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老师们(黄金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我的高中老师们是中国当代作家黄金堂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的高中老师们
每天行走于校园中,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业,匆匆忙忙,周而复始,总是在不觉意间,送走了上一届学生,又迎来了新一届学生,采得百花成蜜,内心悄然留甜。现在,当我站在学校门前,看着重建的漂亮新校园,不由想起那些曾经教过我的高中老师们。
我的高一班主任贾永宏老师,当年也就三十多岁。新生报名第一天,他坐在教室门口一张课桌前,逐个登记学生信息。可能是脖子粗,也可能是衬衣领口紧,一根红色领带斜挎着,看起来有些别扭。九十年代,社会上很流行系领带。但我见到的人,大多都系的洒脱,不像他这般拘谨。我排队走到跟前,正要张口说出名字时,他已经先于我前,准确叫了出来,面含笑容,和蔼亲切。我大为惊奇,一个从未谋面的老师,怎么会知道一个新生的名字。前面登记完的同学也都有这个疑惑,于是大家挤在一起,想一探究竟,发现他竟能叫出每个新生的名字。有一个胆大的同学,小心翼翼地问他是咋知道的。贾老师微微一笑,指了指桌上的档案表说:“这上面不是有姓名有照片嘛,我在假期里已经记住了所有人”。这真让大家佩服,现在想来,我都有些汗颜,接手一届新生,往往很长一段时间过去,都记不住一些学生的名字。
我们发现,贾老师是一个追赶潮流的人,每天都是西装领带,小马甲,黑皮鞋,精神抖擞走进教室。只是,西装好像只有一套,衬衣也就两件,领带显然只有一条红色的。令人费解的是,两件衬衣领子都小,在领带的拉扯下,常常让我们有种憋气的感觉。但是,只要一讲课,就没人在意这些了。贾老师的课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板书清秀详尽,从黑板左上角写到右下角,圆规、直尺上下翻飞,直线、曲线交叉重合,推理、图示环环相扣,结构、规律逻辑严谨。黑板写满,擦掉,再写,再擦。坐在前两排的同学,一边用左手持书扇着扑面而来的粉尘,一边用右手快速记笔记。一节课下来,贾老师被粉末笼罩,领带和黑板多次接触,早已染成红白相间了,往往也偏离了方向。贾老师随手一扯,领带似乎显得很不情愿,依旧保持原样。
一次,我们几个从一本数学册子上找来一道题,没有一个人会做,就先把答案看好,等贾老师从外边走进来,假装毕恭毕敬地请教他。贾老师略一思考,便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演算,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过程和结论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几个目瞪口呆,竟忘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反而质疑他做错了。贾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请教是假,考验才是真,把头一扬,用手比划了一个圆圈,自信地说道:“如果我错了,宁愿背着你们每个人绕城走一圈”。等他走出门外,我们赶紧翻书找答案,发现解题过程果真一模一样。从此,彻底断了考验的念头。若干年后,当我以老师的身份再回到固原二中的时候,贾老师已经去了六盘山高级中学。每当想起他的课,数学之美就很自然地浮现出来。
我的高二班主任马仁义老师,他和贾老师在形象上正好是一个相对面。他常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回老家帮助父亲耕种,回到学校还保持着乡土本色,很少见过光鲜亮丽。他的老婆没有正式工作,学校安排她管理学生自行车。那时,自行车是贵重物品,学校给每个班划一块地方,用铁丝网围起来,以免丢失。可学生哪有那么听话的,人多事急,不仅乱放,还经常把铁丝网踩得七扭八扭。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马老师走进教室,先逐一掏出口袋里的扳子、钳子、改锥、锤子等物,才转身写讲课的题目。刚开始有人会笑,慢慢的就有些同情和心酸,班里同学就带头规范停放。
马老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他对《红楼梦》的解读,让我们觉得他简直就是大观园里的一员,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四大家族的错综复杂,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讲得感同身受。对特洛伊战争中海伦美貌的描述,马老师这样讲道:“当海伦走上城头的时候,城下十万将士看到后,一齐感叹道,为这个女人打了十年仗,我们无怨无悔。” 有一次,马老师把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联写在黑板上,从乔峰、郭靖、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一路讲起,把一个纷纷扰扰的武侠世界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江湖、仇恨、国难、历史、情缘,原来隐藏着无尽故事。
马老师不刻意让学生去读什么书,他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班里《悲惨世界》《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年孤独》《天龙八部》这些书随处可见,图书馆、阅览室借阅从不间断。辩论会经常开展,同学们意气风发,唇枪舌剑,引经据典,无不体现读书之智。真可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倪万赤老师是高考后,才真正被同学们所认可的,在此之前,同学们都不敢想象数学出路会是怎样。高三补习班第一节课,倪老师走上讲台,不谈教学规划和数学的重要性,只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然后转过身来,笑嘻嘻地看着大家,问这道题该怎么做。同学们也不清楚倪老师的教学水平,七嘴八舌地说着解题方法。按道理,学生说一会儿,老师就应该讲解。可是,好一会儿过去了,也不见倪老师动笔。同学们就耐不住性子了,大声喊起解题步骤。倪老师这才转过身去,大家说一个步骤,他就写一个步骤。喊声停止了,他的一道题也就写完了。然后,再写一道题,大家接着喊,他就不紧不慢地写。
刚开始几节课,同学们以为这是老师是要检测一下大家的数学基础,有意这么做。但是,两周以后,发现这个老师一直就这么个教学模式。一个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很多学生还是按照固有习惯,上课等着老师讲解,串联知识点,整理归纳,模拟演练,才有可能提升解题能力。而倪老师每节课的例题,虽然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但是学生不说,他就不写。那时,还很少听说探究学习、启发思维这些名词,同学们深深怀疑,这个数学老师可能根本就不会做题。
一次晚自习,他照旧把一道立体几何证明题写在黑板上,然后保持原样,笑嘻嘻地看着大家,满是期待。这是一道高考试题,难度较大,同学们本来就有抵触情绪,现在看到这道难题,干脆不说话了,教室里一片沉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倪老师丝毫不为所动,一根粉笔捏在手里,就是不写。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断定倪老师肯定也不会做,就在底下阴阳怪气地窃窃说道:“老师,反正你也不会做,就照着教案抄吧。”这声音传得清清楚楚,倪老师脸上肌肉有一丝抽动,笑容也有点僵化,却没有生气,依旧满怀期待地看着大家。同学们一看老师这样都无动于衷,这道题如果不解决,这个晚自习估计都得这么熬过去。于是,大家不得不开动脑筋,前后左右交流探讨,尝试解题。终于,一个男生看出了端倪,一语点出解题玄机所在,班里顿时沸腾一片,纷纷响起掌声。天长日久,同学们竟然习惯了倪老师的教课方式,上数学课喊声一浪接着一浪,解题兴致高昂。当年高考结束,我班数学成绩不仅在固原市,甚至在全区都处于前列。同学们完全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一颗紧悬的心方才落地。
现在想来,当年我在求学中,的确遇到了一批潜心教育、风格鲜明的好老师,他们后来各有成就,离不开孜孜以求的执着信念。今天,在这个校园里,依然有诸多的才俊之士,他们的学识修养和敬业精神,一样媲美于当年的老师们。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希望在这个校园里求学的每个人,若干年后,无论身处何地,当他回首往事时,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感谢老师![1]
作者简介
黄金堂,汉,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固原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