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民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民主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政治著作。孫中山著。1924年出版,匯編孫中山關於三民主義的演講稿而成。今編入《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孫中山系統地闡述其革命理論和綱領的著作。它標誌着孫中山以新三民主義取代早期的舊三民主義。全書分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3部分,共16講。「民族主義」以反對帝國主義為主要目的。指出,帝國主義用政治力和經濟力的壓迫,逼使中華民族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此外,中國還受着自然力的壓迫,人口減少,民族就會衰落。他主張用民族主義來救中國,讓中國人民認識到三種力的壓迫,以宗族為單位團結全民族,組成民族大團體,共同奮鬥。恢復忠孝、仁愛、信義、愛和平等舊有道德,發揮儒家政治哲學的固有智能,學習外國之長,聯合世界上一切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振起民族精神,「濟弱扶傾」,「把那些帝國主義來消滅」。「民權主義」主要從實行資產階級領導下的民主為目標。書中以進化哲學為依據論述了實行民權是「順乎世界潮流」的。世界已由神權、君權進入民權時代。但中國不能照抄「歐洲的政治學理」,「代議政體」不適於中國。中國個人自由太多,成為一盤散沙。只有打破個人自由,民權才能實現。只有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書中主張按照「權能分別的道理」,把「政權」與「治權」分開。由人民掌握政權,直接管理國事,人民享有選舉權、罷免權、創製權、複決權。由少數有能力的人管理政府的治權,治理全國事務。政府分為五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即外國的三權分立加上中國傳統的考試與監察制度。這就是「直接民主」和「五權憲法」。「民生主義」以解決中國的社會民生問題為內容。認為,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是不對的,民生問題才是歷史的重心。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不同意馬克思關於採取革命的手段實現社會主義的主張。認為要解決民生問題,必須走「平均地權」, 「節制資本」的道路。並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以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提倡用國家的力量振興工業,實行機器生產。孫中山主觀上認為,實行民生主義就可以「打破資本制度」,改變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弊病,但在客觀上,他的民生主義仍是在維護資本所有制的前提下實行的,所以是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有利條件。民生主義其實是走資本主義

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闡發的新三民主義,是他在1905年《<民報>發刊詞》中提出的三民主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發展,反映了新的歷史特點。

作者介紹

孫中山(1866—1925),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名文,字明德,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後遂以中山名世。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民主革命主張。1905年在日本倡議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各省響應。12月15日由歐洲回國,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選為理事長。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採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行國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遺著編為《中山全書》、《總理全集》等多種。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

視頻

三民主義 相關視頻

建軍大業-03,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原音重現:1929年蔣介石詮釋三民主義,王正延翻譯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