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歌·雲中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歌·雲中君《九歌·雲中君》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詩,是《九歌》中的一篇。此詩對雲的飄忽迴環的形象進行生動的描寫,細膩地描繪了雲朵在廣闊的天宇中的各種形態,又把這種形態轉換成擬人的雲神的形象,並從不同角度表現出雲神的特徵,表現出人對雲神的乞盼思念與神對人禮敬的報答。全詩把天上的雲彩與想象中的雲神融合而一,寫得鮮明生動,又神奇變幻,狀物精妙,情感深摯。[1]

  • 作品名稱 ;九歌·雲中君
  • 作品別名 ;雲中君
  • 作 者 ;屈原
  •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 作品出處 ;《楚辭》
  • 文學體裁 ;騷體詩

作品原文

九歌·雲中君⑴

浴蘭湯兮沐芳⑵,華采衣兮若英3

靈連蜷兮既留⑷,爛昭昭兮未央⑸。

蹇將憺兮壽宮⑹,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⑺,聊翱遊兮周章⑻。

靈皇皇兮既降⑼,猋遠舉兮雲中⑽。

覽冀州兮有餘⑾,橫四海兮焉窮⑿。

思夫君兮太息⒀,極勞心兮忡忡。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雲中君:雲神,一說月神。

⑵蘭湯:蘭草沁入其中而帶有香味的熱水。此下四句為祭巫所唱。

⑶華采:使之華麗。若英:像花朵一樣。

⑷靈:靈子,祭祀中有神靈附身的巫覡。連蜷:迴環婉曲的樣子,此處指舞蹈時身體婀娜擺動的姿態。既留:已經留下來。

⑸爛昭昭:光明燦爛的樣子。爛,分散的光。昭昭,小光(聞一多《九歌解詁》)。央:盡。

⑹蹇(jiǎn):發語詞。憺(dàn):安。壽宮:供神之處。此下四句扮雲中君的巫所唱。

⑺龍駕:龍車。此指駕龍車。帝服:指五方帝之服,言服有青黃赤白黑之五色。

⑻聊:姑且。周章:週遊。王逸《楚辭章句》:「猶周流也。言云神居無常處,動則翱翔,周流往來且遊戲也。」

⑼靈:此處指雲中君。皇皇:同「煌煌」,光明燦爛的樣子。此下二句祭巫所唱。

⑽猋(biāo):形容詞,疾速。舉:高飛。

⑾覽:看。冀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因此以代指全中國。此下二句雲中君所唱。

⑿橫:橫布或橫行。焉窮:無窮無盡。焉,怎麼。窮,完,盡。

⒀君:指雲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

白話譯文

沐浴着芳香四散的蘭湯,穿上那鮮艷華麗的衣裳。

神靈啊迴環降臨我身上,閃耀無窮盡的燦爛光芒。

參加祭祀你將降臨神堂,璀璨的光輝與日月爭光。

乘駕龍車穿着天帝服裝,你在天上翱翔週遊四方。

神靈啊光燦燦已經降臨,忽然又遠遠地躲進雲中。

你的光芒遍及九州有餘,你的蹤跡縱橫四海無窮。

思念你啊令人聲聲嘆息,盼望你啊使人憂心忡忡!

創作背景

此詩是屈原《九歌》中的作品。以前楚國南郢沅湘之間的地域內,那裡的人們相信鬼神而且經常祭祀。他們祭祀一定會作歌樂鼓舞來取悅諸神。屈原被放逐後,在那個地域遊蕩流離,懷憂苦毒,愁思沸郁,見到世俗之人祭祀的禮儀,歌舞之樂,他們的祭祀詞句鄙陋,屈原於是作《九歌》的曲子,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諷諫。

《九歌·雲中君》是祭祀雲神的歌舞辭。王逸《楚辭章句》題解說:「雲中君,雲神豐隆也。一曰屏翳。」或以為月神、雷神、雲夢澤之神、雲中郡神、高禖女神等。江陵天星觀一號墓出土戰國祭祀竹簡有「雲君」,顯然是「雲中君」的簡稱,可證雲中君就是雲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九歌·雲中君》這首詩是以主祭的巫同扮雲神的巫(靈子)對唱的形式,來頌揚雲神,表現對雲神的思慕之情。《九歌》的祭祀歌舞是在夜間藉助於篝火或竹明、松明、燈光進行的,所以表現出一種神秘和恍惚迷離的氣氛。

