生活依舊。

3.持齋,持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裡實行一種克己的生活,即過午不食,不塗香裝飾和觀歌舞劇,不坐臥高廣床座。持齋的日子一般是陰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經典則廣說在家菩薩應當怎樣修六度、四攝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針對在家人求得現實和未來安樂的八種修行,即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樂,還可得來世的安樂。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齋,對人努力行善,對自己清淨身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標準。實際上有不及這個標準的,也有超過這個標準的。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居士

拼音:jū shì

1. [lay Buddhist]∶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稱。

2. [hermit]∶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隱士。

引證解釋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注:"居士,道藝處士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齊 東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華士 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魏書·儒林傳·盧景裕》:"其叔父 同 職居顯要,而 景裕 止於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北史·韋夐傳》:" 夐 對翫琴書,蕭然自逸,時人號為居士焉。" 2. 稱道教中人。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政和以後,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林靈素等多賜號金門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錫以塗金銀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

4. 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人的泛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道士》:" 徐 嘲之曰:'道長日為客,寧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與居士等,惟雙肩承一喙耳。'"《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說道:'居士,你但放心,說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來?'"

5. 文人雅士的自稱。

如李白自稱 青蓮居士 ;歐陽修自稱 六一居士 ;蘇軾自稱 東坡居士;等等。

6. 梵語意譯。

《維摩詰經》稱, 維摩詰 居家學道,號稱維摩居士。慧遠 義記:"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南史·虞寄傳》:" 寄 因寶應不可諫,慮禍及己,乃為居士服以拒絕之。常居 東山寺 ,偽稱腳疾,不復起。" 唐元稹《度門寺》詩:舍利開層塔,香爐占小峯。道場居士置,經藏大師封。

基本含義

居士:梵語的中文意譯,梵文Grha-pati,意為家長、家主、長者、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階級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在今天中國佛教社會,已普稱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為"居士"了。

"居士"一詞,並非佛教的詞。在中國的《禮記》中就已有了"居士錦帶"一語,那是指的為道為藝的處士,在現實生活中稱謂含有隱士、高人、山人、奇人之意義。

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於佛教所創。梵語稱Grha-pati為"迦羅越",不論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稱為居士。

在中國,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於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中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

唐宋時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稱居士,對中上層知識分子影響很深,所以許多人物便以"居士"為號。比如篤信道教的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范成大自號"石湖居士";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等等。

相關視頻

陶永吉居士:用盲人摸象比喻淨土法門的殊勝

參考資料

  1. 居士是什麼意思 , 百度知道,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