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亞地區 |
中文名: 中亞 重要城市: 阿什哈巴德、阿斯塔納、喀布爾 人口大國: 烏茲別克斯坦 重要湖泊: 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 |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五國,即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被稱為突厥斯坦。中亞地區的採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最大的工業區是卡拉干達工業區,也是前蘇聯四大工業區之一,還有就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工業區。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範圍存在多種界定。範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蘇聯時期,這一界定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但實際上阿富汗斯坦也屬於中亞範疇。[1]
地理位置
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亞),Inner Asia(內
亞),Haute Asia(亞洲腹地)等,在俄語中有Средняя Азия (中亞)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中央亞細亞)。蘇聯學者所謂的中亞(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即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及哈薩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亞五國又常常被稱作「中亞和哈薩克斯坦」。中亞五國的東部以西天山的南脈為界,南部以科畢達山脈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噴赤河為界,與中亞的自然地理界線並不吻合,這是上個世紀沙俄征服中亞和蠶食中國西部領土的結果。它的北部已越過哈薩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亞南緣的額爾齊斯河流域,也是不與那裡的自然地理界線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線,那裡是裏海的東岸,海岸線蜿蜒,形成一些半島、島嶼和沖積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風貌上它大致為南部的荒漠、綠洲和山區與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線大體在伊犁河、錫爾河的北岸到裏海一線。
自然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斯坦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裡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庫曼斯坦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自然資源
荒漠草原
卡拉庫姆沙漠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占據從裏海到天山山地之間的巨大面積。阿姆河和卡拉捷詹河之間的卡拉庫姆沙漠(35萬平方公里)和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克孜爾庫姆沙漠(30萬平方公里)是中亞最大的沙漠,地勢平坦,海拔均在300米以下,大部分為沙壠、龜裂地,間有閉塞的窪地和孤山。極度乾旱、貧瘠、缺少植被,如克孜爾庫姆沙漠東南部就被稱為「飢餓草原」。在哈薩克斯坦,草原覆蓋在長1200公里的哈薩克丘陵和長達630 公里的圖爾蓋谷地,海拔在300米左右。由於受到北冰洋濕氣影響,比起中亞腹地的荒漠要濕潤一些。在北部台地、丘陵與南部沙漠之間的是別克帕克達拉草原,其地貌處於草原、半荒漠、荒漠的過渡地帶。撒在荒漠中的綠洲,擁有豐富的栽培植被,它的翠綠色彩在荒漠灰黃底色襯托下顯得格外賞心悅目。1954-1960年在中亞哈薩克斯坦、裏海沿岸低地開展的大墾荒,使那裡出現了大片農田,這是人類與自然鬥爭創造的新的地理景觀。
礦產資源
錫爾河各種礦藏豐富,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品種比較齊全,煤探明儲量為1624億噸(1972年),集中分布在卡拉干達、埃基巴、馬斯圖茲、圖爾蓋、日蘭奇克、楚河、伊犁河大型煤田。此外,還有鐵礦、錳礦、銅礦、鉀鹽等礦藏,其中鉻鐵礦探明儲量有2億噸,僅次於南非、津巴布韋居世界第三。吉爾吉斯斯坦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特別是稀有金屬汞、銻的儲量可觀。烏茲別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主要是銅礦、鉛鋅礦、鉬礦、鎢礦。因種棉花被稱為「白金之國」。中亞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裏海東岸及湖底。此外,費爾干納的石油以及布哈拉和希瓦的天然氣有比較豐富的儲藏。然而,石油、天然氣的最豐富的儲藏在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電資源豐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電資源達6400萬千瓦。
河流湖泊
作為自然地理的中亞來說,它的所有河流都沒有通向大洋的出口,河水除了被引走用於灌溉外,或者消失於荒漠,或者注入於內陸湖泊。
水文特徵
由於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氣節,原因是冰山融化和夏季降雨 。
歷史文化
中亞五國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多宗教地區。中亞各國主體民族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族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此外,這裡居住的卡拉卡爾帕克人、維吾爾人、東干人、韃靼人也屬於穆斯林民族。這些民族群眾普遍信仰伊斯蘭教,至今信教人數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中亞地區伊斯蘭化差不多有千年的歷史。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始終把宗教認定是最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70年來把反宗教宣傳、無神論宣傳作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努力,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日益淡化,尤其是在本來宗教觀念淡漠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中更是如此。中亞地區究竟有多少教徒還是一個不清楚的問題,官方不曾進行過這樣的統計,也從未公布過這類數字。一些社會學家提供了一些數字,但相距甚遠(從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為沒有科學根據,很難說哪個數字更為準確。值得注意的是,蘇聯解體後,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出現「復興」,這與劇變信仰發生危機有直接聯繫,同時也受到來自西亞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影響,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內戰就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中亞各國政府儘管實行比較寬鬆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堅持反對宗教干預政治的立場。中亞地區的穆斯林絕大多數是遜尼派,只有塔吉克族少部分穆斯林屬什葉派。此外,在中亞的俄羅斯人、斯拉夫語族居民中有相當數量的東正教教徒,還有部分群眾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猶太教,這些教徒的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