此篇按韻可分為兩章,每一章都是對唱。開頭四句先是祭巫唱,說她用香湯洗浴了身子,穿上花團錦簇的衣服來迎神。靈子翩翩起舞,神靈尚未離去,身上隱隱放出神光。這是表現祭祀的虔誠和祭祀場面的。

「蹇將憺兮壽宮」以下四句為雲中君(充作雲中君的靈子)所唱,表現出神的尊貴、排場與威嚴。由於群巫迎神、禮神、頌神,神乃安樂暢意、精神煥發、神采飛揚。「與日月兮齊光」六字,準確地道出了雲的特徵;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並列的唯有星和雲,但星是在晴朗而沒有日光時方能看見,如同時也沒有月亮,則更見其明亮。惟雲,是借日光而生輝,雲團映日,放出銀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綺,所以說「與日月兮齊光」。這兩句,上句是說明「神」的身份,下一句更表明「雲神」的身份。「龍駕兮帝服」,是說出行至人間受享。「聊翱遊兮周章」則表示不負人們祈禱祭祀之意,願為了解下情。古人以為雨是雲下的,雲師有下雨的職責。故《周禮·大宗伯》有雨師而無雲師,《九歌》有雲師而無雨師。屏翳或以為雲師,或以為雨師,也是這個原因。「屏翳」之名實表示了同「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一樣的意思。周宣王祈雨之詩名曰《雲漢》,賈誼憫旱之賦題曰《旱雲》,俱可以看出古人對雲和雲神的看法。

祭巫唱「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乃是說祭享結束之後雲中君遠離而去。「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標誌。神靈降臨結束之後,則如狂飆一般上升而去。這裡是表現雲神的威嚴與不凡。「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則是雲神升到高空後因眼底所見而言,表現了雲高覆九州、廣被四海的特徵。末尾二句,是祭巫表示對神靈離去的惆悵與思念,表現出對雲神的依賴情緒。祭雲神是為了下雨,希望雲行雨施,風調雨順。所以雲神一離去,人們便悵然若失。《旱雲賦》寫雲開始之時積聚給沓,互相連接,「若飛揚之縱橫」,「正帷布而雷動」,結果卻「終風解而霰散兮,陵遲而堵潰。或深潛而閉藏兮,爭離而並逝。廓蕩蕩其若滌兮,日照照而無穢」。風吹雲散,希望完全落空。賦的末尾說:「思念白雲,腸如結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表現了同《九歌·雲中君》極相近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九歌·雲中君》對神的思念,只是表現人對雲、對雨的乞盼之情。

此篇無論人的唱詞、神的唱詞,都從不同角度表現出雲神的特徵,表現出人對雲神的乞盼、思念,與神對人禮敬的報答。一往深情,溢於言表。

在《九歌》中,除了《禮魂》這個尾歌只有二十七字外,《雲中君》是最短的一首。然而就在這短短的詩中,作者細膩地描繪了雲朵在廣闊的天宇中的各種形態,而把這種形態又轉換成擬人的雲神的形象:連蜷的雲朵,炫目的光彩,煌煌的服輿。翱遊周章的舉止,急速升降、去留的動態,以至鋪天蓋地而來,「覽冀州」而「橫四海」的氣勢,在人們眼前連續展現。這一幕幕形象生動的行雲圖畫.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在這裡,天上的雲彩與想象中的雲神融合而一,是那樣鮮明、生動,然而又是那樣神奇、變幻莫測。狀物之妙,令人嘆為觀止。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楚辭集注》:「此篇言神既降而久留,與人親接,故既去而思之不能忘也,足以見臣子慕君之深意矣。」

清代賀貽孫《騷筏》:「各章俱有觖望惆悵,惟恐神之不來之意。獨《雲中君》不恨其不來,而恨其易去。蓋雲之去來甚疾,不若諸神之難降,但降而不留耳『翱翔周章』四字,畫出雲之情狀。『靈皇皇兮既降,飈遠舉兮雲中』,出沒無端,俊甚快甚。『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有俯視天下滄海一粟之意。高人快士相見時不令人親,去後嘗令人思。『勞心忡忡』,亦云神去後之思也。」

作者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後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其傳世作品保存在劉向輯集的《楚辭》中,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