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阁 (金门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奎阁 |
---|
|
奎阁位于中华民国金门县金城镇,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三级古迹,后来因为《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改而列县定古迹。奎阁由后浦人林斐章兴建,鉴于入清后,金门地区从明“人丁不满百,京官三十六”的文风鼎盛转变为反映尚武风气,改以武功扬名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总兵”,未延续明朝的文风宦绩,而兴建奎阁来振兴金门文运。[1]
2007年开始,金门县文化局于每年5、6月考季来临前会举办祭拜魁星的活动,一方面是活化古迹,同时也符合奎阁的创建本意。
沿革
奎阁的倡建者林斐章之先人约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永春迁来金门的商人,至林斐章时家境富有,因而能捐得例贡身分,此外他富而好义,于地方上有善行。他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捐银千两兴建奎阁,希望能重振金门的文风,工程于两年后(1838年)完工,同安县金门分县丞汪均遂因其义行而题立“振起斯文”匾。
奎阁落成后,曾于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与五十二年(1963年)重修,其中后者是在金门社教馆倡议下,由菲律宾华侨林克凯(林斐章玄孙)出资,由当地绅耆组成重修委员会,并聘陈南山进行重修。该次重修并未动到大木结构,但拆除四周围墙,并在部分屋面换上绿釉琉璃瓦,并重新泥塑和更换木门窗隔扇。之后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及八十九年(2000年)又有重修。
建筑
奎阁方位朝南偏东,是一栋二层三檐正六角形的木石结构楼阁,其造型其建筑风格可能受到泉州晋江魁星楼影响。楼基为花岗石,一楼为檐廊形式,有六根花岗石圆柱,上接木柱,此外一楼的六面墙除大门外,均开有八角形竹节窗。二楼向内缩小,木柱之间有矮墙,而为了采光,二楼墙面以花格木条作成窗櫺。屋顶上铺琉璃筒瓦,最顶端处置有一白色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